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為什麼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5-28 08: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強烈現實意義的提法,把握髮展脈動,契合國情民意,是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和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是改革開放在新時期的新航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一、為什麼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創業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個人心中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種子”。推動發展,不僅要解放社會生産力,更要解放社會創造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中間,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試想一下,如果13億人的創新創造潛能充分釋放出來,那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從自然稟賦看,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氣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於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敢於創新的稟性。從歷史經驗看,新中國開啟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大門,改革開放更是點燃了人人創業創新的火種,從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開始,到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放開集體經濟,發展私營經濟等,都是著眼于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發展階段看,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增長動力在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在加劇,要素成本越來越高,必須走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升級之路。中國要在世界新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新格局中佔據主動,必須靠創新。世界上資源有限,而人的潛力無窮,這就是更大範圍、更高水準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哲學意義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解放生産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創造力,實現人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從時代趨勢看,中華大地正在興起新的創業創新熱潮,出現了以大學生等90後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草根創新、藍領創新、創客、眾創空間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創業創新正在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從客觀條件看,人們消費需求多層次、多樣化,需要更多的解決日常生産生活難題、形成新産業新業態的産品和服務。從制度環境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加快創新,促進創新要素在更廣範圍內加快流動。

  二、如何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如果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推動中國這艘大船行穩致遠,那麼打開創業創新大潮的閘門,就要靠改革這把“金鑰匙”。創新與改革是孿生兄弟。現階段的改革,不僅僅是利益格局的調整,更重要的是通過體制變革,破除一切束縛創業創新的桎梏,激發起全體人民的創造潛力,增強發展的新動能。

  一是以政府自我革命為創業創新騰出空間。本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當頭炮,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了創業活力。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下一步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同時,要規範審批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要全面制定和實施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今年要公佈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核心是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要在減少和糾正行政手段直接干預的同時,做好服務品質的加法和工作效能的乘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強監管、造環境上,走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依法行政“三步棋”,推進政府自身權責調整和行政流程再造,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二是以産權制度改革調動創業創新主體積極性。要靠産權改革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本等要素,尤其是科技和人力資本。近些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豐碩,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幾年居世界第一,但沒有很好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這中間有兩個障礙:一個是科技成果産權制度不合理,我國中高端科技資源70%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學裏,轉化率卻不到10%。中關村等地開展了將成果處置權收益權賦予承擔單位、股權激勵等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將很快推廣到全國。這些制度設計體現了“誰創新、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明晰了科技成果作為技術類無形資産的産權歸屬,目的是讓創新者獲得與其成果價值相應的收益,有利於成果權能實現,有利於價值最大化。另一個障礙是轉化不暢通,技術和産權市場不完善,缺乏知識和技術資本可交易可標準化的評價體系,使成果在上游形成“堰塞湖”。破解這一難題,必須加快建立市場化轉化機制,同時,還要加強智慧財産權立法,深入實施智慧財産權戰略行動,形成智慧財産權市場化産業化的完整機制,推進智慧財産權證券化,讓成果轉化有法可依、依法保護;還要大力保護財産權等物權,人們只有在看到創業創新的財産得到有效保護後,才能解除後顧之憂。

  三是以需求引領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動。在這一過程中,要放手讓市場選擇和配置創新要素,讓市場主體面向需求開發新産品。我國模倣型引進式創新已經碰到瓶頸,技術上的“天花板”越來越多,各行業各領域迫切需要更多的原創性基礎性創新,企業應以新思維、新發現、新原理,引領新創意、新産品、新技術。我國一些傳統主導産業舉步維艱,如果從單純提供産品向供應鏈服務、全方位解決方案轉型,插上創新創意的“翅膀”,就會實現附加值的倍增。因此,必須把創新的主導權交給市場,建立企業牽頭、市場導向的協同創新機制。

  四是營造公平誠信的法治和市場環境。公平的環境對創業創新至關重要。要加大公平有效保護智慧財産權、商業秘密等的力度,讓違法者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要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一路暢通。要大力反對行業壟斷、技術壟斷、行政壟斷等限制競爭、打壓創新的行為,從而保護好創業創新的火種,形成全社會的正向激勵機制。

  五是構建開放式人才體系。人才是創業創新的根本,要破除一切禁錮人才發展的藩籬,用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讓更多的“千里馬”奔騰馳騁。人才最期盼的是自由創造的空間、自主發展的權利和自我價值實現的環境,要改革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在項目經費使用等方面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支配權,把更多資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要實施更加積極全面的人才開放政策,降低外國人才引進門檻,簡化投資興業、出入境等手續,營造良好環境,吸引全世界人才來華。

  六是完善創業創新政策和資金支援方式。中小企業佔全社會就業的80%以上和創新成果的70%以上,是創業創新的主力軍,並具有打破既有格局的“鯰魚效應”,但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應當成為政策支援的重點。首先要降低門檻,對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在放寬市場準入、註冊和經營便利化、簡化創新産品審批等方面加大力度,擴大創業創新空間。其次,要繼續加大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稅費減免力度。今後創新支援政策要向普惠式、引領式轉變,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政策。現在,國家已經設立400億元的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啟動了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還有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等,各級政府也可以相應設立,還可根據情況考慮設立面向高校畢業生創業、科研人員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等相關基金。此外,還要完善社會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發展科技仲介服務業,為創業創新融資搭建起四通八達的通道。

  七是健全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搭建創業創新公共平臺,不僅要發展科技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傳統孵化器”,更要對創新工廠、車庫咖啡、眾創空間、網路空間等“新型孵化器”給予大力支援,發展一批創業特色小鎮、社區等,鼓勵發展創客實驗基地、創業者加速器等多形式平臺。企業也要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變為新型創業平臺,讓員工成為平臺上的創業者,從而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政府可以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舉辦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平臺、仲介機構等,重點幫助缺乏經驗的創業者和中小企業進行市場分析、制訂計劃、法律服務等。今年國家將建立公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重大科研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將向社會全面開放。與此同時,還要完善“一站式”行政服務甚至網上服務、到府服務,而且,針對創業創新者的社會保障也要跟上,以解除後顧之憂。

  三、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生態

  建設“創業創新友好型社會”,就如同厚植沃土、疏浚源泉,才能形成百花齊放、萬流奔涌的生動創業創新格局,成為助力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

  第一,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首先要實現創新文化的復興。這就需要培育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和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文化,讓創新的血液在全社會流動起來。只有解放人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創造力。要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結合起來,營造自由、進取、寬鬆、和諧的氛圍。創新本身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失敗的探索也是接近成功的途徑。既要敢為天下先,敢於打破傳統、顛覆前人,又要善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讓智慧的碰撞、科技的交流、文化的融會,成為無處不在的風景線。

  第二,營造風清氣正的科學環境。發明創造是挑戰未知、充滿風險的事業,必須樹立理性思維、批判思維,倡導科學民主、學術自由、百家爭鳴。對人才的評價要突出創新能力和實際貢獻,淡化論文和經費數量考核,以真才實學論英雄。全社會都要用科學精神武裝頭腦、反對迷信,弘揚科學的“真善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

  第三,強化全民素質培養和創業教育。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但要在全社會打牢創新基礎、樹立創新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9億多勞動者中,中級技能以上的人才偏少,高端創新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亦相對不足,世界級科學大師和國際科技領軍人物更是匱乏。首先要把提升人力素質放在優先位置,高度重視教育,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從國民教育、科學研究到創業就業等各個領域,都要鼓勵創新精神。要將創業教育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貫穿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中,讓創業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完善創業教育基金、創業資助和創業導師體系,支援更多的人參加到創業創新大軍中來。

  第四,培養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創業創新活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企業家們既有敢於冒險、追求物質財富的動機,又有渴望成功、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他們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中國亟需大批有著寬廣視野和遠大胸懷、以做實業為志趣、以創新為人生使命的企業家。同時企業家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敢於擔當、規範行為,專注于為企業、為社會、為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第五,讓青年人成為創業創新的生力軍。青年人最富夢想和激情,處於創業創新的活躍期。在知識更新加速的時代,許多新技術、新創意往往出自那些有初生牛犢、“青蘋果”之稱的青年人,成功企業家的年齡正在趨於年輕化。青年人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原創,最容易取得重大突破。要放手讓年輕人挑大梁、擔重任,在他們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向更高目標攀登的衝刺階段,推一把、扶一程,為他們打開創業創新之門,開闢各展其能的廣闊天地。(作者:國務院研究室教科文衛司副司長 苑衍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