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50余中小壽險保費佔比不足三成 盈利模式各異

  • 發佈時間:2015-10-12 09:00:4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致鴻  責任編輯:郭偉瑩

見習記者 北京報道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佈行業首份《中小壽險公司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7月,在我國60多家專業壽險公司中,除保費佔比達行業73%的七大公司外,其他均為保費規模尚小的壽險公司,合計保費佔比不足3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報告》及業內人士意見,將中小壽險公司按中資係、外資係和銀郵係三類進行分析。

  一位中小壽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取決於其背後股東的訴求。中資係公司往往保障與投資並重,外資係公司則更注重內含價值高的業務,而銀郵係公司的渠道優勢明顯。”

  需要説明的是,工銀安盛、農銀人壽、建信人壽、交銀康聯、招商信諾、中荷人壽、匯豐人壽、中郵人壽、光大永明9家銀郵係公司橫跨中資係和外資係,但本文將其放在銀郵係中進行分析。

  中資係主打四類盈利模式

  中資係中小壽險公司是指2000年後開業、外資股東股比小于25%的壽險公司。

  截至2015年上半年,《報告》列明包括天安人壽、民生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合眾人壽、長城人壽、正德人壽、華夏人壽、信泰人壽、國華人壽、英大人壽、幸福人壽、陽光人壽、百年人壽、安邦人壽、中融人壽、利安人壽、弘康人壽、前海人壽、東吳人壽、華匯人壽、吉祥人壽、珠江人壽等20余家。

  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集團化發展為目標、投資驅動型、價值成長型和積極創新型等四類盈利模式。

  《報告》載,以集團化發展為目標的公司以壽險業務為基礎,通過追求規模發展,快速積累資本平臺,在其他領域獲得超額收益,以逐步獲得多張經營牌照為目標,打造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有富德生命人壽和合眾人壽。

  富德生命人壽經歷了2006-2008年股權的頻繁變更之後,在新控股股東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帶領下,開始激進的投資驅動戰略,業務模式和産品結構以做大規模、獲得現金流、積累資産為目標,在高利潤的房地産、能源、農業等領域頻頻發力。2014年全年,富德生命人壽合併總資産達到2389.2億元,實現合併凈利潤25.5億元。

  合眾人壽則以大力發展個險渠道高價值業務經營模式起步。從2010年起,合眾人壽開始充分發揮大股東中發實業集團在房地産領域的優勢,走出單一壽險業務範圍,頻頻設立子公司,將經營範圍擴展至資訊科技、養老産業、健康産業、投資管理等領域,子公司多達9家。2014年,合眾人壽年末合併總資産739.0億元,實現合併凈利潤4.1億元。

  投資驅動型公司以“承保+投資”雙輪驅動,相對更偏重投資以求獲得超額利差收益。在業務上採取多渠道全面發展策略,追求加快機構鋪設、快速做大規模、迅速積累客戶,尤其注重銀保渠道建設。通過積累規模型業務,以利差彌補費差損,實現盈利。盈利模式上對投資依賴較強、要求較高。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中資中小壽險公司採用此種發展模式,如陽光、華夏、國華、幸福、信泰、弘康等,以及前海人壽、利安人壽等地方性公司。

  以地方性公司前海人壽為例,其自開業以來,遵循“規模效益化”的經營理念,快速鋪設了銀保、個險、團險、電銷、網銷等五個渠道,重點開發高端客戶理財産品。2015年上半年,其保費66.1億元,位列行業第21名。

  價值成長型公司同樣秉持“承保+投資”雙輪驅動的盈利模式,但在發展過程中,隨著銀保躉交等一些業務或渠道競爭日益惡化,業務價值將為零甚至為負,逐漸對業務的要求轉向以價值為核心,回歸保險本質。具體表現在將經營重點轉向新業務價值高的個險、銀保期交業務,不再強調銀保躉交業務,及時調整收縮競爭惡化、不盈利的團險、經代或電銷渠道;提高承保業務利潤,降低對投資的依賴,適度減輕投資壓力;專注經營“承保+投資”業務,較少涉足保險圈外業務,盈利模式更接近於外資係公司。價值成長型公司的主要代表有民生人壽、長城人壽和英大人壽等。

  積極創新型公司往往缺少品牌、資源和背景優勢,在異常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其主動尋求差異化發展。國華人壽和弘康人壽都是其中代表。國華人壽在2012年首批開展網銷平臺的搭建,並成為首家在淘寶銷售保險的公司,在網銷渠道建立了明顯的市場領先優勢。

  前述中小壽險公司人士認為:“盈利大小由經營戰略和盈利模式直接決定,走集團化大資管戰略發展的公司通過多領域佈局,獲得超額利潤。走價值成長道路公司的利潤穩定,但額度較低。”

  外資係偏重內含價值

  根據《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目前,外資係保險公司有中宏人壽、中德安聯、工銀安盛、信誠人壽、交銀康聯、中意人壽、友邦人壽、北大方正、中荷人壽、中英人壽、同方全球人壽、招商信諾、長生人壽、恒安標準、瑞泰人壽、中法人壽、華泰人壽、國泰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中航三星、中新大東方、匯豐人壽、君龍人壽、復星保德信、中韓人壽、德華安顧等。

  《報告》稱,由於外資係受到的監管限制較多,相比中資公司其存在先天不足,不可能走同期中資公司快速擴張的外延式發展道路。絕大部分外資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東為傳統壽險公司,因此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選擇價值型發展道路,即優先選擇在發達地區開展業務,借助中資股東的獨特資源優勢,瞄準高端客戶開發,主推內含價值高的業務。另外,部分外資股東擅長投資業務,因此這些公司選擇了與其他公司不同的發展之路,如瑞泰人壽主要銷售投資型産品。

  不過,外資係保險公司中外股東的聯合併不一定能實現雙贏,股東之間相互爭奪管理權,內耗嚴重。特別是中資股東往往是非保險業公司,對壽險行業的盈利模式和週期並不熟悉,有的比較看重短期內的保費規模和市場佔有率,與外資股東強調的價值發展和理念容易發生衝突。正因如此,近年來合資保險公司股東頻繁更疊,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粗略統計,外資壽險公司中去年有三分之二未盈利。

  銀郵係“規模和效益並重”

  截至目前,幾大國有銀行及主要股份行、中國郵政等均在內地直接入股或成立了人身保險公司。具體包括工銀安盛、農銀人壽、建信人壽、交銀康聯、招商信諾、中荷人壽、匯豐人壽、中郵人壽、光大永明等9家公司。

  《報告》認為,銀郵係保險公司主要有兩種盈利模式:一是規模和效益並重。這種模式主要依託銀行股東擁有的客戶資源和廣大網點優勢,適度做大規模,實現規模效益和利益差;同時逐步加大銀保優質客戶、個險和團險等內涵價值較高渠道保障型和長期期交業務發展力度,實現“承保有利潤”。“規模價值並重”也是當前銀行係保險公司主要採取的模式。

  二是“價值成長”模式。主要特點是深耕銀行客戶資源,充分發揮保險業務與銀行理財産品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以保險核心保障屬性為客戶提供服務。價值成長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招商信諾。招商信諾開業僅用37個月實現盈利,用55個月完全彌補以前年度累計虧損,並且在金融危機爆發的不利環境下仍連續保持較高的盈利水準。2014年,招商信諾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05億元,同比增長25.12%;實現凈利潤2.19億元,同比增長11.17%。

  值得一提的是,銀郵係保險公司在市場中的表現相對比較出色。例如,2014年,工銀安盛實現凈利潤7072萬元;建信人壽實現凈利潤1.72億元;交銀康聯凈利潤為553.59萬元;農銀人壽實現凈利潤為3161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