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大潮來襲 期貨人擇木而棲
- 發佈時間:2015-05-11 08:53: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劉波
年薪從20萬元到180萬元,一位剛從某財經媒體離職,跳槽至一傢俬募機構的記者小言(化名),無疑是這波牛市的受益者之一。
改革的大車拉著牛市狂奔,金融界的小夥伴已按捺不住那顆躁動的心。期貨業一直是衍生品研究員最集中的領域,而在衍生品價值被逐漸發現的牛市中,窩在期貨公司的衍生品研究員也拿到了通往券商、私募的車票。
自今年春節以來,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多位工作經歷三年以上的期貨研究員從原來的公司離職,去向主要有三大領域:待遇更好的期貨公司(通常伴有升職),證券公司、投資機構。
投向券商和私募機構,成為本輪期貨研究員遷徙的新常態。
良禽擇木而棲,優秀的員工嚮往更好的發展平臺。“牛市來了,證券公司給我開出的價碼比原來薪資高出一大截。另外同樣是賣方研究員,在證券公司,自己的研究價值能得到更好、更直接的體現。”一位原本在一家期貨公司做了5年的研究員在跳槽後,如此表達自己的離職初衷。
人員流動新變化
一般而言,春節年終獎發放後,通常是員工跳槽的高發期,也被稱為“跳槽季”。
今年特別之處在於,A股的牛蹄也在馬不停蹄地前行。這讓一直眼紅在證券公司就職的老鄉兼校友的小何更加坐立不安。
年後校友聚餐時,大家都在互相詢問各自的年終獎情況,在聽到師兄到券商工作僅一年便拿到35萬元的年終獎後,期貨研究員小何便沒有了公佈自己年終獎的底氣。
小何與師兄畢業于同一所大學,專業都是財會,師兄比小何早畢業兩年。畢業後,師兄進入一家財經資訊諮詢公司做編輯,一幹就是5年多,在2014年春節後,便跳槽去了一家證券公司。
與師兄不同,小何畢業後就選擇在一家期貨公司做研發,至今也做了3年多,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小何現在已是研究所所長助理。期間,小何一直堅定看好自己所在的行業。
不過,就在今年春節過後,一位在公司做了四年研究工作的女同事離職去了一傢俬募機構,而另一位相熟的做經紀業務的同事也跳槽去了券商公司。不少同事也都在私下投遞簡歷。
除了期貨分析師、經紀人員外,一些資深管理層人員也加入了牛市下的跳槽隊伍。
對於身懷一技之長的員工來説,若公司不加薪或提高其他方面的待遇,自然會有其他公司伸出“橄欖枝”。在他們看來,跳不跳槽已經不是問題,跳到哪才是真正的問題。
股市持續走牛,不僅帶動多位期貨圈內人士投奔券商或私募,也在助推證券行業加速膨脹,導致證券公司對人才需求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在新的供求關係指引下,優秀的研發人才、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跳槽或被挖角的事情層出不窮。就在“五一”假期前夕,某券商在當地的主流媒體上刊登規模超百人的張榜納賢啟事,如此規模的招聘迅速在業內引起關注。
據了解,多家券商都在招聘金融衍生品、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人才。無疑,期貨公司中具有工作經驗的優秀的金融高學歷人才成為“香餑餑”。而新公司開出的薪資,對這些人才來説通常也頗有吸引力。
此外,對於私募機構而言,牛市更容易讓産品獲得更好的收益,同時這一些現象也正在成為常態。自去年以來,公募基金人士紛紛離職投奔私募,私募規模屢創新高,優質私募産品屢遭“秒殺”。這讓更多公募基金人士也坐不住了。
僅今年以來,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再創同期新高。
此外,隨著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期權的推出,以及即將上市的匯率期貨,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在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方面對衍生品領域人才存在較大需求,這也加劇了期貨人才向其他金融機構流動的勢頭。
此前有媒體稱,據不完全調查,被認為個人發展最好的方向包括:知名外資行、國內最大的保險機構、收入最高的證券公司以及私募機構。
亟需為研究員拓展發展空間
“個人發展”成為本輪衍生品人才在申請離職表中最常用的詞彙。
這或許是他們對原有的薪水、工作氛圍、上升空間、激勵機制、自我價值等所有條件的總結。
一位期貨公司研究員向記者爆料稱,自己作為公司的初級研究員,月收入只有5000多元。“我們公司的規定是,本科畢業的研究員月薪為5000—6000元/月左右,研究生畢業的是7000—8000元/月,海歸的工資會更高一些。”
一些規模較大的期貨公司或具有券商背景的期貨公司的員工收入相對可觀一些。但總體來看,仍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從業人員動輒幾十萬元的年薪相比相差甚遠。
不僅研究員,包括期貨公司中層、高層的收入都遠遠不如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員,這或許主要還是由於期貨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強。
從期貨公司2014年業績方面來看,2014年,全國151家期貨公司實現凈利潤總額41.43億元,同比增長16.55%,收入總額為188.10億元,同比增長1.58%。全行業利潤不及中信證券一家券商的一半。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由於期貨公司以往只有經紀業務,雖然2012年被允許從事資産管理業務,2013年被允許設立子公司開展風險管理業務,各項創新業務也備受期待,甚至少數公司創新業務開花結果。但整體來看,創新業務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收益,基本處於投入階段,且耗資不小。作為期貨公司的糧源,經紀業務收入則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同時,由於經紀業務的競爭也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收入已大不如往年。
此外,據相關調查數據,半數以上期貨公司2014年的收入情況不及2013年。期貨公司大面積虧損已成不爭的事實,部分期貨公司甚至出現連年虧損。
“以前,期貨員工跳槽比較容易的是去一些企業的期貨部門,或者在期貨公司之間流動,少數會去其他金融機構。不過,今年以來,聽説過的多位跳槽員工都是跳去做私募、證券、基金等行業。”一家期貨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向記者總結近年來期貨從業人員流動情況的新變化。
與此同時,員工的跳槽也給公司帶來一些麻煩。“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的薪金結構和方式,註定了客戶只能跟著具體的經紀人走。經紀人流動性很大,經紀人的業務素質普遍不是很高,很多經紀人離職或跳槽後,客戶就成了孤兒客戶。”一位名為股票作手青塵的網友在微網志上如此感慨道。
新人不斷進入 培養期長
目前期貨公司正面臨這樣的“糾結”:一方面是現有的人才對行業滿意度不高;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優秀人才。
而新人也在源源不斷地涌入,在金融機構的招聘活動現場,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不少金融學相關學生爭相擠入期貨行業。
即便有新力量的補充,也是遠水難解近渴。期貨公司培養一位合格的人才週期很長。“一位證券人才的培養需要2年到3年,一個期貨普通交易員的培養週期卻需要5年。現在我們對金融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是‘全部吸納’,進入公司開始做後期業務培訓。”
人才流動率高本來就是金融行業的一大特點,只是對剛剛成長起來,創新業務初步發展的期貨行業來説,有些不堪消受。而期貨人才的補充和培養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們公司現在很缺人,尤其是缺懂金融期貨方面的高材生。之前已經面試過幾位,比較看好其中的兩位,但由於薪資沒談攏,結果就錯失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公司研發、行銷、管理類人才缺口較大,精攻某一專業的高層次人才更是嚴重匱乏。要是認識有意願跳槽的話,方便給介紹一下。”這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一位北京地區期貨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此外,據記者多方了解,目前期貨公司並不缺乏宏觀經濟、股指期貨等類別的研究型員工,缺的是能將研究和具體對客戶交易指導結合起來的員工。
“優秀員工流失是公司的損失,但這也沒辦法,畢竟目前的期貨公司收入水準仍舊普遍低於其他金融行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此外,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有期貨公司員工在跳槽去私募機構幾年後,最終又選擇回到期貨公司。“‘鍍金’一圈回來後,薪酬和職位都會出現顯著提升。”
期貨公司能拿什麼留住人才呢?
多家期貨公司也在嘗試挖掘留住人才的招數,以減少“挖墻腳”事件發生。在採訪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的建議主要是從提高員工薪酬、設法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和加大人文關懷等方面入手,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關懷,讓公司感受到員工的忠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