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募基金似乎越來越不滿足於只做基金産品,而是跨行業做起了“兼職”。先是有消息傳出,嘉實基金設立“嘉實證券”已經是箭在弦上,後有天弘基金高調參與“賣”壽險。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金融混業是大勢所趨,金融機構跨界運作資本的衝動非常強烈,資金佈局也在加速,各家金融機構都在致力於“收集”全牌照。
自2013年新基金法正式實施,以此為分水嶺,公募基金行業告別千篇一律的“做大公募規模”的發展路徑,一批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開始向現代綜合財富管理機構邁進。
或許有一天,這些所謂的“副業”將成為公募基金隊伍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首家公募券商破冰
在控股基金子公司、財富銷售平臺以及海外投資公司後,嘉實基金離“蓄謀”三年的券商牌照又更近一步。
證監會近日披露資訊稱,由嘉實基金參與出資設立的“嘉實證券”已于6月7日向證監會提交設立申請,而相關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並已于6月14日進行了補正,目前距離是否受理尚有時日。
而在去年,嘉實基金就與英皇證券以及上海豐實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探索成立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的事宜。
就嘉實基金自身而言,成立證券公司佈局可謂長遠。早在2013年,當大部分基金公司紛紛將注意力集中于網際網路金融時,就曝出了嘉實基金籌劃在深圳前海設立證券公司的消息。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無論是獨立申請,還是與港澳地區老牌券商合作。嘉實基金此番意圖成立證券公司,都開創了業界先河。“按目前情況而言,申請成功的幾率很大”。
“在所有公募基金中,嘉實是多元化經營做得最好的公司,在做大做強之後,謀求券商牌照也是勢在必行。”王群航表示,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擺脫不了股票市場,如果此番嘉實基金申請成立證券公司成功,無疑將向基金的上游産業鏈突進,從而産生更多的機會。
基金做券商的好處,顯而易見的就是銷售渠道。有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基金公司的銷售渠道基本被銀行、第三方平臺壟斷,券商佔了一小部分,尾隨佣金是基金公司永遠的痛點。據記者了解,基金的尾隨佣金已佔到管理費用的近兩成左右。也因此,基金組建券商來拓寬銷售渠道,或許是未來另一條突圍之路。
此外,目前券商牌照包括證券承銷與保薦、經紀、自營、直投、證券投資活動、證券資産管理及融資融券等。有券商分析師曾指出,若嘉實基金最終能夠組建一家券商,那券商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將可與基金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一起發揮協同效應。例如,嘉實基金可以低成本快速拓展經紀業務網路,營業部只要不虧損就行,銷售産品才是主要盈利來源。
就現在這個階段,市場上依然對此事眾説紛紜,多數分析人士預測,嘉實基金還是會選擇和機構合作設立證券公司,因為今年合資券商設立比較快。無論如何,嘉實證券的設立可以説是公募基金設立證券公司的首例,具有破冰的歷史性意義。市場期待嘉實證券的設立,“混業”經營再下一程。
天弘“吆喝”賣壽險
公募基金蠢蠢欲動做副業的,顯然不只嘉實這一家。
就在6月22日,天弘基金作為主要發起會員之一,參與發起設立了目前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機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簡稱“信美相互”)。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相比于國內目前比較通行的股份制保險形式,相互保險是國際上主要的保險組織形式之一。根據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球相互保險收入1.3萬億美元,佔全球保險市場總份額的27.1%,覆蓋9.2億人。2015年,國內保費收入2.4萬億,保險市場規模全球第三,但相互保險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幾乎為零。
公募基金機構做壽險,除了擁有投資管理龐大資管規模的經驗外,在數據挖掘以及技術平臺上也具有強有力的優勢,因此可以依託自身優勢,助力相互保險的發展。天弘基金告訴記者,在普惠金融的理念和願景上,天弘基金與信美相互高度一致,這也是參與發起信美相互的重要原因。
發展信美相互這樣不以利潤為追求目標、提倡會員利益至上的相互制壽險服務,可以有效擴大保險覆蓋範圍,提高保險服務經濟新常態的能力,為化解老齡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同時,以信美相互為代表的相互保險將成為現有保險市場主體的有力補充,有利於增加保險市場發展活力,完善多層次保險市場體系。
全牌照之路進展猛
北京某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大型金融機構都在致力於“收集”全牌照。比如嘉實基金此番“逆流而上”,也是在自身二級市場業務壯大後,開始向上游産業謀求發展,以期最終實現金融集團化。
除了公募基金機構之外,險資在資本市場的動作則更為“兇猛”。過去一年,從險資舉牌潮到“寶萬股權之爭”,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等險資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買股力度不斷放大,並頻頻觸及上市公司舉牌線,引來各方熱議。“近期,市場頻頻出現下跌行情,已出現險資因避險需要而集中拋售的情況,同時也有曾參與舉牌的險資出手護盤。這些買賣股票的行為如此牽動市場神經,實際上已經體現出保險公司在市場話語權的提升。”深圳某公募基金經理説。
有機構人士認為,險資頻頻掃貨二級市場藍籌股的更大動力在於“改造自身”,借助資本平臺實現自身業務資源的整合,而這正是險企實現金融“跨界”的切入點。“金融資本正在從財務投資人身份轉變為積極的股東主義者,對上市公司控制的慾望逐步強烈,未來資金、資産、上市公司原股東可能會共用一個資本平臺,形成嶄新的三維控制平衡,跨界並購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國金證券投行並購部相關負責人判斷。
大資管下求生存
從整個大資管來看,公募基金行業整體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截至2015年末,包括銀行理財、公募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信託、券商資管、私募基金,以及保險在內的“大資管”總規模歷史首次超過90萬億,邁向“百萬億”時代。然而大資管的百花齊放,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尤其是過去一年,P2P跑路、貴金屬交易詐騙、私募失聯的現象層出不窮,過去靜水深流的資産管理行業突然變得“風聲鶴唳”,投資者的決策成本和投資風險大大提高。
公募基金具有監管嚴格、資訊披露透明、投資門檻低等特點,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經驗看,將成為財富管理行業的中流砥柱。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8.09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達到15.34萬億元。已經超過信託,成為大資管中僅次於銀行理財的第二大子行業,基民人數也在去年超過2億人,基金進一步走進千家萬戶。
基金業協會簡報中,披露了部分資金的直接投向。數據顯示,債券是資産配置的大頭,債券型基金同樣火熱。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2016年一季度新發行債券策略基金共168隻,數量已超過2015年全年發行數量(200隻)的八成。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楊建波認為,一季度債券型私募基金新發行量大幅增長,與一季度股市暴跌、弱勢震蕩有一定關係。他表示:“在經濟較差的環境下,債券投資收益好于股票收益。今年以來,私募基金髮行受股市影響較小的債券類産品和量化投資産品比較多,尤其是券商資管更傾向於發行低風險産品。”
上海某債基基金經理表示,雖然目前債市中,真正打破“剛性兌付”的案例寥寥,但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持續,以及地方政府維持“剛性兌付”難度加大,預計未來幾年打破“剛性兌付”的案例會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現在債券市場的投資邏輯,不得不提高控制信用風險的比重,尤其是針對高收益債券的投資,一定要小心其中的違約風險。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