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投資市場所有的焦點都被“雄安新區”概念股深深地吸引住了,火爆的概念擾動著投資者的一顆興奮和不安的心。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從主力資金角度看,一些資金在踏空以後,會逐步放棄雄安概念,轉而去選擇其他更多的投資機會,那麼,此時就會産生新熱點,如果股民之前錯過了雄安概念股,自己又沒有研究市場隱藏的諸多潛在熱點,那無疑就容易再度錯過機會。所以,現在就要做好下一步熱點的挖掘,如第三批自貿區、嘉興上海示範區等,比只盯著雄安概念股要好得多。策略上,一定不要盲目追漲,近期活躍的鋰電池、人工智慧都出現過兩周以上的橫盤調整期然後啟動,隨後都走出新高;此外,類似港口股、小金屬板塊也是如此,所以對於一些強勢品種回調給予關注,進行低吸佈局。
A股整體估值合理
雖然一季度行情已經收官,大盤慢牛走勢延續,但板塊的快速輪動加劇了投資依然難度。展望未來,南方基金史博認為,目前看來股票在大類資産配置中佔據較好的性價比,相對而言,A股市場仍是可以提供收益的市場。從估值、盈利和跨境比較角度看,權益類資産投資性價比已經大幅提高,部分板塊和個股的投資價值凸顯。儘管還有部分板塊仍略顯高估,但並不改變A股整體估值已經較為合理的總體判斷。
中歐基金認為,春季行情並未結束,近期的調整一般來説不會影響4月行情走勢,短期A股市場大幅回調的概率較小。投資者可以考慮關注“一帶一路”與國企改革等相關的板塊機會。儘管季末資金緊張帶來的回調不會是個案,但中歐基金依舊認為,春季行情並未結束,4月市場仍然值得期待。在當下市場環境中,相對於成長型基金,價值藍籌型基金一般有更高的風險回報率。
不過,另有機構表示,目前各大指數遇到前期的密整合交區的壓力,震蕩調整也是為了更好的上漲。那麼在操作上,由於雄安新區概念出現分化,對於一些邊緣個股不建議追高,而國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可逢低介入相關個股,但一定要控制好倉位。
“一帶一路”仍是熱點
匯豐晉信投資部總監曹慶表示,近期宜尋找結構性機會,可關注三個方向:第一是受益於近期海外經濟向好的出口型企業;其次是週期性行業中的部分板塊,如石油石化,在油價企穩後石化産業鏈可能迎來機會;第三是主題性機會,包括“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
南方基金史博也認為,2017年增量資金依然可期,只是以低風險偏好的機構資金為主,入市節奏較為緩慢,並不支援快牛和大牛市。結構上,依舊偏好低估值板塊,主要看好基建、汽車、銀行、非銀行金融、食品飲料、醫藥等低估值藍籌或低PEG(市盈增長比率)滯漲板塊。主題投資上,建議關注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決策層重點推進工作的相關板塊,以及國防軍工板塊。
今年以來藍籌股行情較為集中,近期中小創也走出一波行情,不過市場上依舊難見持續性熱點。在各種消息面的刺激下,短期輪動特徵較明顯。而長期來看,內外各種因素導致市場不確定性繼續。在此環境下,過去業績穩定、盈利情況較好的績優股,有著相對突出的表現。
目前,全市場估值水準仍位於歷史均值附近,不對股價有顯著影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企業利潤率上升。今年上半年經濟有望維持穩定增長,企業盈利改善趨勢應能持續。4月份上市公司即將披露季報,預計企業業績將為A股提供支撐,未來密切關注公司盈利變化。短期市場可能維持震蕩格局,對投資者而言,後續方向性選擇或許有待三季度經濟復蘇的持續性和程度得到進一步確認。
債市中長期配置時點來臨
從另一方面看,在市場各種短期不利因素的衝擊下,各期限利率債收益率水準卻較為平穩,對此,上投摩根安通回報擬任基金經理聶曙光表示,雖然近期市場有一些擾動因素,但週期、基建行業增長持續性有待觀察,債券市場未來預計仍有較好的表現機會。當前金融去杠桿的政策預計將繼續,“脫虛入實”將是經濟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在這樣的改革大背景下,實體經濟需要得到更大的資金支援。債券市場是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平臺,因此,短期內債市可能還會遭遇流動性收緊的影響,但中長期為實體經濟供血的戰略定位並未改變。隨著流動性未來逐步改善,長久期利率債的投資價值就會逐漸體現,同時投資者可以在緊密跟蹤宏觀經濟變化和後續監管政策出臺的力度和節奏的同時,開展對債券市場的中長期配置。
港股長期配置窗口打開
此外,對於近期十分火爆的港股市場,南方恒生國企精明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黃亮表示,目前很可能是港股大牛市的前半段,一是港股通開啟之後,資金通過港股通大幅流入香港市場,香港市場有望逐漸成為內地機構投資者的標配市場。數據顯示,以保險資金為例,保監會2016年9月放行保險公司投資港股通以來,南下資金已累計流入約1200億元。公募基金也是南下資金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共有77隻內地公募産品可以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港股,規模總計約594億元,其中2016年成立規模351億元。二是港股逐步褪掉離岸市場特徵,港股定價權從外資主導逐步過渡到中外資均衡博弈,尤其是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之後,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對香港股票市場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以來,港股通南向通道持續加速流入,港股通月均凈買入從此前的127億元上升到270億元,月均成交從566億元上升到979億元。此外,黃亮看好港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基於企業盈利的增長。來自港股通渠道的數據顯示,盈利能力強、低估值的行業龍頭是出海配置中資的首選,有望率先在港股定價權爭奪戰中受益。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