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首募數量上還是規模上,機構定制類産品幾乎都佔據了2016年全年公募行業首募的一半左右。對比2015年同期數據來看,這兩項佔比更是實現了翻番的飛躍。
如果説2015年是委外資金加速向公募行業滲透的一年,那麼2016年絕對堪稱真正意義上的委外大爆發之年。
委外對公募行業2016年的助推作用究竟有多大?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獨家獲得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公募行業新成立的基金中,機構定制類産品無論是在數量還是首募規模上,都佔據了一半左右。
具體來看,公募行業2016年全年共成立1151隻基金,其中機構定制類産品高達587隻,佔比為51%;規模方面,1151隻基金的首募規模為1.08萬億份,而定制類産品的首募規模為4931億元,佔比為46%。
此外,與零售端相反,定制類産品在首募後表現出極大的增量趨勢。2016年成立的定制類産品的年末規模達到了9038億元,較首募規模增長了4107億元,增速高達83%。
爆發之後,委外大戰在2017年將如何演繹,值得期待。
委外強力助推
委外在2016年對公募行業的助推作用究竟有多強?數據能夠給我們帶來最直觀的感受。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處(注:如無特殊説明以下數據來源均為此)獨家獲悉,2016年,公募行業共成立1151隻基金,較2015年增加了329隻,創造了歷史以來新成立基金數量的新高。這其中,機構定制類産品高達587隻,數量佔比為51%。
募集規模方面,機構定制類産品同樣佔據了較高的比例。統計顯示,1151隻基金的首募規模為1.08萬億份,僅次於2015年的1.64萬億份。而定制類産品的首募規模為4931億元,佔比為46%。
可以看到,無論在首募數量上還是規模上,機構定制類産品幾乎都佔據了2016年全年公募行業首募的一半左右。對比2015年同期數據來看,這兩項佔比更是實現了翻番的飛躍。
從公開資訊可以查到,在定制類産品數量爆發的同時,部分單品基金的首募規模也創下紀錄。2016年新發基金中,首募規模超過100億的有12隻,超過50億份的有22隻,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工銀瑞信泰享三年純債基金,首募規模達300億份。
從定制類産品的類別來看,純債是2016年委外資金的主要流向。上述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總結稱,“2015年定制類基金主要集中在混合打新,而2016年則主要集中在債券(尤其是純債)及混合打新。其中,混合基金共發行569隻募集規模4555億元,機構類的數量和規模佔比分別是42%和22%;債券基金共發行407隻募集規模4492億元,機構類的數量和規模佔比分別是74%和79%。”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相對於零售端産品而言,定制類産品在成立後表現出較強的規模增長勁頭。
數據顯示,2016年成立的定制類産品的年末規模達到了9038億元,較4931億的首募規模增長了4107億元,增速高達83%。其中,定制類債券基金的年末規模較首募規模增加了4262億,規模增速達到121%。
而與之相反的是,2016年公募行業零售端首募規模近5900億元,首募規模大於機構類,但年末規模卻縮水了近1354億元,縮水幅度約為23%。
“這與委外産品的運作模式有關”,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産品部人士劉晨(化名)向記者解釋稱,“很多公司的委外基金成立時資金規模都很小,産品成立後資金才慢慢進來,除少數幾家比較高調的公司,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的做法,這就使得委外定制類産品在後期規模上漲得比較明顯。”
銀行係佔絕對優勢
在急速擴大的委外市場背後,基金公司又是如何瓜分這塊蛋糕的呢?處於規模第一陣營的基金公司尤其是銀行係大公司,無疑擁有絕對優勢。
統計顯示,2016年發行定制類基金數量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和廣發基金。其中,博時基金機構類産品有52隻,位居行業第一,其在零售端也收效甚大,發行了25隻,募集了310億左右。
整體而言,包括博時、建信、中銀、招商、廣發等公司2016年所發的機構類産品數量佔比均超過50%。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建信、中銀、工銀瑞信外,其他基金公司整體上機構定制類産品的首募規模並不大。
其中,建信2016年新發機構産品的首募規模在行業規模前15大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高達943億。合計來看,前十五大基金公司2016年機構産品首募規模為3371億,佔全行業機構産品首募規模的68%。
但截至2016年年末,情況則發生了較大變化。與行業整體情況一致,規模前十五大基金公司的機構産品在後期普遍表現出較強的“養大”趨勢。
從新發定制基金首募後增量來看,工銀瑞信、博時、招商、廣發是增量最多的前4家公司。其中,工銀瑞信由首募規模515億增加到2016年末的1174億元,增量高達659億元,是唯一一家2016年機構定制規模超千億的基金公司。此外,博時、招商、廣發的增量分別達到591億元、431億元和264億元。
從增量的增速來看,博時基金以404%的增速位居第一,招商基金以341%的增速位列第二,廣發和工銀瑞信的增量增速分別為274%和128%,位列三、四。
統計顯示,規模前十五大基金公司2016年發行的機構産品到年底的規模合計達5738億元,比首募規模增加了2366億元,首募後規模增速為70%,略低於行業整體83%的增速。而這十五家基金公司2016年定制類産品的年末總規模佔到了全行業9038億元的63%。
總結來看,截至2016年末,前15大基金公司新發機構定制類産品規模排序依次是:工銀瑞信、建信、中銀、博時、招商、廣發、鵬華、匯添富、嘉實、南方、富國、易方達、華夏、銀華、天弘。
基金公司排位大變
伴隨著委外的“攪局”,2016年末公募基金公司排位戰幾乎可以用大變臉來形容,而業內普遍預期,委外在2017年發揮的作用極有可能不遜於2016年,且有著“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趨勢。
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規模排名前20的大公司規模較去年同期整體增速8%,平均增速15%,平均增量227億元。其中,增量最明顯的為天弘、博時和招商三家公司。
除天弘基金外,博時凈增超過1700億元,招商凈增952億元,這兩家都是典型的“委外大戶”。這也使得博時在2016年末提升6名重回前10,進入第7;招商也在前10之列,頗為引得市場注目。此外,鵬華、中銀、建信、興業、南方2016年規模凈增均超過500億元。
當然,委外並非唯一的規模排名影響因素,深圳一位公募人士向記者表示,“2016年規模變化較大的基金公司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委外的因素,但也不僅僅只能用委外來解釋。很多公司在大力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零售端其實也非常努力。”
從前十五大基金公司2016年末零售端新發産品的規模排名來看,匯添富以357億元的規模位居第一,博時以313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後,而鵬華基金這一規模也高達296億元。此外,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廣發基金在零售端也有較大發力。
從分類産品增量來看,為前二十大基金公司帶來最大增量的依然是債券基金。
當然,儘管公募規模影響因素重重,但委外在2016年發揮的效力足以令整個公募行業振奮,在2017年也依然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有小基金公司人士坦言,“我們也希望在2017年在做好原本業務的基礎上,去對接一些委外資金,但是大行的招標要求很嚴格,我們並不具備這方面優勢。所以準備在一些城商行上尋找可能的機會。”
(責任編輯: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