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險係基金都在想方設法搭上養老目標基金這輪機會時,太平基金卻在忙著進行高管更疊。
近日,太平基金髮佈公告稱,公司總經理宋小龍因個人原因離職,公司董事長湯海濤代任總經理之職。當保險資管規模日趨擴大之時,基金子公司的發展也備受關注。太平基金正是太平資産收購中原英石基金66%的股權後改名成立的一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保險係高管接管
此前,作為我國保險業首次通過並購方式絕對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先例,太平保險集團給更名前的中原英石基金也帶來了一線新的生機。2016年8月,這家保險係基金正式上路,除了更名外,幾乎原公司的管理層換了個遍。其中,湯海濤新任董事長,同時成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長周小全離任,宋小龍新任總經理,金芳新任副總經理。此後,太平基金的股權結構變為:太平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佔比70.04%,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安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佔比14.98%。
按照當時的搭配,太平基金的高管配置很合理。因為宋小龍有基金行業從業背景,他曾在1999年10月至2012年9月,歷任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資訊技術部項目經理、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兼權益投資部總經理;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任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而董事長湯海濤的保險背景也不容小覷。曾任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分行核算運作中心副主任,會計結算部高級經理,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太平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北方項目事業部總經理,産品開發部總經理;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等職務。
湯海濤和宋小龍這樣的強強聯合,意味著太平基金要展開新的崛起之路。然而,似乎沒有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在産品佈局方面,自改名為太平基金後,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僅僅只推出了兩隻基金,分別是一隻貨幣基金和一隻混合型基金。這一次,太平基金選擇了更換保險係高管的戰略佈局。
規模增長緩慢
公開資料顯示,于2016年8月完成更名的太平基金,今年一季度管理規模為117.95億元。而另一家同屬於保險係的國壽安保基金,依託中國人壽資産背景,成立不到5年,規模就大幅增長,現已突破15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末,也是太平基金正式更名後的第一個季度,基金總規模從0.09億元增長至151.65億元,規模實現鉅額增長,年度總規模增長率位居第一。然而,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太平基金的發展處於起伏狀態,去年四季度末規模不增反降,減少37.62億元。
目前太平基金旗下有5隻基金,5名基金經理。在為數不多的5隻産品中,僅有2隻權益類産品,由獨孤南薰和梁鵬分別管理一隻。
記者注意到,太平基金成立以來先後有3名基金經理離職,最少的時候僅有3名基金經理,任職最長時間也不超過3年,平均任職年限為1.1年。不過,這似乎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通病,例如安信、德邦等規模排名靠後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時間不超過1.5年。
從今年増聘的基金經理來看,潘莉、吳超旗下均管理固收類産品,而在貨幣基金受嚴監管的情況下,規模增長成為了很多小型基金公司發展的困境。
本就因為規模發展受限,吸引人才能力也不強的太平基金,似乎也沒有在權益類産品上發力佈局,在太平基金更名後發行的首只權益類公募基金産品太平改革紅利精選混合,目前規模僅剩2.19億元,由梁鵬負責管理。這只基金存在的意義比較特殊,它是太平基金第一隻權益類産品,募資結束時規模近3億元。還有一隻權益類基金是太平靈活配置,目前規模15.48億元,在業內人士來看,整個太平基金目前就靠這一隻基金在撐柱子。
近期債市風險頻發,眾多債基業績受到波及,而太平基金的行為頗有激進,選擇新發了一隻債券型基金,接下來是否會依靠大股東背景優勢,來考慮佈局權益類産品,從而提升規模,截至記者發稿前,太平基金錶示不方便回復。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小型基金公司還是以規模為主,既沒有規模也沒有費用,很難招高水準的投研團隊來提升業績。
近年來,快速成長起來的次新基金公司離不開銀行係、保險係的幫助,整體規模得以迅速擴張。
華南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股東不少也是以銀行、券商為主,良好的發展與股東的支援密不可分,但是歸根結底,打鐵還需自身硬,公募基金公司發展好壞,始終與良好的業績、客服服務能力以及風控密不可分,只有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北京某基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還是要靠業績,業績不好,就是上了規模還是要掉下去,但短期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收入才能維持生存、才能留住人才,畢竟好的長期業績要靠人才來創造。
(責任編輯:宮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