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結構性行情的B面,是“僵屍股”開始大面積出沒。
12月以來,一些個股出現流動性問題,成交量急劇下滑,甚至出現了橫盤10多分鐘的情形,盤中交易也數次停滯,如同海外市場的“僵屍股”般,一時竟無人問津。
成交量大幅下滑的情形也在近日逐漸明顯。Wind統計顯示,12月初以來截至12月25日,日均成交額在1000萬以下的個股逐漸增多,12月以來截至12月25日,日均成交額小于1000萬的個股有137隻,日均成交額小于2000萬的個股有759隻。
多位受訪的基金經理們指出,這種現象可視為A股國際化的一個特徵,也是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大勢。也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勢必會越發重視個股的流動性,“抱團”現象可能將大大減少。
“僵屍股”大面積出沒
“我預計國內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僵屍股’,機構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也將逐步和國際成熟資本市場接軌,這是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歷史趨勢。”廣東富利達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樊繼浩認為。
12月以來,一些個股出現了流動性問題,成交量急劇下滑,甚至出現了橫盤10多分鐘的情形,盤中交易也數次停滯,如同海外市場的“僵屍股”般,一時竟無人問津。
譬如,12月13日,寧波精達(603088.SH)盤中半小時無一筆成交,分時走勢成水準一字,全天成交額僅311萬,換手率為0.09%;隨後的12月14日,上午11點4分至11點14分,寧波精達在股價41.49元處橫盤約10分鐘,全天成交850萬元,換手率僅0.26%。
Wind統計顯示,11月中旬市場下跌以來,日均成交額在1000萬以下的個股逐漸增多,12月以來截至12月25日,日均成交額小于1000萬的個股有137隻,日均成交額小于2000萬的個股有759隻。此前的11月1日A股僅有93隻個股成交額低於1000萬元,到11月30日增多到263隻。
12月25日,上證綜指下跌0.5%,報收3280.46點,創業板指下跌1.32%,報收1755.81點。當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小于1000萬(剔除新股和一字板)的個股有217隻。
截至最新數據,在日均成交額小于2000萬的759隻個股中,其中有726隻個股的市值小于100億,37隻市值更是在20億以下。其中天龍光電(300029.SZ)的總市值最小,僅有15.04億。這類股票的共同點是,普遍市值偏小、業績較差、估值偏高。
樊繼浩認為,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滬股通、深股通等互聯互通戰略使內地和香港成熟資本市場逐步對接,讓內地投資者逐步接觸了解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的規則和投資理念,注重投資業績優異的大型企業,這也是導致部分中小市值股票出現成交量較低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監管嚴格,導致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沒有機會,2017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從嚴治市,共計開出200多張‘罰單’,罰沒款超過70億元,部分股票被市場資金高度控盤,鋻於監管的嚴格,無法實現操縱,導致出現成交量較低的情況。”樊繼浩稱。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近兩年以來新股的發行速度和數量明顯加快,創國內股市以來的多項紀錄,其中2016年A股IPO共23批總計247家,2017年A股預計共發行436隻新股,兩年共計683家新股,大量新股的增加導致單個個股的關注度降低,從而導致一部分個股的成交量較低,形成“僵屍股”局面。
考量個股流動性
“市場關注到‘僵屍股’很好。‘僵屍股’發達國家(地區)是常態。不僅港股,中國台灣以及在歐洲市場,很多個股每天的成交量都很小,這也是A股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特徵。當市場對投資的權益類標的的流動性開始重視,便給予成交活躍股票一定的溢價。”25日,北京一位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表示。
今年以來,小盤股資金流出明顯,低成交量個股集中涌現,B面是藍籌白馬股吸納了大量機構資金呈現出持續性上漲,這也是機構資金主導市場的重要特徵。
這種特徵也越來越向海外成熟市場的特徵所靠攏。
今年來,A股經歷了嚴重的結構性分化,績優大盤藍籌股的整體表現顯著超越中小市值股票。如果單單看覆蓋全市場的綜合指數,會造成一種錯覺,以為今年的A股表現不好,但事實也如市場所見,是結構性的行情。
從這個角度而言,A股上證綜指存在著一定的“失真”。
“如果我們考察上證50指數或者新華A50指數(覆蓋上海和深圳的藍籌股),其實今年A股的表現不僅不遜於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指數,反而有所勝出。”華新資本(香港)總裁朱曉軍表示。
這種情況下呈現的一個特點是,市值越大的公司,機構的持股比例較高,而市值越小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也越來越小。同樣,估值越低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較高,估值越高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低。
“投資上,我們會要求在流動性上要一定兼顧。去年開始,我們每個基金産品流動性做出監控,當你持倉超出過去6~7天的成交量一定比例時,我們會要求做出調整。如果對一隻股票的基本面看好,我們覺得未來就是慢慢配置持股,不是像之前那樣,很快就把倉位填滿。”上述北京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表示。
與此同時,A股的國際化也表現在,今年外資對A股的態度肯定是逐步向積極正面的方向轉變,一方面因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外資對中國經濟過分悲觀的預期有所修復;另一方面A股中優質藍籌公司的不斷涌現也提升了外資對A股的興趣。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海外相對成熟的股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較高,而當前A股市場上散戶還是佔比偏高。但正是因為A股正在經歷由散戶主導到各類機構投資者佔比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所以今年個股的分化才會如此明顯。”朱曉軍進一步表示。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