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P2P網貸平臺 不得不説的“陣痛”

  • 發佈時間:2015-07-17 08:30:40  來源:深圳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6月深圳12家P2P出現問題,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缺乏監管是主因

  現狀

  P2P網貸平臺深圳數量最多 壞賬率與逾期量同升

  P2P網貸從2009年進入深圳後,一直蓬勃發展。第一網貸(深圳錢誠)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深圳P2P網貸平臺為525家,佔全國的14.9%。無論是平臺數量、註冊資本、成交額,還是參與人數,深圳都居全國榜首。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深圳P2P網貸總成交額為931.28億元,佔全國P2P網貸總成交額的27.77%,引領全國。

  平臺壞賬率攀升至20%

  近兩年,P2P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P2P網貸行業風險事件頻發,尤其是今年6月份問題平臺數量劇增。記者從第一網貸了解到,2015年1-6月,深圳問題平臺(倒閉、跑路、提現困難等各種問題平臺及主動停業平臺)36家,全國440家(而2014年全年為287家),深圳佔全國比例為8.18%。6月全國出現問題平臺126家,而深圳有12家,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

  之前,有P2P網貸平臺透露,平臺的壞賬率在5%-6%之間,但大多數P2P平臺不願主動披露不良數據,而且就算披露也有很大的水分。有業內人士透露説,事實上,一些平臺的壞賬率已經攀升至20%。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幾年來,P2P網貸問題平臺數高企,民間借貸崩盤頻發,其中主要原因是企業借貸資訊不透明、平臺造假,多頭隱形借款、無頭影子借款,導致整體風險提升。有人士分析認為,應在總體上加強借貸市場的資訊交流,讓相關民間借貸的資訊都能夠公佈出來。

  P2P産品逾期增加

  記者注意到,近期有部分P2P平臺産品爆出逾期。“逾期雖不等同壞賬,可市場上頻頻出現項目逾期,預示著P2P平臺的資産風險正在上升,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更要慎重選擇。”有業內人士指出,短標雖然流動性強、收益變現快,可以吸引用戶投資。但是短標是佔用平臺大量流動資金,平臺易出現提現危機,這類短期加高息自融的模式沒有持續性,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分析

  行業缺乏監管是主因

  監管的缺位是目前P2P行業繞不開的話題。在投哪網CEO吳顯勇看來,對於P2P平臺來説,行業沒有監管肯定會出問題。而且要實現資金第三方託管,約束平臺不能隨便挪用客戶交易保證金,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問題出現。他呼籲,行業監管措施應儘快落地,並且對行業設定一定的門檻,使得行業陽光化。

  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分析認為,行業準入門檻過低也是整個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P2P網貸平臺牌照無門檻、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也沒有要求,導致一些沒有實力、不懂金融的人紛紛涉足這個領域,對投資人及借款人都帶來很大風險,可能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

  他透露説,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未來還將建立投資者法律援助中心、證據保管中心等,以保證投資人利益。

  預測

  P2P配資炒股將逐步退出 大多數平臺或出現週轉困難

  2014年隨著股市的大漲催生了大量專業從事配資業務的P2P平臺,P2P股票配資業務風生水起、扶搖直上。記者了解到,深圳市場上P2P杠桿最高達七、八倍,而3倍的杠桿則是比較普遍的。而在本月12日下午,證監會緊急發佈《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對開立虛擬證券賬戶,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出借本人證券賬戶,代理客戶買賣證券等行為進行清理後,行業出現了逆轉。多數平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已經暫時停止股票配資的增量,在消化存量。

  有業內人士透露説,在這輪股災中,一些小型配資公司已經直接關門了。另外一些只是穿倉虧損的平臺,則要賠付平臺投資人,這可能會使平臺面臨兌付風險,甚至系統性危機。

  “成亦杠桿,敗亦杠桿”。融金寶CEO陳喜堅認為,平臺設計這種金融産品,在近一年時間吸引了大量用戶,部分平臺將之作為主要的業務,其中不乏部分大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網際網路産品設計時考慮用戶的體驗,但金融産品設計時需考慮用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平臺只是低水準地複製券商的融券業務,甚至將風險放大給普通的散戶,絕不是網際網路金融的長久之道。

  網際網路金融第三方米袋網負責人認為,“當資金被放大,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也是被放大。通過P2P平臺借錢炒股,股票風險一旦爆發,投資人不但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纍纍。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投資者,風險應當是放在第一位。P2P配資炒股將逐步退出,配資業務或將轉移到正規的融資融券以及民間的灰色地帶。” 吳顯勇認為, 行業一定要實現去杠杠化,不能給杠桿需求。危機會帶來大批的企業倒閉,大多數的金融平臺都會出現週轉困難,最終死亡。

  有相關部門人士分析認為,過去幾個月場外配資已經成為“超級吸水棉花”,已經吸收了一定數量來自銀行體系的資金。但如果場外配資出現較大風險,將會影響到銀行的資産品質。規範場外配資市場,是避免市場再次出現之前場外配資下高杠桿形成的風險,保護投資人權益,引導市場理性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