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小企業貸款、個人信用貸款發力的平安銀行,在看到寬鬆信貸下的樓市紅利後,開始擴張房貸業務。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平安銀行為擴張房貸市場份額,開始悄然重啟被監管層叫停多年的轉按揭業務。不僅如此,購房者可以憑藉其他銀行的房貸,向平安銀行申請高額信用貸款,貸款金額最高可達月供的70倍。
轉按揭現重啟苗頭
今年3月,在年度業績發佈會放聲“將加大房貸業務投入”的平安銀行卻被曝重啟轉按揭業務,令業內譁然。日前有消息稱,受監管政策影響而匿跡市場多年的房貸轉按揭在廣州重現,背後的推手是平安銀行。
據悉,平安銀行推出的同名轉按揭貸款業務,除了能享受超低利率,在正常供款6個月後還可額外申請一筆信用貸款。來自平安銀行廣州地區某支行的業務人員稱,目前尚未執行,具體實施時間待總行審批確定。8.3折是針對部分比較優質的轉按揭客戶,而大部分客戶還是執行8.5折優惠;另外,該行辦理的轉按揭業務主要是針對在他行辦理按揭貸款剩下未還部分想轉至本行的,但是在轉按揭過程中是不能追加按揭貸款的。
針對這一線索,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平安銀行北京地區網點,但並未看到類似的房貸轉按揭業務。對此,平安銀行總行相關人士回應稱,各地分行執行不一樣的政策,但都會在當地的監管框架和要求下開展業務。
但在採訪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時,北京商報記者卻得到了兩種不同的回答。其中,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一位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轉按揭業務一直都有,有專營團隊在做,但沒有在網點鋪開,所以網點可能不清楚。該人士還透露,“由於平安銀行的轉按揭利率並無優勢,所以客戶不見得會選擇平安”。隨後,另一位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在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的採訪函中表示,截至目前,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尚未辦理一筆轉按揭業務,也不存在爭搶客戶一説。
什麼是轉按揭?一位國有大行信貸部人士介紹,轉按揭分為“買賣交易類”和“同名跨行類”。買賣交易類是指房屋由業主倒手賣給購房者,這所房子的貸款也轉到購房者名下;同名跨行類則是指業主通過比較各行房貸利率,可將貸款從高利率銀行轉到低利率銀行辦理,以節省還款金額。
二者當中,前者的風險更大。偉嘉安捷房貸專家吳昊表示,以前出現過業主拿購房者的錢去付尾款,還清銀行的錢後卻沒過戶給購房者就跑路的情況,所以現在北京市建委要求二手房買賣必須實施資金監管,即業主必須自己付清房屋的尾款才可以進行房屋交易。
但一些新手法也“應運而生”。吳昊介紹,有個別業主會找第三方機構在中間墊一下錢,由第三方出錢交給銀行,銀行只要看到業主賬戶裏有錢就可以,查不到資金的來源。一些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典當行等都會充當這類仲介。
更危險的是,通過仲介的墊款,一些抱著投機心態的業主開始了“自買自賣”的交易。去年深圳新房成交價格暴漲近50%,有投機者購房後先通過擔保公司的過橋貸款還清房貸,之後去另一家銀行按漲價後的房價辦理房産抵押貸款,套出70%的房款(因首付僅需房款的30%)。利用這種轉按揭方式,即使在沒有購房者接盤的情況下,也能夠反覆套利,一位男士通過三次操作就套出約500萬元現金。而一旦房價下行,就直接把房子扔給銀行。
由於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風險,因此監管層曾警示過轉按揭業務。在2007年和2014年,時任央行副行長的劉士余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堅決取消轉按揭貸款。他表示,銀行的轉按揭業務成了炒房者的投機工具,獲得資金後購買多套住房或進入股市,從而加劇了樓市和股市的泡沫。
多項産品存風險
平安銀行是否存在打監管“擦邊球”的嫌疑?業內看法並不一致。吳昊表示,僅從北京地區監測數據來看,目前還沒有銀行開展轉按揭業務。而銀行業人士的態度則截然相反,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人士聽説有銀行可能重啟了轉按揭業務後,當下反問道“是平安吧”?
在不少同行眼中,平安銀行是個十足的“激進派”。上述股份制銀行信貸部人士表示,平安一直在用經營保險的套路來做銀行,業務種類很多、創新也很多,希望以此爭取客戶。
除了房貸業務,平安銀行的信用貸也非常“出眾”。據了解,平安銀行推出過一項信用貸款産品,購房者用其他銀行做的按揭就可以申請貸款。
就此,北京商報記者諮詢平安銀行客服人員,該人員表示,如果購房者在房貸放款後仍有資金需求,可以再向平安銀行申請一筆信用貸,審批額度根據購房者的月供和還款期數制定。依照該審批計算方式,還款時間沒滿6個月的,可以貸到3萬元;6個月到1年的,可以貸到月供金額的30倍;1-2年的是月供金額的45倍;兩年以上是70倍。假設一位購房者每月月供1萬元,其只要連續還款兩年後,就可以在平安銀行最多貸到70萬元。“還款時間越長,貸的越多,還款總額不作為授信依據。”該客服人員強調。
這一貸款力度令其他銀行望塵莫及。前述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表示,“不能因為有一筆貸款,就給他再增加一筆負債。對於信用貸貸款,如果連申請人當時負債多少、收入情況如何、如何進行還款等條件都不看,恐怕會有風險”。
而上述股份制銀行信貸部人士則表示,該行不會給其他行的按揭貸款者做信用貸,但可以給在本行做按揭的客戶再額外審批一個額度用於裝修等用途,額度也不會很高,大約只在20萬-30萬元之間。
事實上,除了上述提到的轉按揭、信用貸之外,今年一季度遭遇監管機構強力打壓的首付貸産品也曾是平安銀行的“座上賓”。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登錄平安銀行官網發現,即使遭遇了央行、銀監會等機構的明令禁止,“置業升級首付貸”的連結仍然挂在該行網頁上,並未撤下,在貸款條件上,只有兩項:申請人為18-60歲內地居民,能提供一套或多套個人或者親屬的房産作為抵押。月利率最低為0,貸款期限為3、6、9、12個月,採用每月還息、到期還本的方式。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僅首付貸的連結沒有撤下,網頁上“立即申請”的按鈕也能正常點擊,並在北京、上海等地挑選樓盤,輸入貸款需求金額、手機號碼、申請人姓名等資料,就連提交資料時所需的手機驗證碼也由系統正常發出。
不良率飆升下的激進轉型
對於作風“激進”一説,平安銀行並不認同。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在回復採訪函時表示,平安銀行的零售貸款資産品質良好,這個結果已經説明,零售業務並不存在“偏激進”的問題。
但來自業績報告的數據似乎不太樂觀。據平安銀行近三年年報顯示,平安銀行過去三年的不良率分別為0.89%、1.02%和1.45%,不良率增幅擴大。同時,平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從2014年的200.9%直線滑落至去年的165.85%,臨近150%的監管紅線,顯示出平安銀行資産品質有所惡化。而這三年中,公司貸款佔全部貸款比例一直在60%以上,個人貸款僅不到30%。
一位國有大行人士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的環境中,不少企業效益滑坡,銀行放給企業的貸款也面臨越來越高的回收風險。銀行在不良率飆升的壓力下,開始轉向對個人增加放貸。
在2015年度的業績發佈會上,平安銀行高管曾表示將把更多貸款資源傾斜至房貸領域。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表示,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銀行比較優質的貸款,去年平安銀行在房貸的整個零售貸款中佔比較小,今年將在這一領域投入更多。數據顯示,平安銀行近三年住房貸款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僅分別為7.67%、5.4%和3.78%,處於一直下滑的通道。對此,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回應,房貸業務因為有房産抵押,確實屬於優質資産,銀行擴大該業務比例屬於正常,這是銀行經營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銀行的客戶結構、業務結構和業務環境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銀行會區分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服務,但如果銀行不顧合規和風控要求,降低門檻或者降低風控措施來爭奪客戶,勢必會給其後續帶來風險。
事實上,較為激進的業務風格,也讓平安銀行多次吃“罰單”。6月底,廈門銀監局公示了一則資訊,平安銀行廈門分行因“利用不正當收單虛增存貸款”及“超過借款人實際需求發放貸款”,而被廈門銀監局罰款90萬元,處罰決定日期是去年9月7日。
今年4月,晉江法院也曾發出通報,平安銀行泉州晉江支行因在個人汽車消費借貸方面存在諸多不規範行為。今年3月,晉江法院分析2015年受理的近百起平安銀行泉州晉江支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發現,該行在個人汽車消費借貸方面存在諸多不規範行為。比如,貸款資料審查不嚴,存在偽造簽名、隨意簽名等現象;抵押物未登記或者登記他行,抵押物未向登記機關登記,或者為了滿足客戶在其他地區辦牌需要,將抵押權人隨意登記為其他支行;貸款款項挪為他用,以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形式申請貸款,但貸款款項用於裝修、經營等;內部管理不規範,檔案無專人管理,業務人員可隨意接觸、使用,常出現該行提供的證據原件與複印件不符合、借據原件丟失等現象。
對此,晉江法院向銀監會泉州監管分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對平安銀行加強行業監管。銀監會泉州監管分局組織專項調查後,責令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部泉州分部停止在泉州轄區辦理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業務,嚴禁在非平安銀行營業場所使用“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等相關字樣招牌對外營業、宣傳;責令平安銀行泉州分行向平安總行反映相關問題,並對泉州分部個人汽車消費借貸進行整改。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