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了告別的聚會

  • 發佈時間:2015-03-13 00:31:2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川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暢通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西部門戶城市,會成為與世界經濟、文化全面接軌的令人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也許,這也正是當年選擇紮根此地的張賢亮最初的夙願

  自伊犁東歸,寧夏銀川成為我們結束西部之旅的目的地。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一個著名作家的影響。離開新疆哈密進入甘肅的那個夜晚,漫漫長路上,大家探討起此行的一些精彩經歷,自然而然轉到路經的“肖爾布拉克”,還有令人唏噓的“綠化樹”,那都是張賢亮的作品。正當大家滿懷憧憬之際,卻傳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就在那個夜晚,張賢亮離世。

  要説張賢亮對銀川的影響,在銀川任何角落都能發現。我們下榻的銀川賓館,也有一塊“鎮北堡西部影城”的廣告牌。提起張賢亮,酒店工作人員也會立刻滔滔不絕:“就是他,把西北文化傳播出去,我們銀川的驕傲啊!”

  我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誰能夠忘卻關於《牧馬人》的記憶,那時候的我其實還不知道,那是張賢亮的作品《靈與肉》,更不知道那部電影是在寧夏銀川拍攝的。直到後來張藝謀的《紅高粱》,首次獲得“柏林金熊獎”。滕文驥導演的影片《黃河謠》,又以古堡神秘魅力捧回了國際大獎。張賢亮和他的西部影視城才神秘浮出水面。

  第二天一早,驅車去鎮北堡,影視城距離銀川只有三十五公里,因為已經進入國慶長假,加上堡主的突然離去,最後的兩公里走了將近一小時,景區門口的通路已經是水泄不通。光找停車位就花了大半個小時。

  這樣本應孤寂的古堡,在西北蒼茫的荒漠上其實不計其數,只有這裡,熱鬧得令人難以想像。絕大多數遊客歡天喜地的神情,讓你不由猜想來這裡的人也許很少有人知道主人剛剛離去。

  這座在清朝時被地震一度毀壞了的鎮北堡,因為張賢亮而重新獲得了生命。在那個人們的思維還沒有完全打開的年代,張賢亮慧眼認識到其中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含量。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了世界。

  我對張賢亮充滿了崇敬是因為他不凡的人生經歷和貫徹始終的堅持個性的自然綻放。

  “行走即知識,旅遊即讀書”。站在這扇“知之門”前,你不由得會感慨,不僅僅是感慨自己剛剛結束的萬里之行,也感慨人生之變幻無常,生死相繼。門猶在,音容亡。

  敢想敢做,能將“荒涼”打造成“財富”,從而享譽世界,就不能不説張賢亮是奇人了。

  站定在人群中,停住,遠處的馬纓花餐廳,隱隱還能喚起年輕的記憶。瀏覽影視城不同的部分,你會深切感受到時代的變遷,我將鎮北堡的旅行看做是回顧和穿越之旅。

  當你漫步在這些影視場景之中,流連于真假難辨的道具中時,仿佛來到了夢幻般的電影世界。古舊的城墻上,放著“大話西遊”男女主角的畫像,他們在風中戰栗著,俯視城堡裏蕓蕓眾生,千年的誓言早已被風吹散。

  這個城堡裏而今陳列著太多的財富了。在清城北面的展示廳裏,擺放了在拍攝電影時留下的珍貴的道具,還有各種琳瑯滿目的當今看來價值連城的昂貴的古典傢具。

  當任何思想和精神完全蛻變成商品之後,你就很難找到主人公最初的堅持與高度了。這恐怕也不是他的初衷。

  張賢亮的生平介紹也放在這裡,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1936年出生的他成名于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他風華正茂,才氣逼人,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文壇新星。卻因為一首詩惹了禍端,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從21歲到43歲,在一個人的黃金年齡時,卻是張賢亮生命中的最低谷。年輕時的張賢亮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從僅有的一張舊照片上看去十分帥氣。

  張賢亮母親放大黑白照片最為醒目,也是她母親唯一的一張照片,下面有簡單文字介紹,“張賢亮母親陳勤宜,出身名門,燕京大學肄業後赴美深造,專修家政學。張賢亮勞改時母親在北京以手工紡織為生。文革中被摧殘致病,醫院因她是右派分子家屬拒絕收治,1969年在北京史家衚同一間小屋中孤獨辭世,享年61歲,屍骨無存,僅留下這張攝于1963年的照片。”在照片下方挂著一個花環,花環是用鮮花做成的。

  張賢良的母親是那樣端莊、大氣,那種眉宇間溫婉的大度瞬間讓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芒。我想如果在另一個世界,他們母子倆應該是團圓了。人生所有的傳奇,都是緣于一個偉大的母親。

  我想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只是為了一場沒有儀式的告別:天地很大,記得自己的路。

  不要以為銀川就是沙漠與古堡。在快速瀏覽銀川城市概貌時,我一次次震驚于這裡優雅大氣的生態環境。

  銀川有“塞上湖城”、“塞上江南”的美譽,城內外光濕地就有四百多塊,大小湖泊近兩百個。

  銀川是盆地,黃河從青銅峽峽谷流出,在盆地東邊拐了一個漂亮的“S”型彎道。自漢、唐起,就由峽谷出口處向北開鑿渠道引水灌溉。人工渠道向北流,流經之處再向東西兩側開挖支渠,灌溉兩側的農田。大渠就像主動脈,支渠好似血管。又有排水溝與湖泊相連,水道縱橫,湖泊相連,歷史上有“七十二連湖”之稱。由於可控的人工灌溉和黃河水攜帶大量上游的腐植土,故銀川盆地基本不怕旱澇,農作物産量高且穩定,成為歷史上相對封閉但富裕的地方,“塞上江南”之美稱由此而來。

  初具規模的行政新區、中央商務區,已開工建設的綜合保稅區以及蓄勢待發的濱河新區,銀川的城市發展已經走上了高速路。

  銀川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暢通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西部門戶,會成為與世界經濟、文化全面接軌的國際化大都市。

  也許,這就是張賢亮當年紮根這裡的宏偉夙願。

  告別,就是為了重逢。

  (本文作者為漫遊家文化傳媒創始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