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業內揭秘醫療腐敗:醫生每月藥品回扣能拿一萬多

  • 發佈時間:2015-05-25 12:57:20  來源:環球網  作者:張磊  責任編輯:張少雷

  4月27日,最高檢通報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原院長王天朝受賄案,稱其多次收受他人財物,共計現金3500萬元以及價值8000余萬元的房産100套、停車位100個。

  5月10日,有媒體報道,某地級市相關醫院8名正副院長和4名科室負責人,涉嫌在醫療設備採購中收受賄賂被查處。

  ……

  儘管人們對醫療領域腐敗的新聞早已不再驚奇,但近日接連見諸媒體的案件,還是讓很多人出乎意料。

  一直以來,由於藥價虛高、過度醫療等問題,人們對醫療領域腐敗保持著高度關注。毋庸置疑,此類問題是醫療體制、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一旦醫療領域出現腐敗,腐敗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普通患者和國家,由他們來買單。

  “老虎”、“蒼蠅”頻現形,醫療領域屢現大案窩案

  近年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醫保制度覆蓋面持續擴大,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然而,隨著城鄉居民就醫需求的釋放以及醫療機構業務量的增加,醫療領域腐敗也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

  2014年,有媒體統計,全國至少有24名醫院院長被紀委調查或已進入司法程式。

  2015年4月1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消息,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戴偉傑(副廳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專家表示,當前公立醫院行政化色彩依然濃厚,許多醫院院長集權力和技術決定權于一身,監督往往失效,加上一些藥品器械企業和建築商行賄尺度越來越大,不少院長被“套牢”。

  辦案人員稱,醫療領域貪污賄賂犯罪涉及的部門多、人員多,單個人員很難完成犯罪。上至院長、副院長,下至藥械科長、財務科長、採購員、醫務人員,往往查處一案牽出數案,查獲一人牽出數人甚至數十人。

  “潛規則”大行其道,採購、基建環節成腐敗重災區

  “採購藥品要拿提成,採購器械要收回扣,醫院建樓也要撈一筆。”專家和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各種“潛規則”大行其道,是導致醫療領域腐敗的直接原因。

  “藥企為了能讓醫院多采購自己的藥品,給予醫院相關負責人及院長回扣是慣用的推銷手段。”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涉及腐敗的深圳某醫院藥劑科主任供述稱,醫院每採購一盒阿奇黴素顆粒,就能獲得3塊錢的回扣。一位市級醫院醫生透露,一些有處方權的內科醫生一個月藥品回扣就能拿1萬多元。而這些還只是小頭,更多的回扣用於公關分管院領導、藥劑科主任、藥房等。

  與藥品採購如出一轍,器械採購環節也充斥著這樣的“銷售理念”。如安徽省檢察機關曾透露,某供應商為了使醫院優先、長期使用其提供的骨科醫用固定材料,先後多次送給該省某縣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副院長現金總計132萬元、骨科副主任15萬元。

  採購之外,基建工程也是醫療領域腐敗重災區。由於在工程建設招投標條件和程式設置方面,院方有很大的自主權,醫院院長常常成為被“圍獵”的對象。

  2014年5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遼寧醫學院原黨委書記張立洲收受他人賄賂131萬元人民幣、1.5萬美元後,在學院新校區和新醫院等基建中,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

  斬斷利益鏈,摘除醫療領域腐敗毒瘤

  透視醫療領域腐敗,其很大程度上源自部分醫療工作者職業操守的喪失,同時也是權力缺乏監督和制衡的惡果。

  “醫療領域的貪腐和其他行業差不多是一樣的,主要是因為權力缺乏監管,不僅醫院一把手容易貪腐,所有權力環節,都可能去謀私去‘尋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院管理教研室主任周子軍説。

  “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現象,説明採購、定價等環節存在較大的‘可操作空間’,致使不當利益鏈肆意生長。”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立強表示。

  專家建議,治理醫療領域腐敗首先要加強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同時,要針對醫院的特殊性質,進一步完善藥品器械採購機制和基建工程招投標機制,並加強公開,讓醫院的各項事項在陽光下運作。但他們也表示,僅僅通過這些努力,並不能有效斬斷醫療領域尤其是藥品器械採購環節的腐敗利益鏈。

  “我們還需要檢討相關體制。”剛剛卸任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的莊一強教授表示。他指出,從收受紅包到藥品回扣,從大處方到大檢查,都與以藥補醫這種扭曲的體制密切相關,“當前藥品和檢查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一大半,以藥補醫機制抹殺了醫生的知識價值,導致人們願意給藥品器械買單”。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也認為,醫療領域腐敗現象説明醫院的改革仍需深化,因為最重要的收入分配改革做得不夠徹底。

  “刀沒動在根上,病就難除。切掉了這個瘡,會在另一個地方長出瘤。”受訪業內人士建議,要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醫療領域腐敗現象,既要強化權力監督,也要深入推進醫療領域改革,特別是收入分配改革。否則,環境不變、條件不變,只單純地加強監督,便可能顧此失彼,甚至延長行受賄的利益鏈。

  可喜的是,相關改革已列出路線圖和時間表。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其中很重要的改革內容就包括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以及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專家表示,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再配以健全完善的權力監督制度,一定可以摘除醫療領域腐敗的毒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