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打車APP艱難“進化” 遭遇傳統“狙擊”

  • 發佈時間:2015-05-30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從同行間不留餘地的“燒錢圈地”,到與傳統計程車行業及監管部門的“明爭暗鬥”,網際網路叫車服務(打車APP)一經推出即帶來了一輪又一輪的行業風暴。

  單就5月份,打車APP公司就狀況頻出:先是Uber廣州公司與成都公司先後被查,緊接著滴滴快的打車河南洛陽辦事處又爆發計程車圍堵專車事件。打車APP與計程車群體緣何“變友為敵”?如何度過當前的“多事之秋”?新模式又該如何應對固有利益的對抗和阻擊?

  餡餅變陷阱?

  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專車僅用短短數月,就贏得了足夠廣泛的關注:大城市打車難的頑疾蘊含的市場需求,移動互聯網技術提供的軟體基礎,加上線下優質服務和瘋狂補貼的共同作用,讓專車成為不少消費者出行時的重要選擇。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熱捧,一方面卻是傳統計程車行業及監管部門的抵制。

  5月中旬,滴滴快的打車河南洛陽辦事處發生計程車圍堵專車的情況,部分計程車司機認為專車搶了自己的“飯碗”。而此前,尚未合併的滴滴和快的都是計程車司機接攬乘客的主要打車軟體。在市場的軟體叫車習慣養成之後,打車軟體又推出新的“專車”服務,以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需求,並大量開發私家車資源,對接龐大的打車市場需求。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其中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佔據市場份額的領先位置。而2015年情人節,快的和滴滴兩家曾經一度“血拼”的公司握手言和,一舉成為打車APP市場的絕對領導者。

  如今打開滴滴打車APP,不僅有計程車、專車選項,還有該公司新推出的快車、順風車服務,而且後者多以不收取起步費和拼車的形式進一步節省了乘客的“腰包”,因此也受到熱捧。

  有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打車軟體一開始靠計程車打市場,市場打開後,就主推專車、快車等其他業務,比如有乘客叫車,一時沒有計程車接單,打車軟體就自動蹦出“試試專車吧”的選項,引導乘客去選坐專車。“還有大量的專車代金券,誘導乘客去坐專車,這明顯是拿我們做嫁衣。”

  據了解,滴滴快的正在推出一項計程車100%的應答活動。具體為:用戶叫計程車,如果60秒內沒有得到應答,系統會自動判定用戶附近的專車、快車和順風車的運力並整合進來。

  對此,滴滴快的內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是希望構建一個囊括各種模式的出行解決方案,現在已經推出的各項業務其實對應的消費者都是不同的,比如專車更多的是面向那些想要接受較好的服務,願意為此支付更多成本的消費者,而只希望從A地到B地,對高品質服務並不在意的消費者,可能更多的就會選擇計程車,或是相應的順風車和快車。

  “現在計程車、專車、快車和順風車四項業務在公司內部都是同等重要的,並沒主推哪項業務的説法,完全都是消費者自行選擇。並不存在其他業務搶了計程車司機訂單的情況,因為搭乘計程車的消費者並沒有減少,計程車司機原來一天跑多少單,現在還是可以接那麼多單。”該工作人員表示。

  不過,從之前的“獨子”身份到如今的角色,計程車司機所感受到的身份落差並不難理解。一位租車企業高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打車市場,國內外存在區別。Uber成立之初即通過聚合私家車資源來提供服務,從一開始就站在了與計程車對立的角度;但是國內企業的方式則不同,滴滴、快的都是先通過做計程車的呼叫平臺,然後再介入專車市場。

  不過,這只是一種切入市場的手段,而打車APP的商業升級則需要提供“大平臺”的服務。“從供需關係來講,計程車的管理模式是指標式的,資源有限,能提供的服務也十分有限。而專車介入的是私家車,這個資源則是無限的,無論是從提供服務的總量,還是提供服務的網點,車輛的密度和車輛的效率都是成倍的提升。同時,這個提升對綜合服務平臺來講,也會帶來巨大的價值。”該高管表示。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這也是打車APP商業模式升級的“必經之路”:首先佔領計程車市場主要是為了積攢口碑,擴大品牌影響力。慢慢轉向私家車市場主要是為了擴大盈利空間。“打車APP的計程車業務,收入主要依賴於廣告,盈利模式較為單一,抗風險性不強,而專車、快車、順風車等業務,打車APP除了能夠收取廣告費之外,還可以收取一定提成。”

  行業大戰一觸即發

  一邊是來自計程車行業的外部壓力,另一邊,打車APP內部的爭奪也在火熱進行中。

  滴滴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為了配合其快車業務的上線,公司推出“橘色星期一”的促銷活動,對司機的補貼力度也提高了,即在5月25日至6月15日期間的四個星期一,如果每天完成30單任務,即可在當天獲得1000元的補貼。而對於乘客來講,這四個星期一里,可以享受每單最高減免15元的優惠。

  “鉅額懸賞”的並不止此一家,記者在一輛滴滴快車司機的車上發現,三部手機分別登錄著Uber、易到和滴滴三個軟體。據該司機介紹,其主要在接Uber的單,因為該軟體的補貼最多。“每週完成80單,即可享受每天1000元的獎勵,所以我在保證每天完成Uber任務的同時,才去接一下其他軟體的單。”

  記者聯繫到Uber市場部負責人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前,該負責人並未有回復。

  由此可見,各打車APP公司補貼力度均集中在對司機的獎勵方面。有數據指出,其在打車和專車領域每日最高補貼可達3000萬美元。之所以大手筆獎勵司機,正是各打車軟體吸引私家車主進入運力市場的手段,將更多的閒置私家車資源盤活;而另一方面,大規模的燒錢,也是由於行業格局未定,各企業都需要通過籠絡私家車主和消費者,來完成未來帝國的搭建。不過,這種“燒錢”模式又能持續多久?

  李宇恒認為,補貼只是短期行為,當打車軟體的市場佔有率較為穩定、業務推廣有所成效之後,打車軟體將減少或不發放補貼,同時向私家車主收取“份子錢”。如今,打車軟體的補貼大戰已經從計程車業務、專車業務轉向拼車業務,每場補貼大戰的時間一般為幾個月。

  不過,有租車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補貼肯定是一個過渡行為,但並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因為價格是決定消費者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整個打車市場模式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提供補貼還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短期內不會停止。從網際網路規律來講,交通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規模越大,補貼效率就越高,而且市場也不允許這麼多企業存在,最後只可能剩到1~2家,實現流量的集中,此後也就面臨著補貼的終結。

  未來的挑戰

  在內外交困中艱難前行的打車APP,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可能還是來自於監管和政策:也就是專車合法化的問題。

  就在5月24日下午,滴滴打車官方微網志忽然發文,稱因為某些“你懂得”的原因,不得不臨時取消天津的“橘色星期一”活動,更為專車的“尷尬”身份增添了注腳。而Uber司機也向記者透露,為了降低政策對Uber司機的干擾,一旦Uber司機因為私家車運營資質問題被交通部門處罰,司機可憑發票到Uber公司全額報銷。不過,此説法並未得到Uber公司的確認。

  在業內人士看來,專車的繁榮已經撬動了計程車市場的改革,計程車司機眼中的這個“假想敵”也會漸漸成為現實中的威脅。

  上述高管就向記者表示,如果從北、上、廣等城市的角度來講,計程車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專車、快車、順風車等雖然沒有搶佔計程車的市場,但肯定是把計程車壟斷市場的格局打破了,給消費者提供了計程車出行之外的更多選擇。

  而隨著專車數量的不斷增多,這種衝擊會日趨嚴重。“隨著專車數量的不斷增多,其價格也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有可能會接近計程車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會影響到計程車市場的蛋糕,因為人們都是通過價格驅動進行選擇。”某打車軟體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指出,未來這種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還有一點,在一些計程車存量較大的城市,計程車和專車等業務的矛盾已經凸顯,大量專車、快車的進入,勢必會搶佔計程車的市場。”

  因此,對於計程車這種傳統的模式來説,單純的抵制或許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賽迪經略跨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延鵬就指出,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出臺具體的監管政策,傳統計程車行業更要關注改善自身,而不是排斥競爭者。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