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加盟商抱團投訴 金鑼身陷“退盟潮”漩渦

  • 發佈時間:2015-09-15 09:04:0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丁琢 李棟  責任編輯:金瀟

2014年,沃爾瑪超市裏銷售的金鑼火腿腸産品。

  2次被食藥監總局通報,7起食品安全問題,60余家加盟商集體投訴,全國多地加盟店退出。

  這組數字,是肉製品巨頭企業金鑼集團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短短半年之內,密集爆發食品安全事故與加盟商矛盾糾紛,不僅在肉製品加工行業裏面實屬罕見,也讓宣佈投資1.5億建食安檢測體系、計劃將門店擴張到2倍數量的金鑼身處漩渦之中。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金鑼集團開始不斷削減線下加盟商的經營利潤。這些控製成本的手段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大量經銷商開始抱團投訴,並且紛紛退出加盟,轉投利潤更高的競爭對手懷抱。

  同時,金鑼重點推進的産業鏈上游養殖加盟模式,也因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高速擴張帶來的隱憂。

  60余家加盟商組團投訴金鑼

  “去年開始,金鑼集團將返利點由11.5%降到了9.08%,讓加盟商難以存活。近兩年來,金鑼變本加厲地傷害著加盟商,産品品質參次不齊,背離産品標準出貨等,導致損耗巨大……強烈要求金鑼集團恢復返利,讓我們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這份公開信,是瀋陽地區60余家金鑼冷鮮肉專賣加盟店今年3月以加盟商協會名義發出的,要求金鑼集團對肉類供應標準參次不齊、返利點莫名降低並遲遲不到位的情況做出解釋。

  瀋陽某加盟店經營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從今年開始,金鑼未與加盟店協商,便將返利標準由原來每100元返還11至12元,大幅下調到每100元返還8元。“整個瀋陽市場都如此,金鑼總部沒有給出任何解釋,我們去追問也沒有任何答覆。”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金鑼冷鮮肉的線下門店擴張中普遍採用加盟方式。加盟商繳納一筆3000至5000元不等的保證費用,並採購冰櫃等相關設備後便可進場經營,由金鑼集團統一配送冷鮮肉等屠宰分割産品。同時,加盟商每月上交貨款後,根據銷量情況可獲得11%至15%等不等的返利。

  但數位加盟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金鑼連續下調近3%返點比例之後,折算下來相當於毛利潤降低了30%左右,這讓線下經營成本較高的實體門店難以維繫。

  另一位加盟商稱,其不僅出現利潤下滑,還接連遇到供應斷貨等,“一遇到逢年過節的高峰期,金鑼的配送供應常常斷貨,有時候往往是顧客訂貨後總部不供貨,流失了很多單子。”

  “退盟潮”初現 店舖陸續退出

  9月9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金鑼瀋陽地區業務負責人,其表示已和加盟商協調解決此事。

  金鑼集團官網顯示,其在全國擁有1.8萬家品牌專賣店、設200多家銷售辦事處,9000多家經銷商。就在今年9月,金鑼還公佈稱在3-5年內,計劃將鮮品專賣店數量突破30000個,凍品工業客戶突破600家,餐飲品牌突破100家,實現全國網點和品項的強勢分銷能力構建。

  但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受金鑼對加盟商利潤的調整,不僅東北地區出現加盟商開始組團投訴,山東、江浙等全國其他地區的經銷商也開始大規模退出加盟,轉投利潤更高的同類品牌。

  “其他品牌基本上都是15%以上利潤空間,只有金鑼從去年開始連續降低返利,直接拉低到8.25%,年初才給恢復到9%。周邊很多經銷商也都退出了,換了其他同類品牌繼續經營。”山東一位加盟商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開始金鑼不僅連續下調返利百分比,返款拖欠1-2個月後才能到賬,他也準備將店舖轉讓出手。

  這位加盟商詳細算了筆賬,以月銷售額10萬的黃金地段店面為例,每月9%的返利到手也就是9000元左右毛利,再扣除掉房租、冷庫電費、人工等成本,“每個月就純賺三千,像地段不好銷量上不去的店,每月也就賺個一兩千左右。”

  一位長期關注肉製品線下門店擴張的行業人士表示,近年金鑼等企業在全國高速擴張線下加盟品牌店,但在廠商統一商品、價格、服務標準的背後,卻難以帶來讓渠道滿意的盈利能力,“金鑼等加盟店普遍出現業績差、加盟店主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邊開店邊關店的情況。”

  - 背後

  高速擴張的養殖模式帶來隱患

  對金鑼來説,更糟糕的問題還出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半年內兩次被食藥監總局通報,全國出現7起食品安全問題投訴。

  新京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僅從2015年1月到8月,金鑼集團旗下的火腿腸等産品便接連出現商品腐敗生蛆、內含雞蛋皮等異物、引發食物中毒等問題,並接連引起北京、青島、菏澤等地五地消費者的近7起投訴。

  2015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佈65批次不合格食品,金鑼集團旗下的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有限公司興隆分公司一批次豬後臀尖檢出禁用“瘦肉精”西馬特羅。這已是金鑼肉製品今年第二次因品質安全問題被通報——6個月前,金鑼旗下通遼金鑼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金鑼王特級火腿腸被查出菌落總數超標12.6倍。

  西馬特羅是瘦肉精品類,屬於農業部規定的“禁止使用,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的藥物類別。早在1997年,農業部便發文嚴禁在飼料和畜牧生産中使用瘦肉精。

  迄今為止,金鑼集團都未對頻繁出現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做公開回應。但多位行業內人士認為,在高速擴張過程中,頻繁出現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暴露出其在産業鏈上游的養殖加盟環節的問題。

  金鑼集團自2008年起,投資20億元向産業鏈上游進軍,發展自建集養殖、加工的一體化項目,至今已在全國落成16處大型養殖基地。

  與此同時,金鑼的養殖加盟也在同步高速擴張中。金鑼集團總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公司在畜牧業板塊起步較晚,從2011年起便在山東開始大規模發展養殖業加盟,與周邊大量農戶、合作社、企業合作,由金鑼提供種豬、飼料,後者負責場地、設備等建設,並可按照養殖數量與成果獲得比例不等的補貼。

  “目前養殖板塊已有300多家加盟企業、農戶,每年的生豬存欄量在35萬頭左右,出欄量達到15萬頭。”該人士説。

  不過,在金鑼集團對外披露的資訊中,其首批自繁自養的商品豬于2011年出欄,並預計“自有豬”數量將達到200萬頭。根據此基數,金鑼集團“加盟豬”的數量已佔到25%左右比例。

  “生豬代養殖的加盟模式風險很高,企業對流程監管力度不嚴格,很容易出現問題。”卓創諮詢分析師姬光欣説,與國外高度集約化的大型企業、農場代養模式不同,這種大規模加盟方式普遍委託中小散戶代養,後者為追求效益最大化,一旦在養殖環節使用違禁藥物,企業自檢環節又無法查出,會引發連鎖反應,“散戶代養的經營規模較小,企業追責的收益與成本倒挂,這種弊端很難杜絕。”

  9月14日,新京報記者聯繫金鑼總部和管理區域加盟的負責人,對方未對此事置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