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鉤蟲豬肉”係謠言 舊謠新傳何時休?

  • 發佈時間:2015-08-03 14:33: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蘆超  責任編輯:金瀟

  近期,一則“豬肉裏有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流言又在微信圈瘋傳,肉類行業專家稱,這完全是造謠,豬肉裏根本不會有鉤蟲。

  豬肉中到底有沒有鉤蟲?

  “豬肉裏根本不會有鉤蟲”,中國肉類協會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張子平告訴新華食品。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農業部畜禽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青島)的專家向新華食品介紹,鉤蟲病是線蟲病的一種,在豬常見寄生蟲中,鉤蟲只寄生在豬的腸道內,無法到達肌肉組織,而且在肌肉組織中無法存活,更不可能看到活的蟲體。

  上述專家還強調,僅從圖片看,“豬肉上出現線狀物的長短及結構與鉤蟲真實的蟲體長短和結構特徵不符”。

  張子平對此表示認同,“圖片中顯示的甚至都不可能是寄生蟲,因為寄生蟲起碼是有頭部結構的,而圖中的肉狀物只有一個單一的生理組織結構,所以很有可能就是一節血管”。

  “即便是寄生蟲,也不可能出現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情況”,張子平説,一般情況下,寄生蟲在100℃的水中煮5分鐘就會死亡;而當溫度降至冷藏溫度,即-18℃時,連抵抗力最強的旋毛蟲也會凍死。

  農業部畜禽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的專家還表示,近年來,我國生豬基本都是規模飼養的,飼料來源清楚,程式化免疫和驅蟲堅持的好,寄生蟲病發生幾率低,已基本切斷寄生蟲生存和傳播鏈條。此外,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全程加強了對動物疫病防控和檢疫,持續不斷強化畜禽養殖過程中寄生蟲等生物性危害因子檢疫和監測,畜禽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大幅提升。

  舊謠新傳何時休?

  據了解,該則謠言早已流傳多年。與以往相同的是,每次都強調在豬肉裏有“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鉤蟲;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廣西卻遭遇“躺著中槍”。

  新華食品經查閱資料發現,“豬肉出現鉤蟲”的謠言最早出現于2013年9月,在廣西龍勝傳出。謠言傳出後,當地有關部門及時辟謠,並針對“豬肉出現鉤蟲”的網路資訊,于2013和2014年在廣西桂林、北海等地開展豬肉專項檢查整治行動,均未發現寄生蟲。最新發佈的資訊顯示,截至目前,廣西未在檢查中發現豬肉內有鉤蟲現象。

  既然如此,謠言為何依舊可以甚囂塵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向新華食品分析了編造謠言的動機,“首先,在商業競爭過程中,編造謠言有時是以打擊對手或是獲利為目的的;其次,有人為了吸引眼球,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由於對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沒有很好地把握,會造成對謠言的無意識的傳播;此外,還有可能是在翻譯、摘編或是創作的過程中出現技術性的疏漏,導致資訊變異”。

  就在不久前,一則類似的名為《大家買肉注意,上海市場已經出現了,儘量減少吃豬肉!》的謠言曾席捲了微網志、微信等平臺。然而,細心的網友在該則謠言傳出不久後發現,以《大家買肉注意,**市場已經出現了,儘量減少吃豬肉!》為標題傳謠的公號就有188個,而且這些公號發佈的謠言內容完全一樣,卻根據自己的目標粉絲地域範圍,分別將“上海市場”改成“江蘇市場”、“哈爾濱市場”、“海倫市場”等。

  瀋陽表示,“謠言可以説就是一種網路資訊時代的病毒,它對不同的人的‘感染性’是不一樣的”。面對舊謠新傳現象時有發生的情況,瀋陽建議,應當減少網路謠言的歷史存量,讓辟謠的資訊更多的呈現出來;同時,要提高資訊內容生産者的媒介素養以及專業知識的提升;不僅如此,政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要加大對老百姓的科普力度,還應當利用大數據等新的技術手段,來對謠言的産生以及制止做出迅速的甄別和處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