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謠言分析報告:造謠者多是男人 女性更愛傳播

  • 發佈時間:2015-04-02 08:02: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 娟  責任編輯:張明江

製圖:王雲濤

  中大愚人節開闢謠大會,發佈謠言分析報告:

  "奧巴馬遇刺’謠言曾引發美國週二股市巨震。”謠言威力巨大,但人人都可遭遇謠言。4月1日愚人節,中山大學舉辦了一場“天下無謠”的辟謠大會,併發布了一份謠言分析報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現場介紹,謠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類。微信相關負責人則透露,微信日均謠言攔截量達到210萬次。你中招了嗎?

  微信日均攔截謠言210萬次

  “輕信別人,醒來躺在滿是冰的浴缸裏,腎被人切走了……”微信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割腎”的謠言讓眾多大V都中了招。不過,這類微信謠言,現在正在大行其道。昨日,微信安全負責人楊光介紹,微信每天收到用戶發起謠言舉報就有3萬次,謠言樣本庫積累的種子量達到30萬個,日均謠言攔截量達到210萬次。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表示,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和疾病三類謠言最多。據中大發佈的謠言分析報告顯示,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在過去17周,收集到眾多謠言樣本,其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最多。而涉及防騙、金錢、親子等類的謠言佔比較小,基本在25%之下。另據果殼流言百科的統計顯示,食品安全與醫學健康領域的謠言佔到一半以上。

  謠言多用聳人聽聞的標題

  在時間軸上,該報告顯示,每逢週一、週二、週三和週六是謠言散佈的高發期。張志安表示,對於偽裝“高大上”的所謂權威感的文章,公眾一定要小心辨別。“謠言一週最多的就是這四天,公眾在這四天最好警惕。”

  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副主任何淩南則從心理學角度具體細化分析了製造謠言的各種手法,他在分享中表示,標題顯示驚人爆料,死亡、疾病的,圖片用的聳人聽聞的,並且借助成功人士為目標宣傳的文章,很多都是謠言時常出沒的地方。

  這些都是謠言

  案例

  ● 經果殼網調查,“可樂罐上的鼠尿”這條謠言最早于1998年出現在美國的bbs上,最初的謠言表示事件發生地在夏威夷。隨著這條謠言被廣泛傳播,發生地變成了俄羅斯等地,後來又變成了廣州花都。

  ●果殼網主編徐來表示,“榴蓮和什麼不能一起吃”這條謠言説的是榴蓮和酒不能一起吃,後來這個謠言出現了其他的變體,各個版本之間在文字內容上高度重合。最誇張的是,後來謠言又變成榴蓮和牛奶不能一起吃。

  ●謠言“龍嬰出世”因內容附帶了“看到就是有緣人,家人平安和樂,轉發一次就發達”這類誘導性的話語,用迷信資訊誘導大家進行再傳播分享,傳播量達53280。

  ●“某連鎖快餐企業養出怪雞”的謠言,還配有圖片為證。該謠言在論壇多次出現,編造的圖片難辨真假,傳播量達15309次,給消費者造成困擾,使得該品牌遭受損失。該事件被評為“2008年八大離譜事件”。

  支招

  學會這三項本領 你也有臺謠言粉碎機

  謠言製造者常常使用假借權威、捏造數據、製造恐慌、嫁接圖片、偷換概念、直擊剛需等六招,讓看到的人相信並轉播。知微CEO于霄從大數據的角度分析,這也是謠言具有的“六個面孔”。

  當前熱門謠言中超過90%為老謠言,“西點軍校學雷鋒”流傳30年經久不衰。昨日,專家們通過一個個分析,讓現場人士恍然大悟。原來只需要檢索一些關鍵詞,就會發現很多帖子是謠言。有的謠言只是換了個人名或者地址;有的則電話有多個“主人”。

  針對謠言如何粉碎, 果殼網主編徐來分享了果殼網辟謠的經驗。他以分辨難度更高的科學謠言為例,介紹果殼網經過發現選題、拆解話題、參考文獻的過程,開展辟謠工作。徐來説:“了解資訊出處,查明資訊中的原始人名、機構名,向專業人士請教,學會這三項本領,人人都有臺謠言粉碎機”。

  知多D

  “真相開始傳播時, 謠言已跑了大半個地球”

  “網路動動嘴,辟謠跑斷腿!” 于霄指出,從數據的分析來看,生産謠言易,粉碎謠言難。謠言一旦産生,就像癌症一樣難以清除,具備傳播週期長,傳播範圍廣的特點,大大增加了辟謠難度。“真相開始傳播時,謠言已跑了大半個地球。”

  于霄舉例,一條“蘇州招聘尼姑,薪水不錯的謠言”傳播10萬次以上。而官方微信“江蘇網警”對該消息的辟謠微信,才傳播了29次。

  造謠者多是男人,女人容易輕信謠言

  “那些教人不用去醫院自己治病的謠言,讓很多老人深信不疑,這幾乎是在害命。” 知微CEO于霄説,現在製造謠言的人背後多有商業等方面的目的。在謠言製造者中,男女做出的“貢獻”不一,據研究男性製造了謠言中的83%,而女性只是17%。不過,在謠言傳播過程中,女性會相對更容易相信並傳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