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的大蒜、生薑,到今年的瑪咖、鳳梨,在農産品價格暴跌中,農民很受傷。訂單農業作為以銷定産的重要手段,對穩定農産品價格、確保農民合理收益、抵禦市場價格風險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訂單農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卻因為部分農民契約意識差、惡意違約而變得難以推行,這反過來又傷害了商戶和農民。
農産品價格高漲—擴大種植規模—供大於求—價格大跌,價格的過山車,毫無疑問讓越來越多參與商品作物種植的農民神經緊張。今年的雲南瑪咖,便經歷從高處一斤120元下跌到1元的過程。地方政府曾經嘗試用訂單農業的方式解決價格波動的問題,然而,情況卻超出了政府和商戶們的預期……
價格上漲,合同成了一紙空文
“別人多出一兩塊錢,大多數農民就不會再履行承諾,轉而賣給其他商販。”一位在雲南偏遠山區推廣中蜂養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偏遠山區農民雖然淳樸,但往往缺少契約精神。“如果不能從技術或者後續政策補貼上‘捏住’農民,想要通過一紙協議就讓農民守約,很難!”這名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雲南省內,多地政府曾積極推廣訂單農業,引導農民在種植瑪咖前就和公司簽訂銷售協議,從而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可就在幾年前,簽訂了協議的農民卻沒把瑪咖賣給商戶,而對自己的違約行為,卻輕描淡寫地説是“人之常情”。
在價格上漲階段,農戶並不願意和企業簽訂合同。在雲南某瑪咖産區,部分企業在和村民簽訂收購協議前就出現農民拒簽的情況。如果與瑪咖企業達成協定,村民不僅可以免費獲得種苗,還可以獲得相應補償,按照協議收購價每畝地收入近萬元。但仍有村民認為,收穫時瑪咖行情“可能更好”,不願意賤賣。不料今年收穫階段,等來的卻是價格暴跌,農民欲哭無淚。
在雲南省安寧市八街街道,食用玫瑰去年也曾遭遇價格過山車,最低時玫瑰價格也曾跌到兩三元錢,連采收的勞動力成本都不夠。曾有企業試圖與農民提前訂貨,然而,一紙協議並未産生效益。“我們公司在旺季的時候每天要收購七八噸的玫瑰花,但一些小商販會因為收購量少,以稍高一點的價格進行收購,但別的農戶聽説了,就開始跟我們扯皮。”安寧潤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代曉邦説起玫瑰花收購,頗為無奈。
實際上,不履約農戶也有自己的算盤。“賣誰都是賣,價格賣得高一點收入就多一點。何況收花的也是熟人,不好拒絕。”村民李師(化名)告訴記者。對於合同上註明的違約條款,李師顯得並不在意,“他們是大企業,不差我這點花,也不會和我計較這個。”對這種想法,代曉邦很無奈:“每個村都會有這種人存在,覺得違約不是什麼大事,即使將他們踢出合作社,他們也會去向村幹部求情,都是一個村的,最後也都不了了之了。”
一位玫瑰加工商告訴記者,要解決農産品價格暴跌傷農問題,訂單農業行之有效,大企業的資金優勢有助於抗擊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但就目前農民履約情況而言,哪家企業簽訂購銷合同,哪家企業吃虧。”
原本雙方共贏的合同,卻成了只限制企業的枷鎖。
商戶維權,贏了官司維不了權
農民不履約,那企業維權可以嗎?絕非易事。
儘管總體損失較高,但損失落到相對分散的農戶家中,每家的産量及産值並不高,企業一家家催收成本高昂,而要訴諸法院,官司好贏但執行起來卻異常困難。“真要強制執行,農民一旦抱團抵制,鬧成群體性事件,政府往往也只能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八街街道産業辦主任劉志偉説。
而等到價格大跌時,企業還得按照訂單價收購。極少數農民甚至出現前幾年價格高時不向企業銷售,價格暴跌了卻要求企業執行合同的情況。幾年下來,不少企業也不願意通過訂單方式收購農産品,訂單農業在不少地方難以為繼。
“農民種植規模往往是依據上一年收購價格來決定,但市場往往有滯後性,農民抗風險能力又相對較差。”劉志偉表示,目前農産品市場供求資訊披露不及時問題較為突出,是造成農産品價格大幅度波動的重要原因。
面對農産品價格劇烈波動,政府卻面臨兩難:一方面,政府無權也不敢要求農民必須多種或者少種某種作物;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完全不作為,一旦農産品滯銷,引起的農戶收入下跌又不能不關注,尤其是一旦對某地産業造成嚴重破壞,往往也會影響小範圍內社會穩定。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志雄告訴記者,訂單農業遇到農民違約在現實中仍然較為普遍。“一旦遇到農民違約,企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劉志雄認為,在當前情況下,農民契約意識相對較差,而強制農民履約成本很高,也存在較高的社會風險,目前還沒有有效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補齊誠信短板,任重道遠
實際上,正是看到了訂單農業潛在的風險,不少基層政府開始引導企業採用保護價的方式來穩定市場。
記者了解到,進入7月,安寧八街玫瑰花價格再次跌至3元,而即便是如此低價,不少農民卻仍然賣不出去。
而由於和潤森公司簽訂了保護價,不少農戶並不愁賣。代曉邦告訴記者:“我們和農戶簽了合同,協調了保護價,今年我們簽了200多畝。在市場價低的情況下,我們按照5元一公斤進行收購,若市場價高於保護價,就隨行就市。”
為什麼是5元?代曉邦給記者算了筆賬。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除去農民的成本和人力,5元的保護價能保證農戶每畝玫瑰一年能有兩千六七百元的凈收入,比種植大米要好。如果低於5元,花農就直接把花挖掉了。
然而,潤森公司和農戶簽訂的保護價範圍並不大,雙方之間也已合作多年,存在一定的信任關係。如何大規模發展訂單農業?各方的意見相對統一:關鍵要做好農村徵信。
“不少農民年紀都較大,既不需要去銀行貸款,也很少外出務工,徵信出現問題後的貸款、購票限制等方式都很難形成有效制約。”劉志偉認為,至少短期來看,農村徵信體系還不容易很快有效運作。劉志雄則認為,徵信觀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續廣泛的宣傳尤為重要。“建議企業在簽約前對農戶多些了解,逐漸和部分農戶建立相對穩定的供貨關係後再考慮簽訂單,從而形成公司+農戶的利益共同體。”劉志雄説。
(責任編輯:毛凱悅)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