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已處觸底反彈階段

  • 發佈時間:2016-05-04 03:31:2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經濟學人專欄

  【編者按】

  國家統計局5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從製造業PMI分項數據看,需求、生産、採購分項指數均有所回落,但企業新訂單仍較3月出現擴張。此外,30城市房地産銷售在房地産調控後,4月房地産銷售面積仍保持90%以上的超預期增長。如何看待下半年宏觀經濟狀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從政治經濟的週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處於觸底反彈的階段。

  2016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迎來了開門紅,各項宏觀經濟指標明顯趨好,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7%,高於6.5%的年度目標,三大産業結構進一步改善,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6.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産業表現最為亮眼,增長速度首次超過金融業,3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64.4%,房地産行業的增加值率約達到80%,成為帶動第三産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整體來看,我國宏觀經濟運作態勢良好,經濟觸底跡象顯現,但是當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仍然低迷,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存量調整政策的持續加碼,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壓力的加重,以及房地産週期調整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都使得中國經濟是否真正觸底反彈存在爭議。

  1 企業開始補庫存有標誌性意義

  雖然從目前看到的經濟數據進行解讀,中國經濟的審慎樂觀還是充滿強烈的不確定性。但是,從政治經濟的週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處於觸底反彈的階段。

  僅從經濟自身的邏輯看,中國經濟的審慎樂觀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為當前宏觀經濟仍面臨著庫存的週期、房地産週期、投資週期、世界週期等的影響,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仍然存在波動的可能性,但也不必過於擔心。

  首先,之所以説宏觀經濟觸底的跡象顯現,核心原因在於企業開始補庫存的行為。2014年隨著美元的走強,企業普遍出現去庫存的行為,直到去年底主要産品的庫存達到了歷史低位。而今年開年以來,隨著美元走軟,大宗商品價格回升,開始出現重新補充庫存的現象,這説明過去市場恐慌帶來的超調已經去除,市場已經恢復相對常態化。這是觸底跡象出現很重要的原因。

  當然,經濟慣性下滑的力量依然存在。雖然目前投資先行參數出現明顯反彈,新開工項目數、資金到位情況都出現向好變化,市場預期有所調整,整體信心有所反轉,但是由於民間投資、外商投資等增長仍然緩慢,出口受到新興經濟體整體低迷的影響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消費需求名義指標雖然有所改善,但主要源於消費價格的溫和上漲。所以,實際上經濟內生性的增長動力仍沒有出現。

  不僅如此,部分風險仍然在持續上揚。目前中國經濟中風險累計的根源並沒有完全消除。尤其是債券市場風險,今年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涉及的領域逐漸擴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可能會重現債市、股市、匯市、樓市這種多市場流動性的一次動蕩。此次動蕩國內的觸發機制可能就是密集性的債券違約事件,而國際上的觸發機制是美聯儲加息。所以,美聯儲加息是一個重要的時點,此次加息中國的承受能力,直接影響經濟是否真正觸底反彈。

  因此,未來市場的啟動還需要時間。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短期內中國經濟的底部依然取決於金融市場能不能承受住美聯儲加息的衝擊,這是很重要的時點。而從中期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底部還遠遠未現,因為目前大量的改革、實質性的改革依然處於佈局階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六大舉措,經濟工作的重點開始從五大殲滅戰轉變成六大舉措,而六大舉措中存量調整有三個方面,增量調整也有三個方面。所以,當前中國改革強調的是先增量後存量,以穩為主。

  2 經濟調控的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改變

  因此,從經濟自身的角度出發,中國經濟的審慎樂觀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是中國經濟的邏輯不能單純地從一種市場邏輯來看,還要從另一個角度,即真正主導中國經濟邏輯的政治經濟邏輯來看,這種邏輯下中國經濟確實已經到了觸底反彈的階段。

  首先,新開工項目大幅度增長,地方財政支出增加。1~3月份,從施工項目和新開工項目情況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95501億元,同比增長6.7%,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81403億元,同比增長39.5%。同時,地區財政支出也大幅度增加。

  目前,我國政府的動力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提高,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從政治經濟週期角度看,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我國處於一種政治週期的拐點,即在反腐倡廉的吏治整頓過程中,出現傳統的三大精英階層懈怠,導致積極財政政策不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不穩健,預調、微調達不到效果的現象。而目前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參與經濟深化改革和轉型的積極性提高。

  更為重要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開始回歸。一方面,2015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定位積極的財政政策,並且要求更加積極。但是去年的現象是財政存款居高不下,有錢花不出去。但今年有所變化,固定資産投資中預算內的資金上漲很快,這説明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開始有了抓手、方向和傳導的機制。

  去年我國雖然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實際上穩健的貨幣政策不穩健,特別是前三季度,融資條件和金融條件有所收緊,主要表現在信貸的乘數效應大幅度緊縮,資金流動效應大幅度緊縮,缺乏良好的途徑促使資金向實體經濟滲透。而今年從數據的變化就可以發現,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同比增長13.9%,提高12.1個百分點。這與去年M2增長13%左右,固定資産信貸資金來源只增長6%左右的情況相比,流動資金的到位情況有所好轉。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的思路有所調整,改變了過去的簡單的大水漫灌,簡單的進行投放的舉措,而是通過項目挖溝、財政開渠的方式進行投放。

  3 未來改革重點將趨向民生與經濟

  政治經濟週期下2016是關鍵之年。2016年,我國開始從傳統的政治反腐、行政體系重構的思路上,開始大規模的轉向民生和經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2015年8月以來,反腐倡廉方面通過黨員紀律處分的四類分類原則,標誌著從運動式反腐逐步向制度性反腐進行轉變,地方政府也已經開始轉變行為方式;二是民生和經濟是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於“十三五”佈局的重點要求,我國政治經濟發展更加趨向民生和經濟。

  簡單地看,今年我國改革的核心是 “三去、一降、一補”,但真正的關鍵是提高各階層的積極性,提高各領域、各部門參與經濟的積極性才是改革的真正的核心。從當前所提出的不拘一格選拔出願意改革、能夠改革的人才,要求給改革者以改革試錯的空間,要求各級精英要有擔當的責任,就能看出我國對於調動各階層積極性的重視。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到去年12月份的經濟工作會議,再到3月份的兩會精神,以及在各個領域所提出的切實改革的脈絡看,我國在構建這樣激勵相融的體系方面已經邁出堅實的步伐,只要全國人民的積極性能夠真正地投入到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中,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跡象就會持續。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市場預期的逆轉,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的改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政治經濟週期底部已經出現,審慎樂觀來自於對於整個政治經濟格局的樂觀。在中央政府的積極帶動下,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在不斷提高,再傳遞到國有企業,然後再逐步傳遞到房地産等領域,然後再逐步傳遞到民間資本,整個社會參與經濟發展積極性得到帶動,市場預期逐漸得到改善,這都預示著我國經濟已經到了觸底反彈的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戰略與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時英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