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之大局。“十三五”時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關鍵階段,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正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巨大挑戰。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倒閉,就業崗位將隨之受到衝擊。此外,在國家去産能、去庫存的過程中,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更可能會波及到幾百萬人的就業崗位。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就業問題、再就業問題以及他們失業的生活托底問題,將是‘十三五’期間就業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因此, 為緩解我國就業矛盾,尤其是解決廣大下崗職工、退役軍人等的就業問題,必須轉變觀念,大力推行靈活就業,逐步實現由傳統的正規就業向以滴滴為代表的非正規的、靈活的就業模式轉變。
截止2016年4月,滴滴出行平臺已為1330萬司機提供了更加平等、自由、靈活的就業機會,其中不乏有下崗工人、退役軍人及艱苦創業者,他們中既有弱勢群體和底層勞動者,例如有超過186萬的女性群體在平臺上實現就業;還有的本職工作收入很低或者處於失業狀態,他們通過提供出行服務在平臺上找到了專職或兼職工作,通過靈活就業的方式獲得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狀況。由此可見,在國家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滴滴為降低結構性失業風險,承擔了就業蓄水池的作用,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以滴滴為代表的移動出行平臺既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又滿足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著。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們嘗試通過分析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現狀,探討該領域對就業促進的貢獻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障礙,以期為十三五期間穩就業、保發展提供新思路、新視角、新嘗試。
目錄
一、報告主要結論
二、報告正文: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就業現狀分析5
(一)、就業總量測算
(二)、就業基本情況
(三)、就業人員專業度分析
(四)、移動出行就業特徵分析
(五)、移動出行就業作用分析
三、移動出行行業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報告主要結論
根據艾瑞諮詢和Trustdata的分析報告,滴滴出行在移動出行行業佔據了絕對的行業領導者地位[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年中國移動端出行服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滴滴出行僅專車(快車)用戶覆蓋數量佔比高達88.4%,同時在中國專車(含快車)移動端出行服務行業中,滴滴專車(快車)日均訂單量佔比達到84.1%;順風車方面,滴滴順風車市場佔比達到76.8%,而滴滴代駕則佔了58.1%的市場份額(Trustdata《2015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因此,此次移動出行就業報告將通過滴滴的業務來看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情況。
(一)、就業總量
1、通過滴滴平臺獲取收入的就業人員共1332萬人,對社會就業的貢獻較大:專快車、順風車、代駕的司機超過1330萬,佔2014年底全國第三産業就業人員的4.2%[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年鑒,2014年,全國就業人口77253萬,第三産業就業人員31364萬],對社會就業的貢獻較大。
(二)、就業基本情況
1、滴滴平臺呈現出典型的分享經濟特徵。其中,96.5%的司機在加入滴滴平臺後收入顯著增長,多數司機利用閒暇時間兼職,且多服務於上下班通勤高峰期,極大程度上緩解了特大城市、大城市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
2、滴滴平臺解決了超過百萬的女性就業,70、80後男性群體是中堅力量。滴滴主要司機群體是70、80後擁有家庭和孩子的男性群體,他們是社會中堅力量和家庭的中流砥柱;同時,滴滴為超過186萬女性群體提供了就業機會;
3、滴滴平臺大多數司機集中分佈在中東部發達省市。廣東、北京、浙江的就業司機最多,以本地戶籍居多,更熟悉路況;
4、滴滴平臺司機吸納了很多因傳統行業調整或者因生意不景氣而轉移過來的人群。
(三)、就業人員專業度
1、滴滴平臺司機以成熟專業的老司機為主。他們大部分擁有3年及以上的駕齡,近4成擁有10年以上駕齡;
2、滴滴平臺司機服務品質好。92.5%的司機得到4.5星以上的評價;
(四)移動出行就業特徵和作用
1、【移動就業特徵】移動出行就業呈現靈活性、公平性、自治性、多樣性、和社交性特徵;
(1)靈活性:第一,就業方式靈活,彈性更大;第二,就業人數呈現出反週期性;第三,就業門檻及成本較低。
(2)公平性:第一,為弱勢群體和底層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第二,去標簽化,打破階層限制,讓職業更加平等和自由。
(3)自治性:就業者也呈現出很強的自治性。這種自治性一方面體現司機的自我約束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乘客即消費者對司機的天然約束上。
(4)多樣性:移動出行領域的就業選擇呈現多樣性的特徵;就業者有多種就業類型可供選擇。
(5)社交性:數據顯示,移動出行平臺上就業人員中9%的司機之所以繼續這一兼職,是看中了社交、娛樂、趣味等其他因素。
2、【移動就業作用】(1)移動出行對我國經濟轉型中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2)促進社會穩定,推動傳統出行行業變革;(3)為去産能導致的傳統行業失業者提供就業新思路,使用工模式更加靈活高效;(4)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實現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5)靈活就業可以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又能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工作的效率。
(五)移動出行行業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1、【問題】1、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潛力尚未被充分認識和發揮。2、移動出行行業就業的綜合價值尚難衡量。3、新形勢下,政府的監管方式亟待創新。4、缺乏國家統計標準,難以掌握整體情況。
2、【對策】1、鼓勵分享經濟新業態,重視低門檻、靈活就業的巨大作用,加大政策支援力度。2、建立就業情況通報、資訊溝通、數據共用制度。3、積極探索出行平臺與監管者新型合作關係。4、移動出行行業就業形式多樣化,應避免一刀切管理。5、創新社會保險政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6、統一統計口徑,科學核算總量。
二、報告正文: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就業現狀分析
(一)、就業總量測算
通常我們認為的就業是指在法定年齡內的有勞動能力和勞動願望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進行的活動。就業的根本目的是獲得報酬和收入。
因滴滴平臺而獲得就業機會的可分為三部分人群:
1、司機群體:據統計,滴滴平臺上的專快車、順風車、代駕的司機[本報告主要探討那些通過移動出行平臺,憑藉個體的勞動增加個體經濟收入實現靈活就業的司機群體。相應的業務為滴滴出行平臺上較為成熟的專快車、順風車和代駕。由於出租司機算已有就業,我們僅對平臺上非計程車業務進行統計。]超過1330萬。這1330萬的直接就業人員佔2014年底全國第三産業就業人員的4.2%[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年鑒,2014年,全國就業人口77253萬,第三産業就業人員31364萬。],對社會就業的貢獻較大。
3、和滴滴平臺共成長的企業:伴隨滴滴平臺的發展成長起來的創業創新企業4000多家,解決超過20000人的充分就業。
因此,通過滴滴平臺獲取收入的直接和間接的就業人員,共計超過1332萬人。
圖1.滴滴平臺拉動的就業示意圖
(二)、就業基本情況
1、司機收入:96.5%的司機在加入移動行業後收入顯著增長
滴滴為司機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途徑,而且司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付出相應的時間來獲得相應的報酬。
另外,在2015年初對全國近5000名滴滴專車司機的調查中發現,96.5%的司機在加入移動行業後收入顯著增長。在收入顯著增長的司機之中,有78.1%的司機收入提高了10%以上,39.5%的司機有30%以上的收入提升。
圖2. 從事滴滴專快車服務後,月收入改善情況
2、司機工作時間:滴滴平臺呈現出典型的分享經濟特徵。其中,96.5%的司機在加入滴滴平臺後收入顯著增長,多數司機利用閒暇時間兼職,且多服務於上下班通勤高峰期,極大的緩解了特大城市、大城市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
平臺司機以利用閒暇時間“賺外快”為主。滴滴平臺2016年3月的專快車司機線上時長平均每週14小時以下的佔72.8%。
專快車司機則多都在早晚高峰接單,在其他時間段則回歸到私家車狀態。從服務時間來看,上午8:00-11:00和晚上17:00-21:00是專快車司機的線上時間的高峰,與上下班高峰時間重合;11:00-16:00,線上司機的人數一般且保持穩定;23:00至7:00,線上人數則非常少,這對緩解特大城市、大城市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作用巨大。而全國範圍內,滴滴出行平臺上的計程車司機不同時間段的線上人數的波動相對緩和,高峰時間段是7:00-11:00,但6:00-21:00的線上人數佔比波動不大。也就是説,除了淩晨休息時間以外,處於工作狀態的計程車數量基本保持穩定。
圖3. 滴滴平臺上,計程車、專快車司機在不同時間段的司機數量佔比(全國,2015年7月)
3、司機年齡、性別、婚育情況:滴滴主要司機群體是70、80後擁有家庭和孩子的男性,他們是社會中堅力量和家庭的中流砥柱;同時,滴滴為超過186萬女性群體提供了就業機會。
70、80後,擁有家庭和孩子的男性,是滴滴平臺司機的主要群體,而他們恰是目前社會的中堅力量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相較于有較強物質基礎的60後和還未承擔家庭壓力的90後,30歲左右群體的生存壓力更大。另一方面,他們接收新事物和操作手機APP的能力也較強,比較喜愛社交,對於網路叫車、利用私車進行兼職等抱有開放的心態。
平臺司機以男性為主,但同時還解決了超過186萬的女性群體就業。根據2015年2月的滴滴平臺數據,專快車、順風車、代駕司機中,86%是男性,14%為女性。
圖4.專快車、順風車、代駕司機的性別比例
青壯年是平臺司機的主力軍,代駕司機的年齡整體上要大於其他業務司機,順風車司機更年輕化。從2016年2月29日的專車、快車的數據來看,46%是27-36歲的80後,其次為37-46歲的70後,佔比32%;代駕司機(全國3804個抽樣樣本)52%為80後,36 %為70後;順風車司機大多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佔比達到78%。
圖5.專快車、順風車、代駕司機的年齡分佈情況
平臺司機整體都是有家庭生活壓力的人,他們通過在滴滴平臺上做司機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北京專快車活躍司機中(隨機抽取2015年6月1日-6月7日接過單的司機4069名),已婚已育的佔79.7%,已婚未育佔9.0%。代駕司機中(全國3804個抽樣樣本),81.0%為已婚已育,6.0%為已婚未育。
圖6.專快車、代駕司機的婚育情況
4、司機戶籍:平臺司機以本地戶籍居多,他們更熟悉路況
相對而言,本地人更熟悉路況和目的地,相對能減少繞路、不明目的地、不懂方言等不良乘坐體驗。在調研的城市中,平臺司機以本地戶籍居多,其中成都、武漢、天津本地戶籍佔比分別達到91.68%、91.23%、77.9%。
圖7.滴滴平臺上,各市專快車司機擁有本省籍貫的比例(2015年9月)
5、所在地分佈:大多數司機分佈在中東部發達省市,廣東、北京、浙江的司機最多
滴滴平臺上的業務覆蓋400多個城市,司機來自全國各地。81.0%的司機(2016年1月順風車、專快車司機)分佈于中國的東中部較為發達地區,如浙江、廣東、北京、湖北、四川等。司機總量最多的是廣東、北京、浙江、四川、湖北、江蘇。
圖8. 順風車、專快車司機的地理分佈(按市區)
6、司機學歷:滴滴平臺上司機多數為高中以上學歷
在北京專快車活躍司機中(隨機抽取2015年6月1日-6月7日接過單的司機4069名)50%為本科/大專學歷級以上,41%的司機為高中/中專學歷。代駕司機中(全國3804個抽樣樣本),47%是本科/大專以上學歷,33%為高中/中專學歷。而從2015年底艾瑞諮詢的報告來看,73.7%的計程車司機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
圖9.專快車、代駕司機的學歷情況
7、過往職業背景:滴滴平臺司機以自由職業為主,吸納了很多因傳統行業調整或者因生意不景氣而轉移過來的人群
專快車司機中自由職業佔56%,其次為普通公司員工,佔比26.6%,而代駕司機身份以物流司機、公司司機、小生意經營者(當前不景氣)為多[根據全國3804個抽樣樣本的代駕司機調查]。
可見,移動出行行業並沒有設置較高的學歷門檻,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同時,也吸納了很多因傳統行業調整或者因生意不景氣而轉移過來的人群。
圖10.專快車司機的職業情況
8、目的動機:滴滴平臺司機認為利用閒暇時間賺外快以及做專職司機更輕鬆、更能掙的居多,也有一部分司機因為移動出行的社交屬性而加入
在對北京滴滴專快車的活躍司機(2015年6月1-7日有接單行為的司機)的調研中發現,35.3%的人是希望能利用閒暇時間賺點外快補貼家用,25.2%的司機認為做滴滴的專職司機更為輕鬆,22.1%的司機認為能比原來的收入高。更有9%的司機認為是一種有趣的社交手段,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可見移動出行行業不同程度地為不同需求的司機創造了經濟收入,以及創造了新的生活社交場景,提升了司機的生活品質。
圖11.專快車司機在滴滴平臺上接單的動機
(三)、就業人員專業度分析
1、司機駕齡:以成熟專業的老司機為主,大部分擁有3年及以上的駕齡,近4成擁有10年以上駕齡
以北京為例,在滴滴平臺上,93.3%的專快車司機駕齡在3年以上,其中擁有3-10年駕齡者最多,達55.7%,其次是10-20年駕齡的司機,佔比30.7%。
圖12.滴滴平臺上,北京專快車司機總體駕齡分佈(北京,2015年7月)
代駕司機的駕齡普遍更高,5-10年的司機數量佔比為50.1%,其次是10-15年的司機,佔比為28.4%。
圖13.滴滴平臺上,北京代駕司機總體駕齡分佈(北京,2016年3月)
2、服務品質:多數專快車司機能在6分鐘內接到乘客,92.5%的司機得到4.5星以上的評價,評價以“人好”、“技術高超”、“車內乾淨”為主
滴滴平臺上,從乘客發出訂單到有專車司機搶單成功,平均耗時為26秒。自接單後,多數專快車司機能在6分鐘以內接到乘客。
根據2016年3月專快車數據,乘客對專快車司機的評價較高,92.5%的乘客評價為4.5-5星,4-4.5星的有5%,4星以下的僅2.5%。從乘客留言的文本分析也可以看到,78.11%的乘客會認為司機“人好”,加上“技術高超”、“車內乾淨”、“健談”等,對專車司機的正向評價佔到了91.54%。
在滴滴平臺上,除了乘客評價本身對司機具有激勵作用外,該評價也會和司機收入掛鉤,例如百單五星獎勵,能讓服務越好的就業者得到越高的收入。因此能天然促進司機行為的自我約束。
圖14.滴滴平臺上,乘客對專車服務的文本評價(北京,2015年7月22日)
(四)、移動出行就業特徵分析:
靈活性:
第一,就業方式靈活,彈性更大。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突破了時間、地點限制。時間上,平臺司機可以自主選擇上線時間;以滴滴平臺數據為例,多數司機線上時長為每週14個小時以內,主要分佈在早晚高峰。由此可以看出,就業時間可自行調劑安排;地點上,呈現多點狀集中分佈,以滴滴平臺順風車為例,順風車司機呈現出圍繞家庭居住地遷移與工作單位分佈的特徵,實現了生活、工作、出行、兼職工作為一體的特徵。
第二,就業人數呈現出反週期性。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移動出行行業創造了一個就業機會蓄水池,且是反經濟週期的蓄水池。平臺上的部分司機是在等待好的就業機會,等待經濟好轉後繼續做本職的工作,這種特點鮮明的體現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出行平臺發揮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
第三,就業門檻及成本較低。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門檻低,因為進入該行業的就業人員一般已經擁有一輛私家車,因此,只需要滿足平臺規定相關車齡、駕齡及安全標準即可參與就業,不需要繳納任何押金,因此對資金、人員投入的要求也極低。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平臺上還涌現出多個創新創業企業——即租賃公司,初步統計,僅與滴滴合作的企業就有4000家,這類企業也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就業。
公平性:
第一,為弱勢群體和底層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移動出行領域就業者,56%以自由職業為主,26.6%公司職員,有12.1%是處於無業狀態[ 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針對全國各地的近5000名滴滴專車司機群體的數據調查報告],成為專職司機是他目前能找到的最便捷、最有保障的穩定工作;有的是本職工作收入很低,需要通過辛勤勞動獲得額外收入改善生活。移動出行領域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收入差距,為弱勢群體提供多元就業選擇;一些中小城市低學歷者也在出行平臺找到了工作;此外,順風車、專快車司機中14%為女性,因此,這種就業形式突破了傳統招聘用人的身高、性別、相貌、文化差異造成的限制,促進了公平就業。
第二,去標簽化,打破階層限制,讓職業更加平等和自由。在傳統的勞動方式中,人們對某一種職業存在標簽化的認識,教授就是社會的高層,司機就是普通勞動者,但數據顯示,移動出行行業的專快車中有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佔50%,這一方面反映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勞動者選擇的就業範圍不斷擴展,人們對不同職業的階層意識不斷降低,各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加強,同時也反映出自由、平等的勞動價值觀不斷深入人心。
自治性:
就業者也呈現出很強的自治性。這種自治性一方面體現司機的自我約束上,平臺提出多種多樣的獎勵機制,例如滴滴推出的百單五星獎勵,讓服務越好的就業者得到的收入越高。另一方面,體現在乘客即消費者對司機的天然約束上。以滴滴為例,平臺建立起了一套司機服務品質評價體系,每一位乘客接受服務前都可以看到司機的服務評級與評價;結束服務後,都可以對司機的此次服務進行匿名評價並打分。
多樣性:
移動出行領域的就業選擇呈現多樣性的特徵。就業者有多種就業類型可供選擇。以滴滴出行平臺為例,現在有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等多種業務類型,還將衍生出一系列與出行相關的産業,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選擇。
社交性:
數據顯示,移動出行平臺上就業人員中9%的司機之所以繼續這一兼職,是看中了社交、娛樂、趣味等其他因素。特別是主打社交的順風車等産品,恰是現實版的“聊天工具”,它立足於真實的出行需要,在一個小空間裏建構出多元化的聊天場景,司機和乘客的真實職業、興趣、愛好,都可以成為聊天的一部分。司機不止是以司機的身份在聊天,他本身的職業和背景,反而更容易成為聊天的話題。總之,移動出行服務使司機與乘客的多元互動成為可能。
(五)、移動出行就業作用分析
總體上,移動出行領域的靈活就業不僅可擴大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還能增加勞動力市場彈性,有利於企業發展,支援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移動出行行業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既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又滿足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股新動能。當今正處於我國經濟轉型和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受全球貿易萎縮等因素影響,我國進出口總額出現下降,投資增長乏力,一些行業産能過剩嚴重,導致農民工、過剩産能産業工人出現就業難的問題。移動出行領域的就業對我國經濟轉型中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有效緩解就業壓力,自各業務上線以來,共1330萬人在移動出行行業通過全職、兼職等形式找到了工作。
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1、促進社會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移動出行行業巨大的就業潛力以及千萬級別的就業崗位提供,對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推動社會行業變革。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及其産生的經濟效益已經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經濟社會,網際網路經濟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滲透力, 這必將推動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會帶來生産力和生産組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
對傳統就業的作用:
1、為去産能導致的傳統行業失業者提供就業新思路。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進行供給側改革,去産能所引起的結構性失業風向增大,不可避免地將對就業産生影響。移動出行領域就業所呈現的反經濟週期的特徵,能夠彌補傳統就業的不足:一方面,對於經濟轉型中暫時找不到工作的勞動者,可以通過靈活就業的形式在平臺上找到工作,因為退出門檻相對較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機會後再離開;
2、用工模式更加靈活高效,為傳統行業提供新思路。在傳統經濟形式中,傳統的雇傭關係大多為全職雇傭模式,僱員要求工作正式,穩定,可獲得固定收入,企業往往要求員工可以穩定連續的為企業服務,貢獻自己的價值。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包括兼職,外包,派遣等靈活的就業形式讓勞動者的工作形式變得更加自由,提高了生産服務效率。由此看來,移動出行的發展使用工模式發生了調整和變化,原來固定刻板的雇傭結構變得更加靈活高效,為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
靈活就業可以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又能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工作的效率。移動出行領域的靈活就業可以充分發揮平臺的資訊服務作用,通過輕資産的運營模式,最大化的調動社會資源,滿足出行需求,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這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動力,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對收入分配的作用:
移動出行領域的靈活就業,打破了階層限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利於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此外,這種分配模式,還將促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達到縮小收入差距,讓低收入群體有更多的收入的目的。不僅有助於社會消費傾向的上升,也能實現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
三、移動出行行業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移動出行領域作為一個新興的自治的行業,解決了傳統計程車行業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也出現了舊有監管制度約束行業的發展的問題,不利於其充分發揮就業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潛力尚未被充分認識和發揮。交通出行 “供給側難題”一直存在,分享經濟在移動出行行業的探索和實踐有效的解決了交通出行中的問題。政府如果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市場資源,充分借鑒改革開放30年來總結的“先行先試”的經驗,積極支援和促進移動出行行業發展,移動出行行業對就業的吸納潛力將會全面發揮出來。
2、移動出行行業就業的綜合價值尚難衡量。除了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如何衡量、評價交通新業態對緩解出行難題、激活閒置資源、綠色環保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也成為重要的課題。綜合移動出行行業帶來的社會價值,有利於政府制定全面、合理的監管政策,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3、新形勢下,政府的監管方式亟待創新。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給傳統計程車行業帶來了轉型的新機遇。如何創立一個開放融合的共同治理的體系,讓靈活就業者、專職計程車司機共同發展,也讓計程車行業和移動出行行業融合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4、缺乏國家統計標準,難以掌握整體情況。目前,由於缺乏移動出行就業的認定標準和統計指標,移動出行就業尚未納入國家就業統計體系,導致至今難以摸清移動出行就業的底數。
針對當前遇到的問題,為促進移動出行行業就業,充分解決我國當前面對的就業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鼓勵分享經濟新業態,重視低門檻、靈活就業的巨大作用,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促進移動出行行業就業,最重要的就是首先承認低門檻、靈活就業的作用,重視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各級政府主管部門也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從思想上肯定其作用、從行動上支援其發展。
2、建立就業情況通報、資訊溝通、數據共用制度。針對移動出行平臺就業人員,建立監管部門與平臺企業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搭建大數據共用平臺,推動政府部門和企業數據互通,深入研究目前面臨的挑戰,共同商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將有利於解決政府對移動出行平臺司機安全性情況的擔憂,從而為普通百姓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
3、積極探索出行平臺與監管者新型合作關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管平臺,平臺管司機和車輛”的監管模式。在市場競爭推動下,移動出行行業就業者有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的內在動力,也有自我管理的需求與能力。
4、移動出行行業就業形式多樣化,應避免一刀切管理。傳統的計程車就業模式中存在著公司雇傭、承包和個體戶三種不同的用工模式,因此沒有必要對移動出行行業的就業一刀切為勞動關係,這與移動出行就業形式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不符,也與國家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要求不合。
5、創新社會保險政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層面,應該針對移動出行領域靈活就業人員勞動關係、工作時間、崗位以及收入不固定等特點,完善社會保險的管理辦法,制定相應的個人申報登記辦法、個人繳費辦法和資格審核辦法;還要根據不同就業人員的不同情況,出臺相應政策保護就業者的合法權益,盡可能地使他們實現“體面勞動”。
6、統一統計口徑,科學核算總量。健全移動出行領域就業認證制度,建立相關統計體系:人社部門應與商務、工信、統計、工商等部門加強協作,協商建立健全移動出行行業就業認定標準、程式和統計制度,開展全國性統計和分析。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