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茶,是我國古老智慧與文化的結晶,以其獨特的韻味與健康益處,在飲品的世界中獨樹一幟,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飲料。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和茶氨酸,分別具有抗氧化、抗疲勞,和緩解情緒的作用。研究表明,經常飲茶不僅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還能夠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強認知能力,並有助於控制慢性病。
在當代社會,生活和工作壓力日益增加,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身心的平衡,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茶葉市場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茶産業兼具健康和文化屬性,前景光明。
為國謀茶 譜寫新中國茶産業發展史
中茶公司成立於1949年,由當時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批准成立,第一任經理由時任農業部副部長、後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出任。作為新中國貿易系統中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是當時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為國家各時期經濟建設大幅出口創匯、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夯實了我國茶葉産業再度復興的基礎。
2024年,中茶公司歷經75年的産業發展和積澱,已擁有覆蓋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傳統六大茶類以及花茶(再加工茶)的全品類茶葉産品體系。在福建、雲南、廣西、湖南、浙江、安徽、陜西、貴州等地區擁有可控茶園基地22萬畝,並在福建閩北和雲南擁有兩個原料中心。同時擁有18個加工基地及線上線下全品類的銷售網路,覆蓋雲南、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等主要茶葉主産區,各個茶類均建立了自主産能,線下門店已有2500余家。
中茶表示:“近年來,中茶公司始終保持行業內綜合實力第一,在2023年被茶葉流通協會評為‘2023年度綜合實力百強茶企’第一名。同時,中茶公司也是國內茶葉原料採購規模最大的茶葉企業,採購量達到2.5萬噸,在各地茶葉經濟發展、茶農增收中起到了帶動作用。”
守正創新 科技賦能“三茶”統籌發展
茶産業不僅是我國傳統的農業産業,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相結合的代表,茶産業通過優化生産技術、提升産品附加值,推動茶葉種植地區的經濟增長。同時,茶産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推動生態農業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中茶公司在歷史上擁有“當代茶聖”吳覺農、黃國光、莊任、馮紹裘、張天福、于寶森、施雲清、王鬱鳳、胡浩川、陳應明、方翰周等一大批茶界著名專家,是中國現代茶科技的搖籃。進入新時期後,中茶公司加大科技人才培養,擁有茉莉花茶技藝、黑茶技藝、烏龍茶製作技藝、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非遺傳承人及多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特級茶葉大師和高級專業技術大師,成為公司傳承創新的實力保障。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茶公司先後成功研發了白茶加溫萎凋加工技術、新工藝白茶加工技術、普洱熟茶加工技術、炒青綠茶窨制花茶工藝、紅碎茶加工技術、速溶茶加工技術等,現在已經為茶行業所廣泛應用。目前,中茶公司擁有技術委員會及中茶科技公司,推動六堡茶快速陳化工藝、滇紅智慧化萎凋發酵系統、莉花茶低溫窨制技術等落地投産,探索茶葉深加工技術,同時,將茶産業與高科技跨界融合,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茶園,運用大數據技術打造5G雲倉,與航太技術結合登陸中國空間站,提高茶企的現代化科技含量,提高了傳統茶企的效益效能。
中茶公司先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項,地方標準22項,行業標準3項,團體標準17項,並加入企業標準“領跑者”聯盟,制定併發布全品類9項企業標準,通過“高於國標、高於行業、高於出口”的標準體系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引領行業進步。
以茶富農 “鄉村好資源”變成“特色好産品”
中國的茶産區分佈很廣,涵蓋了從北到南多個不同的氣候帶,同時茶葉的生長對土壤的要求與一般農作物不同。茶聖陸羽曾言:“爛石出好茶。”具體來説,土壤貧瘠、石質疏鬆的地方往往能生産出優質的茶葉。不與糧食“爭地”的特性使得茶産業成為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支奇兵。
小小一葉茶,不僅致富了一方百姓,也繪就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畫卷。中茶公司作為中國茶産業的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優勢,為茶農脫貧致富開啟了一扇“科技之窗”。“十四五”期間,中茶公司通過組建一支政治過硬、專業能力突出、與三茶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科技特派員隊伍,開展結對幫扶,累計向3000余名縣鄉村幹部培訓茶葉專業技術知識,為各茶區注入“中茶標準”,解決茶産業發展“最後一公里”問題。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帶著農民賺。”中茶公司不斷探索以茶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特色做法,形成了“産業帶動、品牌拉動、科技驅動”的中茶鄉村振興模式,將“鄉村好資源”變成“特色好産品”。攜手2州14縣打造60餘款“中茶+特色名優茶”産品矩陣,形成“山水中茶”系列産品,同時派出科技特派員隊伍,讓科技特派員把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