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聚落考古呈現"多面"的莫高窟 發現窟頂有數座基址

發佈時間:2024-09-23 08:45:5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張玉潔 | 責任編輯:張靜

洞窟連綿是人們熟悉的莫高窟“正面照”,但窟頂模樣卻鮮為人知。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從聚落考古的視角出發再度審視莫高窟,發現窟頂有包括天王堂在內的數座基址,這對全面了解莫高窟有積極意義。

21日至22日,由甘肅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辦的“創新與發展:敦煌學研究的新使命”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小剛分享了近年來該院在莫高窟及其周邊開展的考古工作。

莫高窟南區窟頂的天王堂,是古代敦煌城往返莫高窟的必經之地,也是莫高窟的入口所在地。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天王堂是一座孤零零的佛塔式建築。2021年起,為配合加固工程,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進行了考古清理和發掘。

考古發現,這裡除天王堂外還有數座佛塔和佛堂基址,出土了塑像、壁畫殘塊、木構件等遺物。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斷,這是一處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繫的宗教建築群。

聚落考古呈現“多面”莫高窟

  這是2022年4月18日拍攝的莫高窟窟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張小剛介紹,20世紀60年代起,莫高窟開始了多次窟前殿堂遺址發掘工作,相關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復原古代莫高窟提供了參考。80年代末,莫高窟北區考古發掘工作啟動。相關研究認為,南區是禮佛的殿堂,北區是僧俗生活區域,兩者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莫高窟。

“如今,我們嘗試用聚落考古的視角再度審視莫高窟。也就是利用社會考古學、環境考古學等方法,研究聚落所反映的社會變遷。”張小剛説。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調查了成城灣、和尚溝、王母宮、老君堂、觀音井等遺址。這些宗教建築遺址以莫高窟為中心,散佈在三危山之中,在古代屬於莫高窟的衛星式寺院或建築,是莫高窟人文環境的一部分。

“運用聚落考古的方法,可以從遺址的功能分區和人文環境等角度,重新審視莫高窟的營建、使用以及和周邊遺址的聯繫,透物見人,得到一個更加全面、立體和生動的莫高窟印象。”張小剛説。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