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考古見證‘一帶一路’東西方文明交流”沙龍舉辦

發佈時間:2024-09-23 16:03: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訊(記者 秦金月)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論壇“文化遺産:系統保護與活態傳承”平行論壇在在京舉辦。當日下午,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國考古博物館承辦的“考古見證‘一帶一路’東西方文明交流”專業沙龍在中國考古博物館舉行。此次沙龍由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中國考古博物館館長劉國祥主持。

古代絲綢之路起源於中國,通過中亞連接到歐洲,而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當今“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次沙龍將通過考古研究,展示各個地區與絲綢之路的歷史聯繫。通過這些歷史上的成功實踐,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在當代的延續性和歷史基礎。此次沙龍設置參觀、討論、對話等環節,突出了專業性和互動性,充分展示了學術前沿成果和實踐經驗。

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郭物分享了他在中國西部地區以及中亞地區的考古成果,揭示絲綢之路沿線多元文化的交匯與共生。

首都師範大學義大利籍教授康馬泰分享了他將敦煌壁畫與中亞粟特藝術,以及波斯、拜佔庭地區藝術考古進行的對比和解讀研究,深刻揭示了粟特占星學元素在中亞和中國藝術中的傳播與影響。

復旦大學二級研究員,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副主任魏峻則分享了他在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方面的研究,探討海上絲綢之路如何促進了東南亞與中國的文化互動。

南非國家遺産資源局政策與技術發展處處長萊薩·拉·格蘭奇重點介紹了南非的水下考古和沉船研究方面的最新工作成果,同時表示期待以本次北京文化論壇為基礎,繼續密切與中國考古學界之間的交流聯繫。

故宮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徐海峰則介紹了故宮“走出去”的考古研究如何為理解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視角——即以環印度洋貿易為軸心,以陶瓷考古為抓手,在印度、肯亞、阿聯酋以及中亞地區開展各項考古工作,做到以紫禁城為中心,實現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的“透物見人”。

墨西哥國家歷史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塞·路易斯·彭索·迪亞斯則通過墨西哥考古見證文明之間的交流,探討中美洲文化與“一帶一路”的聯繫,並建議以本次北京文化論壇為基點,分享墨西哥與中國之間的經驗,加強合作,不僅僅是政府間的,更要與各大學、研究機構之間加強合作聯繫。

此外,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寧強教授,國家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寧波基地副主任、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院長林國聰研究員、克羅埃西亞考古學家高山都表達了在國際協作與沉船研究領域加強合作的期望,中國在水下考古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希望未來能與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分享技術與研究成果,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進一步發展。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