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深化文化交流 實現共同進步——2024北京文化論壇觀察
新華社記者烏夢達、魏夢佳、陽娜
各類主題論壇及沙龍密集舉行,“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精品電影展、地壇書市等文化活動熱鬧展開,一批項目順利簽約……19日至21日,以“深化文化交流實現共同進步”為主題的2024北京文化論壇成功舉辦。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名嘉賓匯聚北京,分享文化發展建設最新成果,凝聚文明交流互鑒共識。
中外文化交流在多領域成效明顯
北京藝術中心的舞臺上,中外藝術家們歡聚一堂,齊奏歡歌,精彩的戲曲、舞劇、雜技展現中國文化魅力……19日晚,2024北京文化論壇專場文藝演出為觀眾奉上藝術盛宴,傳遞“文化通心,攜手同行”的美好祝願。
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中外嘉賓圍繞文化交流、文化傳承、文化遺産、文化傳播等多主題展開探討,為深化文化交流、實現共同發展匯聚智慧力量。
會上發佈的《中外文化交流報告(2023)》顯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在多領域成效明顯,呈現出積極向好的總體態勢,人文交流的方式更多元、形態更新穎、對話更深入,步入高品質發展新軌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文化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在這方面樹立了良好範例。中國有責任與全世界分享文化建設發展方面的經驗理念,“這也正是舉辦本次論壇的重大意義所在。”
“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秩序深刻變革,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匈牙利文化和創新部副國務秘書喬鮑·卡博爾説,近年來,匈中兩國的博物館、演藝機構、高校間合作非常活躍,文化交流日益緊密。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表示,各國仍需共同努力,從文明多樣性的歷史深處,獲得化解現實難題的經驗。“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互學互鑒,才能使世界文明百花園更多姿多彩、生機盎然,才能讓世界在和諧相處的道路上行得穩、走得遠。”
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
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通過大量學習古代方志和家譜數據,助力華人尋根;快手啟動“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攜手9位導演製作由視頻大模型生成的AIGC電影短片……論壇上介紹的鮮活案例讓與會者對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産業有了更多體會。
“數智技術推動了文化生産方式變革和文化生産工具創新,數據要素成為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表示,當前文化新業態正呈現智慧化、數據化、場景化、遊戲化的新特點。
以生成式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落地應用,也在多個文化場景展現出強大應用潛力,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論壇期間,騰訊、快手、百度等多家企業的大模型産品亮相,多項文化領域的數字化成果密集發佈。
“數字科技拓展新空間”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特點之一。“全景故宮”數字虛擬體驗、“尋境敦煌”VR沉浸展等數字文化産品讓海外民眾也能身臨其境體驗中華文化魅力。
更加努力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探尋太廟古建,品讀天壇古韻,領略皇家園林,覽閱運河文脈……連日來,豐富的現場觀摩活動讓與會者深入感受北京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豐碩成果。
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文脈悠長。讓百年戲臺再現光影、沉睡文物煥發新生,近年來,北京在文化遺産活化利用上成果豐碩。
北京市東城區區委書記孫新軍表示,東城正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為契機,深化歷史文化街區成片保護、有機更新。在他看來,“文化遺産是一幅源遠流長的畫卷,更是一座引領未來的寶藏。保護好文化遺産就是讓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已。”
論壇上,中外嘉賓圍繞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成果經驗熱切交流,中外文博場館同臺推介,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成功簽約。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譚平説,文化遺産的交流價值遠超其表像,其核心意義在於:通過文物的廣泛交流與文明的深度互鑒,促進文化創新與融合,形成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從而推動人類現代化進程。
“當文化領域不斷發掘新意、創造新品,從容大方地展現中華歷史之美、人文之美、時代之美,人民的自信自強便從心底油然而生,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更加努力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副院長)謝春濤説。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