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咬文嚼字》編輯部發佈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
一、“多巴胺”的“胺”誤讀為ān
“多巴胺”本身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同時也是一種激素,能夠讓人産生愉悅的感覺。2023年,色彩鮮艷的“多巴胺穿搭”成了時尚潮流,“多巴胺”也引申出“快樂因子”的含義,成為流行語,廣泛使用。“多巴胺”的“胺”經常被誤讀為ān,其實正確讀音是à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氫原子被烴基取代而成的有機化合物。常容易讀錯的還有“三聚氰胺”。
二、“卡脖子”的“卡”誤讀為kǎ
近些年,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卡脖子”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卡脖子”的“卡”常被誤讀為kǎ,正確讀音是qiǎ。“卡脖子”是用雙手掐住別人的脖子,多比喻抓住要害,置對方于死地。這裡的“卡”是動詞,指用手的虎口緊緊按住。“卡”讀qiǎ時,還表示夾在中間不能活動(如“魚刺卡住了”)、阻擋(如“卡住退路”)等義。讀kǎ時,為音譯用字,多用於外來詞,如卡片、卡通、卡車、卡介苗等。
三、“賬號”誤為“帳號”
2023年7月,話題“賬與帳很多人分不清”衝上熱搜。生活中,許多網站和手機應用軟體都將“賬號”誤為“帳號”。古漢語中,“帳”可通“賬”。但是,2001年發佈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對二字明確分工如下:“賬”用於貨幣和貨物出入的記載、債務等,如賬本、報賬、借賬、還賬;“帳”專表用布、紗、綢子等製成的遮蔽物,如蚊帳、帳篷。“賬號”本指單位或個人跟銀行建立經濟關係後,銀行在賬上給該單位或個人所編的號碼,與貨幣等有關;後由此義引申,指用戶訪問電腦系統或使用某些資源時使用的識別碼。因此,表示用戶識別碼時,“賬號”才是正確詞形。
四、“躥紅”誤為“竄紅”
2023年,各大視頻平臺上多部爽劇爆紅。媒體常稱某部作品的迅速走紅為“竄紅”,其實應作“躥紅”。“躥”讀cuān,指快速向上或向前跳躍,如“身子向上一躥”。“躥紅”指迅速走紅,多用於演藝界、體育界等,如“躥紅歌壇”。而“竄”讀cuàn,本義為藏匿。現常指亂跑、亂逃,多用於匪徒、敵軍、獸類等,如“抱頭鼠竄”。還可表示改動文字,如“竄改”。
五、“下軍令”誤為“下軍令狀”
2023年俄烏局勢持續緊張。在相關報道中,常出現“軍令狀”一詞,如“烏克蘭總統下達軍令狀,敦促烏軍加快反攻”。其中“下達軍令狀”有誤。“軍令”指軍事命令;而“狀”作為文體的一種,指向上級陳述意見或事實的文書。“軍令狀”本是戲曲和舊小説中所説接受軍令後寫的保證書,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受罰,後借指接受任務時所做的按時完成任務的保證。可見,上級向下級下達命令應稱“下軍令”,而非“下軍令狀”。
六、誤讓岳飛自稱“鵬舉”
電影《滿江紅》于2023年年初上映,反響不俗。其中,岳飛親筆留下遺言,開頭是:“鵬舉絕筆,以明心跡。”實際上,岳飛是不可能自稱“鵬舉”的。鵬舉是岳飛的表字。“表字”是舊時成年人在本名以外另起的與本名在意義上有聯繫的別名,也説“字”。字通常是平輩或晚輩對某人的稱呼,以表示尊重或親近,用於他人稱自己,不可自稱。岳飛自稱或署名,可以是“飛”或“岳飛”,但不會像電影設計的那樣,自稱“鵬舉”,那是不符合傳統稱謂規範的。
七、誤稱白居易修建“白堤”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行。杭州的各種人文勝景一時廣受關注。不少文章和報道中稱,白堤是白居易修建的。其實,白堤在白居易到杭州之前就已存在。白堤,舊稱“白沙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中。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讚頌其風光,後人為紀唸白居易將此堤命名為白堤。可見,白堤並非白居易修建,而是因白居易得名。
八、“宇宙飛船”誤為“太空梭”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入軌後,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在相關報道中,有媒體將神舟十七號稱為“太空梭”。神舟十七號不是“太空梭”,而是“宇宙飛船”。“太空梭”兼有航空和航太功能,是一種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間的部分重復使用運載器。它利用助推火箭垂直起飛,然後啟動軌道飛行器進行軌道航行,可以滑翔降落返回地面。“宇宙飛船”簡稱“飛船”,是用運載火箭送入地球衛星軌道運作並能重返地面的航太器,有時特指載人航太器。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航太器,屬於“宇宙飛船”。
九、誤稱“支原體”為病毒
2023年秋冬,支原體肺炎高發,其症狀主要是發熱和咳嗽。不少人因為支原體引起肺炎而稱之為“支原體病毒”。其實,“支原體”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病菌,而是微生物的一種,它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呈不規則球形或絲狀,共生、腐生或寄生生活,寄生型支原體能引起動植物病害和人類疾病。病毒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體,多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有遺傳、變異等生命特徵,能在特定的寄主細胞中複製繁殖。很多病毒可以致病,如“新冠肺炎”就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十、誤把“土耳其”當成阿拉伯國家
2023年巴以衝突升級,有媒體在相關報道中,誤將土耳其歸入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有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一般指國民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阿拉伯民族以通用語為阿拉伯語而得名。土耳其絕大多數國民是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語為通用語。土耳其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更多報道
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發佈説明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
《咬文嚼字》自2006年起發佈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已有18年曆史。發佈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是《咬文嚼字》雜誌向全社會開設“語文大講堂”,以“集中糾錯”的方式,向社會普及語言文字知識,最大程度地吸引社會廣泛關注,激發國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意識,提高社會語言文字運用水準。觀察“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以及這一年度的社會語言生活,以下幾點值得一提:
一、類型分佈廣
“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覆蓋面廣,類型分佈廣泛。有讀音差錯,如把“多巴胺”的“胺”的讀音àn誤讀為ān,把“卡脖子”的“卡”的讀音qiǎ誤讀為kǎ。有用字差錯,如把“賬號”的“賬”誤為“帳”,把“躥紅”的“躥”誤為“竄”。有用詞差錯,如把“下軍令”誤為“下軍令狀”。有文化常識差錯,如讓岳飛自稱“鵬舉”。有百科知識差錯,如把“白堤”説成白居易修建的,把“土耳其”誤成阿拉伯國家,等等。
二、短視頻成差錯氾濫區
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短視頻成為語文差錯的一個新的氾濫區。短視頻的差錯大都很“低級”,如把“物業”誤成“午業”、“給錢”誤成“給前”、“價格”誤成“架格”、“茶杯”誤成“插被”、“朋友”誤成“彭友”、“喝水”誤成“和誰”、“讀書”誤成“毒素”等等。此類差錯的大量出現,主要與視頻製作者態度粗疏、缺乏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敬畏意識有關。另外,也與播出平臺缺乏監管、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把關機制有關。平臺有責任,並且應負主責。短視頻差錯氾濫成災,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應引起各界高度重視。
三、熱議問題多
2023年,有許多語言文字問題引起了各界熱議。一些未進入“十大差錯”榜單的問題,也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比如:
1.“問蒼茫”有語病。有人認為,熱播電視劇《問蒼茫》的劇名有語病。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大地”可以“問”。把“大地”省略,讓“蒼茫”成為“問”的對象;“蒼茫”是形容詞,指曠遠迷茫,不能成為“問”的對象。也許類似用法古代時有出現,但在現代漢語中,屬於搭配不當。
2.“將近酒”的“將”讀jiāng還是qiāng?“將”既可以讀jiāng也可以讀qiāng。讀jiāng時,表示將要;讀qiāng時,表示請。《將進酒》是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七言歌行,學界認為,“將”在這裡是“請”的意思,“將進酒”即“請喝酒”。“將”的正確讀法是qiāng。也有學者主張讀jiāng;但讀qiāng是主流觀點,《現代漢語詞典》的相關義項注的就是qiāng。
3.日本排放的是“核廢水”還是“核污水”?日本強行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日方竟稱其排放的是“核廢水”。“核污水”與“核廢水”有本質不同。“核污水”指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有較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核廢水”則指核電站在正常運作中産生的廢水。由於地震造成核電站損壞,日本排到大海的水,直接接觸了核反應爐芯內的核燃料及核反應物,是“核污水”而非“核廢水”。一些媒體在報道相關新聞時,也把“核污水”誤成了“核廢水”。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