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5日,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將在全國農業展覽館等地舉行,活動包含開幕式、國際非遺展覽、非遺對話、各區分會場活動等內容。
截至目前,已有近20個國家、500余名代表、300余個項目、2000余件作品報名參加活動。“玄圃積玉——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茶和天下——影響世界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覽將與觀眾見面。
傳承人現場講解非遺技藝
10月9日,北京國際非遺周預熱活動在北京紅橋·觀壇藝術空間舉行。活動現場,我國首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崑曲”、最新列入名錄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中的花茶製作技藝,以及極具北京特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木版浮水印技藝、風箏製作技藝、傳統香製作技藝(藥香製作技藝)、北京絹人等一一亮相,非遺傳承人帶領觀眾親手製作非遺産品,講解非遺技藝。
吳裕泰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展示。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將紙張壓到木板上之前,先用刷子輕輕在木板上塗抹,把握顏色的濃淡,紙張挨在板子上要快速壓下去,這樣比較容易上色。”木版浮水印技藝北京市西城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孫紅霞一邊説著,一邊教觀眾如何通過壓印複製出一幅齊白石的作品。
“木版浮水印技藝起源於1300多年前的雕版印刷術,分為三道工序:工描、刻板和印刷,明朝時發展到頂峰。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原作只有一幅,無法滿足普通人觀賞的需求。第一張木版浮水印作品,來自張大千先生的《敦煌供養人》,可視為榮寶齋木版浮水印誕生的標誌。後來,我們把木版浮水印拓展到寫意畫、工筆畫等方方面面,複製出了《韓熙載夜宴圖》等傳世名畫。”孫紅霞對記者説。
已有近20個國家、300余個項目報名
據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有13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14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303個市級代表性項目。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通過20週年之際,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文旅局和部分省市文旅部門承辦的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將於10月22日至25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等地舉行。活動以“大美非遺和合天下”為主題,包含開幕式、國際非遺展覽(公眾展自22日下午至25日)、非遺對話、各區分會場活動等內容。
外國友人體驗京西皮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舉辦國際非遺周活動尚屬首次。截至目前,已有近20個國家、500余名代表、300余個項目、2000余件作品報名參加活動。同時,活動還將邀請150位非遺領域相關代表參與非遺對話活動。
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茶和天下”展區將亮相
據了解,本屆“北京國際非遺周”開幕式以“鼓舞世界”為主題,鼓是精神的象徵,舞是力量的表現,通過中外鼓、舞類非遺展演,展現出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藝術特色,描繪不同文明和合交融的美好畫卷。
非遺展覽由序廳、國際展區、中國展區、“非遺+旅遊”推介四部分組成,以視頻展播、圖文展覽、展示展演、現場活動、發佈推介等形式,全面展現“大美非遺和合天下”主題。其中,國際展區以“美美與共”為主題,邀請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非遺項目參展,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南亞、歐洲、拉美、非洲等地區。
“北京風箏哈”製作技藝展示。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中國展區分別以“玄圃積玉——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茶和天下——影響世界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為主題。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通過展品展示、活態互動、場景還原、沉浸式體驗等形式,集中展示京津冀山水相連、人文相牽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風貌。“茶和天下”展區以運河茶路、萬里茶道、海絲茶路為主線,16個省市以茶為主題設置非遺靜態展示、活態展演、互動體驗等,集中展現茶文化的魅力。
“非遺+旅遊”推介採用推介+展示展演等方式,展現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剪影。非遺對話以“非遺保護當代實踐”為主題,立足非遺保護的國際視野和可持續發展,將邀請國際組織代表、外國駐華使節、國內外非遺領域專家學者、傳承人以及文旅企業及行業協會代表等150人展開非遺對話和研討。活動期間,組委會還將協同各區文旅資源,同步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非遺活動。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