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還原立體真實的“人” 北京人藝《杜甫》再現詩聖人生

發佈時間:2023-10-18 10:11: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10月18日訊 (記者 秦金月)10月17日,由郭啟宏編劇,馮遠征導演,馮遠征、楊明鑫、孫驍瀟、孫星、張培、劉智揚、梁丹妮等主演的北京人藝歷史大戲《杜甫》再次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作為近年來新創排的一部精品力作,《杜甫》以古典唯美的審美意境,詩化的敘事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不斷收穫好評。今年該劇不僅迎來了第四輪演出,也入選“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及“慶祝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創辦40週年”活動,帶觀眾一起走進一代詩聖的詩之江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恒久的魅力。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由著名編劇郭啟宏創作于2019年,是他繼文人三部曲——《天之驕子》《李白》《知己》之後,再次將視角對準了文壇巨擘。經過歷經近二十年,數易其稿的創作,成就了這出既有深厚歷史積澱,又真實立體鮮活的“文人戲”。該劇選取了杜甫自“安史之亂”後到去世這段人生軌跡,集中展現了他仕途的坎坷,人生的顛沛流離,也描述了他與嚴武、高適、李白、蘇渙等友人的相交與相離。讓觀眾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更是一個立體的、真實的“人”。舞臺上沒有更多地渲染杜甫人生中的苦難,而是展現他高潔的品格和偉大的精神。他既有普通人都會面對的內心的困頓、執拗,更有高遠的理想境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將一個偉大詩人的一生搬上舞臺,對北京人藝來説並不是第一次,但《杜甫》從劇本到導演、表演、舞美的體現,都在古典與現代、寫實與寫意間尋找到了新的審美表達,舞臺上新的風格樣式讓它擁有了不同以往的氣質與風格。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從《望岳》《旅夜書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一批觀眾熟悉的千古名篇,到嚴武、高適、李白等一批同樣偉大的歷史文化名家,《杜甫》帶領觀眾一道穿越回了大唐時期,回到詩歌的世界。

“我們開始是從詩句中認識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心境,但隨時人的經歷豐富,會從這些詩句中産生更多關於人生的感悟。”導演兼主演馮遠征介紹道,在這部作品創排初期,劇組用了12天時間將劇本通讀24遍之後,才開始“下地”排練。“劇中有很多文言文,只有演員讀懂了,才能傳遞出準確的意思。”馮遠征表示,劇中有大量詩歌出現,他明確要求演員不要把詩念成詩,而要説成話。“兩個人見面念詩,其實就是生活中兩個人的對話,但這種對話又需要把詩歌韻律中的動作性演出來。”這樣的表演,讓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既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又富於歷史劇獨有的古典意蘊。

本劇結尾對杜甫人生定論的詩意表達,更代表著創作者的創作理念。“杜甫的定論,應該由他自己來做。詩之江湖,他給自己了一個人生禮遇。”馮遠征如是説。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經過四年打磨,《杜甫》迎來了新一輪的演出。在保留大部分原班人馬的基礎上,也有新的演員加入。在導演馮遠征看來,新演員的加入也帶來了新鮮的處理,對手戲上能夠給予大家新的靈感,做出新的調整。演出場次的不斷增加對劇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去讓角色更加豐滿,剛開始演出時更多的是想怎麼演他的痛苦、他的悲壯,現在更多的是演他的判斷、他的思考,他的內心基點是什麼,他為什麼能夠在此時此刻説起這首詩。從杜甫的內心來找到依據。”馮遠征表示,劇中一批青年演員隨著四年演出得到了成長,觀眾們會在新老結合的陣容中看到北京人藝不斷的舞臺傳承。

該劇將上演至11月2日。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杜甫》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