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山東青島借助數字科技讓文物保護與傳承利用“活起來”

發佈時間:2023-02-23 09:26:3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胡耀傑 蔡亞群 | 責任編輯:謝榮宇

山東青島借助數字科技讓文物保護與傳承利用“活起來”

該項目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大體量文物複製。 胡耀傑 攝

作者胡耀傑蔡亞群

“複製窟整體長17.9米、寬13.6米、高10米,真正實現了雲岡石窟第3窟西後室1:1還原,這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如此大體量的文物複製……”

記者22日來到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雲岡石窟藝術館,世界文化遺産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3窟西後室原比例三維列印複製項目運營負責人、青島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洪澤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上表述。

項目運營負責人史洪澤進行情況介紹。 胡耀傑攝

項目運營負責人史洪澤進行情況介紹。 胡耀傑攝

史洪澤説,該項目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戰略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領域的重大突破,旨在讓文物“活起來”,流傳于書籍、媒體等現實情境中。

據悉,第3窟是雲岡最大的洞窟,又名“靈岩寺”。文獻記載,其可容納三千余人,規模浩大,原設計為大型塔廟窟,形制罕見。窟內留下的分割、揭取岩石的遺跡,是了解古代石窟開鑿方法的珍貴資料。

原比例三維列印複製的第3窟內既有氣勢宏大、雕刻精美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制,還原了石窟歷經千年風化的痕跡,可讓參觀者從中領略石窟藝術、古代建築、石窟風化、文物保護等豐富內容。

複製窟內既有雕刻精美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制。 胡耀傑攝

複製窟內既有雕刻精美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制。 胡耀傑攝

雲岡石窟第3窟西後室原比例三維列印複製項目歷經方案論證、數據採集、數據處理、3D列印、結構體設計施工、列印件拼裝、光源設計安裝、噴砂上色等工序,歷時2年完成。

史洪澤介紹説,項目經過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聯合攻關,採用了三維鐳射掃描技術與多圖像三維重建相結合的工作方法,重建了雲岡石窟第3窟的高保真彩色三維模型,通過引入國內自主研發的高精度3D印表機,使用電腦三維鐳射掃描技術結合3D列印鑄模技術複製文物本體的所有細節,達到文物材質以及色彩紋理上的高精度還原。

“因為第3窟體量大,所以將其分成842塊進行3D列印並使用三維表面上色工藝重建表面紋理,確保與本體的質感一致,結合其他工藝,最終形成了原尺寸、高保真的石窟複製品。”史洪澤説。

作為文明沿襲的具象載體,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其背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意志和精神,保護利用好文物,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更好地傳承其內在精神。

項目場地負責人、青島市黃島區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從傑表示,自2019年起,他們以3D雲岡石窟雕像為核心設立了“青島西海岸新區是知傳統技藝博物館”,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設立了3D列印雲岡石窟藝術館,設置研學課程,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並提升中小學生民族自豪感。“孩子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了解雲岡石窟藝術和現代3D列印技術。”

徐從傑説,自雲岡石窟藝術館成立以來,已接待來自海內外120余所各類學校研學學生六萬餘人次,未來將繼續深挖傳統文化內涵,開設更加多樣的傳統文化課程,讓更多的師生受益。

雲岡石窟藝術館自成立以來,共接待海內外研學學生六萬餘人次。 胡耀傑攝

雲岡石窟藝術館自成立以來,共接待海內外研學學生六萬餘人次。 胡耀傑攝

位於山西大同市郊的世界文化遺産——雲岡石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開鑿于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