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培養手藝人 何愁“守藝人”——甘肅職教課堂開展非遺課程的啟示

發佈時間:2022-08-11 08:58:54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宋喜群 王冰雅 封 塵 張子藝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王冰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封 塵 張子藝

當非物質文化遺産牽手職業教育,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第三十六條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等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專業或者課程,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教學和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

近年來,甘肅省積極探索將非遺保護傳承深度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讓非遺紮根職教課堂,令非遺煥發新的生機。甘肅省文旅廳副廳長呂興來表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將為非遺職業教育“保駕護航”,條例為實踐指明方向,實踐活動又為條例探尋非遺職業教育之路。

在剛剛過去的畢業季,甘肅剪紙傳承人史婷的學生們創作了大幅剪紙作品《朝聖九色鹿》。10米長的剪紙長卷裏,山巒、祥雲、身披彩帶的飛天、騎馬的將軍等令觀者應接不暇。史婷感慨:“孩子們的畢業設計真好,我為他們驕傲!”

今年是史婷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任教的第四年,她也見證了該學院成立四年來的發展。

2017年,《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意見提出,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建設。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此為契機,在原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基礎上,針對西部地區傳統手工技藝專業人才極度缺乏的現狀,于2018年4月成立了非遺學院,這也是西北地區高校的首家非遺學院。”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院長杜軍介紹,學院設有洮硯、唐卡、剪紙、彩陶、木雕、葫蘆雕刻、古籍修復、版畫、書畫裝裱、敦煌彩塑十個大師工作坊。

2020年,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與蘭州文理學院經過協商研究,決定在《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專欄,填補了甘肅非遺專業研究平臺的空白。

2021年,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與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成立了甘肅省非遺保護與教育研究所,標誌著甘肅省非遺保護、教育、研究等工作走向多方合作之路。同年,由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全省20余所職業院校參與的甘肅省非遺職業教育集團成立。

甘肅省非遺職業教育集團秘書長楊潔認為,職業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和校企合作,職業院校有大量的實踐課程,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職業院校做好非遺傳承必須紮根本土,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培養人才。

2022年,由蘭州文理學院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本科專業獲批設立,這是甘肅省首個非遺保護本科專業,為系統化的非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土壤。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劉衛華表示,職業院校開展非遺教育,可以突破中國傳統師帶徒模式的諸多局限,能把教育、文化、産業和市場價值貫穿起來形成合力,非遺教育是職教創新和職教服務地方發展的又一個突破口。

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河口古紗燈的傳承人張振祥多年來苦於手工紗燈難以量産、創新,最近他接到了非遺文創工作者吳國尚的電話,兩人相談甚歡、一拍即合。“我試圖讓剪紙元素融入燈具製作,希望傳統技藝能夠在當代被更多人喜歡和接受。”吳國尚説。

吳國尚2021年畢業于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校期間受過較為系統的非遺教育培訓,畢業後他從事非遺相關工作,同時還參與幾家小學“非遺進校園”的剪紙教學工作。“我的目標是成為非遺走入大眾的推動者。如果每個從業者都能推動一點點,非遺一定會更快地走進市場、走進大眾生活。”

90後袁奕是甘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安口砂器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畢業于無錫工藝陶瓷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的學習,使他對傳統技藝、器型有更多想法。“希望能生産出現代受眾喜歡的砂器産品,現在我每天都在琢磨這些事兒。”袁奕説。

立足當今文化創意和工藝美術業的發展需求,依託本地豐富的手工技藝非遺項目,讓非遺為現代人所用所愛,正是吳國尚、袁奕等手藝人的初心,也是他們奮鬥的目標。今年文化和旅遊部等十部委印發《關於推動傳統工藝高品質傳承發展的通知》,“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傳統工藝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有技能、會設計、懂理論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隨著越來越多受過職業教育訓練的手藝人走入社會,相信非遺會以更加青春、時尚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1日 08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