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不止“李白+莫言”,中國文學如何多元“出海”?

發佈時間:2022-08-10 09:08:1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宋嶼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網8月9日電據南美僑報網報道,60年前發生在拉丁美洲的一場“文學爆炸”讓馬爾克斯等一批拉美作家作品享譽世界,拉美文學自此被納入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文學體系。包括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內,“文學爆炸”的熱風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創作。

拉美文學熱的余波:新譯版《百年孤獨》

2014年,在哥倫比亞的麥德林,北京大學西葡語系副教授范曄做了一場題為“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和中國”的講座後,收到了許多素不相識的聽眾送的禮物。

“一位大嬸説她家的甜食店就叫“番石榴飄香”(與馬爾克斯訪談錄同名),一定要給我嘗嘗這番石榴糕,還有人送我珍貴的馬孔多(《百年孤獨》中虛構的小鎮)紀念銀幣。”説起這些,范曄至今感懷不已,“既感且愧,不知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是否配得上這一番深情厚誼。”

同當地的聽眾一樣,大多數中國讀者因為馬爾克斯的小説《百年孤獨》認識了譯者范曄。2011年,該小説的第一個獲得正式授權的中譯本問世,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拉美文學熱”再次生發出新的能量。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多次表示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更加壯大了這部經典之作的聲譽,推動了中國國內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回溯與研究。據出版方新經典文化2021年公佈的數據,新譯版《百年孤獨》出版至今總銷量約1000萬冊,一度成為拉美文學漢譯史上的現象級事件。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純文學化”

近來有論者稱,中國是拉美之外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最大的國家。這一切的發端要回到半個世紀前的拉美“文學爆炸”。

據范曄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巴革命勝利後,人們將視線聚焦到拉美這片土地,當時的歐美出版界出版了一批包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略薩的《城市與狗》等文學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轟動。彼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內部刊物《外國文學情況》拉美文學特輯將《百年孤獨》介紹到中國,稱其為“‘幻想文學’或‘魔術現實主義’的新流派小説”。1979年,《外國文學動態》首次將拉美當代小説的特徵譯為“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學界開始從藝術特色角度評價分析“魔幻現實主義”。

直到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上半期,“走向現代化”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潮,中國作家的心態轉向創新求變。加之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拉美文學獲得了世界範圍的認可,為中國文壇帶來了勇氣和參照。更重要的是,正應“中國與拉丁美洲如同血型相同一樣,交流起來不會發生相斥反應”的願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魔幻”傳統的審美契合,《百年孤獨》的著名開頭——“多年以後……”等種種魔幻現實主義變體開始出現在莫言、陳忠實等中國作家筆下。

自此,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引發了一場“拉美文學熱”。“學術界與文學創作界都處於研究熱潮中,同時進行著密切的互動和交流,其密度和強度放眼整個外國文學傳播史都是不多見的。”范曄説。

然而,“一方面是學術界強調立足本土的成功經驗和定義性特質,另一方面卻是創作界在實踐中致力於技術層面的模倣和化用,還有一些研究者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視為‘表現手段上的民族化和現代化’結合的成功案例,將之形塑為本土題材加現代技巧的文化實踐。”范曄分析,“如此將寫作技巧與作品文本剝離,在某種程度上,預表了魔幻現實主義‘純文學化’的走向。”

對此,范曄提醒,這種邏輯背後的“民族”與“世界”的二元對立,本身也可能是殖民意識形態構建的産物。正如許志強等學者的洞見,單純地將民族化的印第安及黑人文化視為魔幻現實主義基礎不免有所局限,跨國多元文化轉換所形成的“混合空間”才是魔幻現實主義生成的淵藪。

不止“李白+莫言”,中國文學如何多元“出海”?

正如拉美文學在中國出版市場總難擺脫“魔幻現實主義”的標簽,拉美讀者對中國文學的興趣也未徹底擺脫“東方主義”式的獵奇視角。

長久以來,中國古典文學代表如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雜劇等陸續走出國門,由西語世界享有盛譽的出版社譯介出版,譯本也可堪研學琢磨,《趙氏孤兒》還曾被西班牙知名劇團搬上舞臺。現當代作家如沈從文、張愛玲、錢鐘書、王小波、麥家等的西文版作品也一度出現在西語國家書店的顯眼位置,莫言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成更不必説。范曄笑稱,“曾有人半開玩笑地總結,當前中國文學在西語世界的譯介是李白加莫言:李白代表的是古典文學,莫言代表的是現當代文學。”因此,如何呈現中國文學更為豐富多元的面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范曄認為,文學作品付梓上市便兼具文化産品屬性,除了文本自身,版權代理人或仲介是影響流通的首要因素。“當年如果沒有詩人卡洛斯·巴拉爾這樣獨具慧眼的出版人看到了《城市與狗》《三隻憂傷的老虎》,沒有‘卡門大媽’這樣特立獨行的版權代理人嗅到了馬爾克斯的潛力,沒有格雷戈裏·拉瓦薩這樣允稱大家的譯者將《百年孤獨》呈現到英語世界,拉美‘文學爆炸’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其次,要吸引對外輸出國“文化精英”階層的關注,打破以歐美評價體系為中心的桎梏。“就像七百年前的《趙氏孤兒》,拜漢學家雷林克之功,能讓二十一世紀的西語世界評論家發出感嘆,他們前所未聞的紀君祥作品,足可以與古希臘悲劇和莎劇相媲美。”

更為重要的是堅定文化自信。“整個世界都是阿根廷文學的傳統。”博爾赫斯的豪情在“爆炸”一代的作家身上完美展現。“他們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見證了,無論是古代美洲的璨爛文化,還是歐美風行的文學潮流,乃至遙遠東方的秘響旁通,都能在自己的筆下融為一爐,這種文化自信的強健胃口,海納百川、為我所用的襟懷氣概,仍值得我們敬佩與鏡鑒。”

近年來,中國政府支援的文學經典外譯項目如火如荼,中國和拉美始終保持著緊密的文化聯繫。對於未來,范曄十分篤定,“文學經典中往往蘊藏著一種語言文化中最為精華的部分,而翻譯是文化交流互鑒的基礎和保障。以文會友,文心相通,必能促進中拉民心相通。”(宋嶼/文)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