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代的網紅冷飲有多潮?“酥山”了解一下

發佈時間:2022-06-24 08:54:4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上官雲 | 責任編輯:鄭偉

“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最近不少地方持續經受高溫炙烤,而天氣一熱,很多人會拿這句話來調侃,用以形容理想中的度夏方式。

炎炎夏日,吃點冷飲大概是不少人喜歡的消暑辦法。實際上,在古代,其實也有不少冷飲,堪稱當時的“網紅”食品。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鵬對中新網表示,古代也有類似冰淇淋的食品,比如唐代的“酥山”。

葛洪發明涼茶?

古人的冷飲有很多,在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冷飲。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造型的“鳥尊”雪糕,旁邊為鳥尊青銅器模型。 胡健攝

程鵬介紹,比如,漢代有一種蜜水,在冰涼的井水中加入蜂蜜,加以攪拌而成。東晉時期醫藥學家葛洪發明瞭涼茶,不僅可以降溫解暑,還能敗火,遂成為夏季飲品。

隋唐時期,人們將“飲料”稱為“飲子”。“飲子”用果品或草藥熬製而成,既可以解渴,同時還可以清熱解毒。只不過,此時民間雖有售賣冷飲製品,但價格昂貴。

隨著社會發展,宋代出現了專門售賣冷飲的店舖,在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之中,就描繪了一些專門售賣“飲子”的攤位。

北宋時冰鎮飲料也更加平民化,推出了綠豆湯、荔枝膏水等酸酸甜甜的飲料,經由冰塊降溫變得清涼爽口。

南宋時期,為了吸引顧客,商販為飲品取了很多雅致的名字,如“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兒水”等。從《事林廣記》等史料記載來看,彼時市面上出售的冷飲有數十種。

明清兩朝,美味冷飲層出不窮。清代除酸梅湯、西瓜汁等常見飲料外,還出現了一種叫做“荷蘭水”的飲料,類似于檸檬汽水。

古代的冷飲,很潮!

炎炎夏日,來上一份冰淇淋,那是相當愜意的事情。那麼在古代,有沒有“網紅”冷飲?

程鵬説,提到類似于現在冰淇淋的冷飲,那得首推“酥山”。目前看來,它最早出現于唐代。

點擊進入下一頁

製圖:張艦元

酥山的製作方法稍微複雜一些,先將“酥”(一種乳製品)加熱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軟的狀態,然後向盤子一類的器皿上滴淋,慢慢淋出山巒的造型,最後放到冰窖裏冷凍。

為了讓酥山既好吃、又好看,人們還會在擺盤時點綴襯物。後來除了白色的“酥山”,還出現了“貴妃紅”或“眉黛青”染出來的紅色或綠色的“酥山”。

宋代的“冰酪”,是一種在碎冰或刨冰中加入砂糖、乳酪等食材後研製出的冷飲。還有冰糕,冬天時接一盆水,放入少許糖,摻入果汁和果膠,端至室外使其結冰,之後存入冰窖。

當然,也有類似于奶茶的冷飲。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當時有名的冰品——冰雪冷元子,是用黃豆粉加糖後搓成小團,再加冰水製成的甜品。

文化人品嘗冷飲,總是帶著些許詩意。例如,蘇軾的“垂柳陰陰日初永,蔗漿酪粉金盤冷”,提到了冰凍奶酪蔗漿;楊萬里的《咏酥》,則形象地描寫了著名的冷飲——酥山。

冰從哪來?

古人製作冷飲,很多時候都得用到冰。但古代沒有冰箱,冰從哪來呢?

對此,程鵬説,一是冬藏夏用,二是人工制冰。其實人們很早就學會了將冰塊冬藏夏用,早在《詩經》中,就有對商周時期儲冰活動的描述。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山西太原食品街一冷飲店,工作人員展示老陳醋冰激淩。張雲攝

舉個例子,《國風·豳風·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于淩陰”的詩句,意為十二月鑿冰,正月搬進冰窖中。

然而古代採冰、制冰、運冰、藏冰耗時費力且條件苛刻,只有朝廷和達官顯貴可以做到,所以夏日之冰也成為珍貴之物,朝廷往往在夏日以冰頒賜官員。

在民間,唐代出了現私家藏冰的“冰商”,自己挖冰窖冰井藏冰,等到夏日再拿來售賣,但價格昂貴,遠非普通百姓可以享受之物。

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産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于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後來,冰塊的價格就逐漸降了下來。

程鵬認為,民俗具有很強的傳承性特徵,涼茶、涼糕等都是古代就有了,“我們現在的許多飲食,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