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基層劇團線上“圈粉”的啟示

發佈時間:2022-06-23 10:23:3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胡 娜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戲曲的網路傳播要吸引觀眾、留住觀眾,進而擴大觀眾群,需要與觀眾加強交流,用互動性、親和力增強魅力和影響


有著66年曆史的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將黃梅戲演出舞臺搬到了網路直播間。自1月開播,3個月內便收穫了近60萬粉絲、300多萬點讚以及一份來自網路直播打賞的新收入。線上口碑,正助推院團知名度的提升。劇團主動尋找新的傳播途徑,利用新媒體屬性,實現戲曲傳播多元化。特別是對院團中已逐漸成為中堅力量的90後、00後演員來説,網路成為他們的第二舞臺。基層戲曲院團的演員在網路上走紅,也進一步促進了基層演出市場需求的釋放。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線上成功“圈粉”,帶來諸多啟示。

戲曲藝術線上“圈粉”,源於長期線下積累的“粉絲”基礎。懷寧縣雖不大,卻始終飽含黃梅戲的藝術基因,具有豐厚的戲曲土壤,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就是從這裡成長起來的。從1956年建團的“一根扁擔挑遍全縣”到如今的“送戲進萬村”“送戲進校園”,66年來,懷寧縣黃梅戲劇團一直堅持黃梅戲演出和人才培養,面向基層、服務農村,復排、新排了一系列經典劇目和優秀劇目。劇團最近在網際網路空間的傳播探索,是傳統戲曲藝術主動適應時代變遷的有益嘗試。

堅持專業優質的內容輸出,是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網上傳播成功的秘訣。移動端小螢幕展示尤需敬畏心,一招半式的演繹都力求讓更多人推開戲曲園林的門扉,看見“春色如許”。戲曲的網路傳播要吸引觀眾、留住觀眾,進而擴大觀眾群,需要與觀眾加強交流,用互動性、親和力增強魅力和影響。為此,劇團專門成立直播團隊,演員們在直播間拿出舞臺表演的狀態,化戲粧、穿戲服,從一根針、一根線的構思做起,一點一滴都摳得很嚴。

轉變原有的戲曲文化傳播思路,將其作為網際網路內容産品進行精心設計,是劇團“圈粉”的重要手段。把握網路受眾審美,注重價值引導,通過講解唱腔特點、設計戲裝便服、精心選取唱段、分享演戲體驗、剖析人物情感等多元形式,在挖掘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同時關注受眾需求,是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的有益實踐。事實證明,一家沒有“角兒”的基層戲曲院團,只要用心,同樣贏得觀眾的青睞。

戲曲上網,有助於青年演員的鍛鍊和成長。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線上“圈粉”,對更多奮鬥在基層的戲曲從業者特別是青年演員,是極大的鼓舞。很多網友感嘆,在懷寧縣黃梅戲劇團這樣的基層劇團,還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始終在堅守、在傳承,做著有趣而美好的事。讓戲曲被看見,讓更多基層的院團被看見,讓更多青年戲曲工作者被看見,是傳統藝術對社會的回饋,也是科技賦能藝術的突出表現。

隨著文化消費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多種網路媒介都在不斷強化對傳統藝術的關注,網路空間正在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平臺。在探索傳統文化數字化傳播的當下,線上與線下的關係、網路傳播碎片化對藝術本體的挑戰、平臺對內容的管理等,這些探索與追問從未止步。對院團管理者、戲曲從業者而言,開拓線上舞臺,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學會正確地面對流量,堅持對藝術的追求,珍惜螢幕前觀眾的喜愛,需久久為功。

(作者為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20 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