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對外出版 文明互鑒——《似是故人來》第二季對外出版發行篇殺青

發佈時間:2021-12-10 16:52:40 | 來源:在中國網 | 作者:楊亦鳴 | 責任編輯:葛蕾

中國網12月10日訊(記者 楊亦鳴) 中國網大型實景文化類深度訪談節目《似是故人來》第二季對外出版發行篇于9日殺青。中國網總編輯、《似是故人來》節目發起人王曉輝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黨組書記柳斌傑一同溯源中國對外出版發行的過去,感悟其對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現在和未來。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左)與中國網總編輯、《似是故人來》節目發起人王曉輝(右) 中國網記者 胡俊 攝

近年來誕生了《慶餘年》、《詭秘之主》等暢銷海外的爆款網路文學作品,優秀網路文學作家和優質網路文學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網路文學正邁入“生態出海”新階段,海外粉絲一邊欣賞作品一邊討論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主要方式絕大多數是靠傳統書籍的對外出版。西元八世紀的唐帝國長安,一名進京趕考的舉人在東市一家書店找到了手抄本《周禮疏》,在他旁邊一位準備去大慈恩寺禮佛的香客買了本木刻本《金剛經》。隨著造紙術的普及,紙張已經成為便宜又輕便的文化記錄工具,書店這種新興的文化載體也在長安城開始流行。而此時在歐洲,寫于羊皮卷上的書籍仍是一種奢侈品。紙張通過唐與大食的怛羅斯之戰傳到中亞的撒馬爾罕,12世紀再傳至南歐,為歐洲文藝復興打下了基礎。承載著中國文化的書籍,也隨之走出了國門。後來如《千字文》、“四書五經”,包括一些大書法家的字帖、佛教典籍,通過官方和私人贈予,來往僧人、傳教士求購,以及商船商隊等交易方式進行傳播,這種方式也成為了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外交和文化傳播活動。

柳斌傑(右)與王曉輝(左)在清華校園 中國網記者 胡俊 攝

在當下,對外出版是實現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是形成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基礎平臺。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華文化不斷的"走出去",出版在其中承擔起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毛澤東選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徬徨》、《三體》等,更多中國觀點的書籍,正在用國際表達的方式進行傳播。

柳斌傑在節目中説到:“現在我們文化出海更像是’知識供應者’。無論時代如何演進,變化的是載體、技術、平臺,而內容建設是根本,要把內容創作好,這是從古至今都不變的。對外出版貿易是個永恒發展的行業。行業內乃至公眾都應從更廣義維度去認識它。”

王曉輝説:“我國對外出版話語體系建設應以學術出版話語為骨骼,以教育出版話語為經絡,以大眾出版話語為血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訴求為內核,在’全球語境’中構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出版話語體系。”

目前《似是故人來》第二季每週二晚9點黃金檔在中國網、江蘇衛視、新浪微網志、bilibili、百度百家號、騰訊視頻等平臺同步播出。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