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圖書館》書中插圖
任疆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圖書館》一書的譯者。不久前,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舉辦的講座中,圍繞西方歷史上著名的圖書館,講述了圖書館視覺之美背後所承載的精神寄託。
對於一個人而言,圖書館意味著什麼?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説:“我心裏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在瑞士聖加爾修道院圖書館的門口寫著這樣一句話:“靈魂療養院。”這句話出自西元1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他描述的是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書房。不管是對於普通人,還是對於最有權勢的古埃及法老,圖書館都是靈魂的棲息之地,因為這裡珍藏的是人類數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困擾我們的問題的答案,抑或是一些有用的啟發。
但是,圖書館的作用又不僅限於此。在現代紙張和印刷術普及之前,智慧傳播的介質從蘇美爾人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到古埃及人發明的莎草紙,再到帕加馬王國的羊皮紙。以這些介質製作的書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購買這些書籍也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即便如此,你會發現,在西方歷史上,很多君主、教皇都鍾情于藏書,甚至耗費鉅資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到底承載著他們怎樣的寄託呢?
亞歷山大圖書館
地中海地區的文化中心
亞歷山大圖書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之一,始建於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創建者托勒密一世(西元前367年—西元前282年)。
托勒密一世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君主,他所開啟的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近300年之久。他非常鼓勵文化事業,尤其是在西元前308年親自下令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該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擁有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比擬的館藏,其中不乏珍稀書籍。比如,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手稿,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的手稿,還有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和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手稿。這些手稿和書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者紛至遝來,使亞歷山大圖書館聲名遠揚,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文化中心。
為了匯聚全天下的好書,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絞盡腦汁。托勒密三世頒布了“特別徵用令”:凡是停靠亞歷山大港的船隻,必須把船上所有的書借給亞歷山大圖書館,然後安排抄寫員將這些書籍抄寫在莎草紙上,最終把原件留在圖書館,而將抄寫本歸還原主。托勒密三世甚至對於別國的珍藏也是如法炮製,當他得知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手稿收藏在雅典檔案館時,便以抄寫副本為由,先用一筆押金説服雅典檔案館破例出借手稿,然後仿製出了以假亂真的複製件還給雅典檔案館,而把真跡原件永遠留在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正是憑藉著這些舉動,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藏量達到了驚人的近70萬卷。
當然,僅憑統治者的意志是遠遠不夠的,托勒密王朝的國王還聘請了當時著名的學者來擔任圖書館館長。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第一任館長是古希臘文學家澤諾多托斯。他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第一個校注者,我們如今看到的《荷馬史詩》很大程度上來自他的貢獻,他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按字母順序編寫詞典的人。圖書館的第三任館長埃拉托色尼(西元前275年—西元前193年)被西方譽為“地理學之父”,憑藉著圖書館豐富的地理資料和地圖,埃拉托色尼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創立了精確測算地球圓周的科學方法,還推導出一年365又1/4天的曆法。
亞歷山大圖書館還吸引了一批著名的學者館員,其中包括古希臘詩人、目錄學家卡利馬科斯(西元前約305年—西元前240年),他首創的基於書籍內容來進行分類檢索的《Pinakes》(又名《各科著名學者及其著作目錄》),可以説是谷歌、百度們的鼻祖。還有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阿基米德(西元前287年—西元前212年),他發現了杠桿原理、浮力原理,還通過理論計算出了圓周率。
埃斯科裏亞爾皇宮圖書館
見證西班牙帝國的偉大時代
1020年,哈布斯堡家族(亦稱奧地利家族)登上了歐洲歷史的舞臺。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克三世(1415—1493年)在他所有的藏書上都留下了神秘的“AEIOU”標記,這五個字母其實是“Austria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奧地利的宿命就是統治世界)”的首字母縮寫。弗雷德里克三世將他的野心隱藏在他所珍愛的書籍中,並且提醒著家族裏的所有人:只有書籍裏所蘊藏的智慧,才能夠真正實現偉大的理想。
弗雷德里克三世的理想最終在查理五世(1500—1558年)時得以實現,哈布斯堡帝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151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他將西班牙的殖民地擴展到中南美洲。隨著美洲各地銀礦的陸續發現,巨量的白銀跨過大西洋,源源不斷地運往西班牙本土。1555年,查理五世將帝國交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與兒子費利佩二世(1527—1598年)。費利佩二世繼承了除哈布斯堡家族發源地奧地利和德意志之外的全部領土,並趁著葡萄牙王室絕嗣之機,于1580年吞併了葡萄牙王國及其殖民地,從此迎來了西班牙帝國的巔峰時期。費利佩二世不惜花費重金在他的領土上搜尋和購買珍稀書籍,並在新建的埃斯科裏亞爾皇宮建造了專門的圖書館。當1584年完工時,這座集修道院、宮殿、陵墓、教堂、圖書館、慈善堂、神學院、學校于一身的建築群,讓埃斯科裏亞爾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全歐洲最傑出的學者都匯集在這裡,見證著一個屬於西班牙帝國的偉大時代。
在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大廳裏,筒形拱頂上繪滿了帶有寓意的壁畫,闡釋了“博雅七藝”——語法、修辭、辯證、音樂、算術、幾何和天文。在費利佩二世看來,要想保持西班牙帝國的強盛,就必須不斷從書籍中得到知識的給養,而頻繁地取用會對書籍造成損壞,於是,他將所有珍貴的書籍都按書脊朝內的方式來擺放,書名則被書寫在了書口上。該圖書館收藏了4000份手稿和4萬冊書籍,其中有些為稀世珍本。最古老的一本是1500年前的拉丁文《聖經》手抄本,最珍貴的一冊是用金紙刻字貼成的金書,重50千克。
100多年後,利奧波德一世(1640—1705年)和他的兒子查理六世(1685—1740年)仍然鍾情于藏書。利奧波德一世規劃了新的圖書館,但是圖書館尚未動工便因奧斯曼帝國軍隊進犯而擱置。查理六世在擺脫了土耳其人的威脅後,委任皇家建築師費舍爾·馮·埃拉赫在維也納設計了一座新的皇宮圖書館。關於這座圖書館,他有一個願景:向所有人開放,但拒絕接納不學無術之人、遊手好閒之人、喜歡吹噓炫耀之人和湊熱鬧的人。這座皇家圖書館後來成為歐洲最早的大型公共圖書館之一。
馬伕拉圖書館
神秘“讀者”世代守護
其實,早在西班牙之前,葡萄牙就建立了歐洲第一個世界性的帝國。但是後來,葡萄牙帝國逐漸衰落,直到佩德羅二世(1648—1706年)在1668年與西班牙正式締結了和平條約,西班牙承認了葡萄牙獨立。1693年,在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巴西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礦,憑藉著金礦所得1/5的法定稅收收入,佩德羅二世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國王之一。他仿傚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國王,建立了“絕對君主制”,並將他的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若昂五世(1689—1750年)。1706年,17歲的若昂五世即位,成為葡萄牙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專制君主。
憑藉著從美洲大陸源源不斷運來的黃金,若昂五世有足夠的實力復興整個國家。在軍事外交方面,他整頓軍備,擴充海陸兩軍,派兵攻打伊斯蘭世界的奧斯曼帝國。在內政方面,若昂五世下令修建了科英布拉大學圖書館、皇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皇家歷史學院和馬伕拉皇宮修道院。其中,在馬伕拉皇宮修道院中便有一座皇家圖書館。
遺憾的是,由於四大工程同時開工,而且都是追求華麗、講究排場和裝飾繁複的巴洛克建築,造成工程量過於龐大。當若昂五世去世時,馬伕拉皇家圖書館只是完成了外部建築,內部裝修尚未全部完成。後來,隨著巴西金礦的枯竭,再加上1755年裏斯本大地震,裝修工程停了下來。直至1771年,內部裝修才基本完工。1792年,宗教組織方濟各會接管了圖書館,為了遵循“清貧”的誓約,所有木製品的表面都被刷上了石灰水。雖然失去了巴洛克風格的光彩奪目,但歲月卻讓它透露出一種獨特的優雅。馬伕拉圖書館大廳的拱頂是倣照當時剛剛興起的鐵路軌道而建,頗有時代特色。在這座優雅的殿堂裏,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有一群神秘的“讀者”穿梭在書架之間,向那些有可能對書籍造成損害的小蟲發起攻擊,它們便是馬伕拉圖書館的守護神——蝙蝠。自圖書館建成後,它們就在這裡世代守護。
俄羅斯皇家圖書館
沒有任何過度的奢華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年)稱帝,開創了俄羅斯帝國,由於他功績卓著,被後人尊稱為“彼得大帝”。30多年後,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即位,她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一句名言:“再給我兩百年,我讓整個歐洲都匍匐在我的腳下。”這一切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她對知識的渴求。她博覽群書,尤其喜歡歷史、哲學、文學、法學,她與當時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交好,與伏爾泰常年保持書信往來,資助狄德羅完成了《百科全書》。她還喜愛文學,翻譯了莎士比亞的作品,甚至創作了兩部歷史劇。
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她提出要在聖彼得堡建造一座皇家公共圖書館,要“把教育的啟示帶給俄羅斯臣民”。建成後的俄羅斯皇家圖書館擁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沒有任何過度的奢華,簡練、筆直的柱子透露出一種冷酷的優雅,讓人油然而生滿滿的崇高感和對權力的恭敬。但直到1849年,皇家圖書館才正式向學生和廣大讀者開放,成為一座真正的公共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首批館藏來自總統私人藏書
與葉卡捷琳娜大帝同一時代,在大洋彼岸,新興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建造了一座圖書館——國會圖書館。建於1800年的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1743—1826年)被視為國會圖書館的創始人。他一生酷愛書籍,擁有6000多冊私人藏書。傑斐遜認為民主來源於知識,所以,當國會圖書館1814年遭遇失火之後,他用自己的藏書填補了國會圖書館的損失,使圖書館重新有了首批館藏。
後來,國會圖書館歷經幾次擴建,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擁有3座大樓的格局,其中歷史最悠久、最美輪美奐的便是建成于1897年的傑斐遜大樓。1886年,這個倣照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設計從眾多希臘廊柱式和維多利亞哥特式的設計中脫穎而出。國會圖書館的內部裝飾,集結了當時美國本土頂尖的藝術家,所有的壁畫、鑲嵌和雕刻都精益求精,細節中處處充滿著隱喻。走廊中聳立著8位智慧女神的雕像,支撐主閱覽室的大理石柱象徵著文明生活與思索。
《古登堡聖經》《美因茨聖經》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最重要的館藏,前者是15世紀中葉德國的美因茨採用活字印刷製作的最早的《聖經》印刷品,後者是同時代的巨型手抄本。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歐洲商人將包括這兩本書在內的一批珍稀圖書帶到美國,當時國會就是否購買這批圖書展開討論。有人説:“我們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沒有悠久的歷史。物質固然重要,但精神同樣重要,我們需要這樣的精神寶藏。”於是,胡佛總統批准花費150萬美元鉅款買下了這批圖書。這種對書籍的熱愛和渴求,也代表了一種文化精神。(徐蓓 整理)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