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清朝皇帝是如何看待元朝的?

發佈時間:2021-09-09 10:27:32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鄧濤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元朝和清朝都是興起于中原之外、之後統一中原和北方遊牧區域的大一統王朝。清朝(後金)在興起和入主中原的過程中,漠南蒙古是重要助手。早在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即對元朝歷史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清朝諸帝是如何看待元朝的呢?又如何將元朝歷史用以清代國家治理?

再次實現大一統

元朝上承宋朝,下啟明朝,是繼唐朝之後又一個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元明鼎替之後,明朝未能統一蒙古高原,北元政權在一段時間內同明朝並立,後來,北元政權逐步演變成為明人眼中的韃靼部。韃靼部之西為明人眼中的蒙古瓦剌部,瓦剌部是同韃靼部並立的政治力量。明天啟至崇禎年間,後金聯合漠南蒙古部分封建主擊敗了黃金家族嫡系後裔林丹汗。崇禎八年,林丹汗子額哲投降後金,後金得到大元傳國玉璽,漠南蒙古諸部基本為後金所統治。崇禎九年四月,皇太極以獲得傳國玉璽為契機,接受皇帝尊號,改國號為“大清”,改天聰十年為崇德元年。

入關之後,清廷採取多種方式先後統一了中原和藩部地區,實現了大一統。康熙三十年,清朝組織漠南、漠北蒙古在多倫諾爾會盟,確立了對漠北蒙古的統治。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封青海蒙古諸部首領為親王、貝勒和貝子,標誌著清朝開始統治青海蒙古。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統一新疆,原明瓦剌大部分地區和南疆地區為清朝所統治,清朝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作為大一統王朝,清朝在進行統一和處理朝貢時亦參照元朝歷史。入關之初,便統一了清朝的北方直省地帶,因此同西域有了直接的聯繫。西域諸部在得知清朝的聲威之後,亦遣使赴北京朝貢貿易。順治三年正月,順治帝召見前往北京朝覲的吐魯番、哈密衛各貢使,彼時,清廷在下諭給吐魯番貢使時提到,“爾吐魯番,原係元朝成吉思汗次子察哈臺受封此地,故明立國,隔絕二百八十余載,今幸而複合,豈非天乎”。在清朝看來,吐魯番在元朝時即為成吉思汗後裔受封之地,在清初恢復同清朝的朝貢關係,可謂名正言順。康熙六十年,諸王、群臣在請給康熙帝上尊號時提到:“三逆背恩,輒黨連而蠢動,六師討罪,遂次第以削平,收元季之流逋……”在彼時眾人眼中,清朝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元朝的疆域。雍正七年,雍正帝在論及“封建制”和“郡縣制”時提到:“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雍正帝強調元朝時實現了中原和“塞外”的一統,而清朝在疆域的統一上更是超越元朝。

《雍正行樂圖》中的雍正帝形象

積極維護元朝的正統地位和形象

入關之後,清朝對元朝正統的維護,首先體現在歷代帝王廟祭祀體系之中。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在帝王廟內祭祀元世祖,都有基於正統性的考慮。明朝祭祀元世祖是出於對元朝正統性的繼承,即“洪武之去遼金而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係之公”;而清朝在帝王廟內恢複元世祖祭祀,亦有正統性的考量。歷代帝王廟創立於明初,改建於明中葉。嘉靖朝時,明蒙關係緊張,故明朝君臣遷怒于元朝,將元世祖忽必烈牌位從帝王廟中撤出,“世宗朝大虜頻犯內地,上憤怒……帝王廟削元世祖之祀”,此後直到明朝滅亡,帝王廟內無元朝一席之地。

順治元年清朝入關後,有以中華正統自居的決心和姿態,承襲了明朝的帝王廟祭祀體系,在帝王廟的祭祀上體現了對正統性的關注。順治二年,清朝著手恢複元世祖在帝王廟中的地位。當年三月,禮部上奏提到:“當日宋之天下,遼金分統南北之天下也,今帝王廟祀,似不得獨遺。”清朝在恢復對元世祖祭祀的同時,增加了遼金等非漢政權的皇帝,帝王廟中非漢屬性日益增強。此後康熙至雍正朝時,帝王廟內又新增了諸多中國古代非漢民族所建立政權的君臣牌位,體現了清朝皇帝對中國古代漢人政權和非漢政權一視同仁的姿態。

關於唐宋以來的王朝正統,元明清三朝君臣有不同看法。元朝是分修遼金元三史以避免獨尊兩宋擯斥遼金,而明朝雖尊崇宋朝,但亦無法否認遼金的地位,且在正統上強調對元朝的繼承。到了清朝,清朝皇帝不僅需要面對同由女真人所建立金朝的正統問題,亦需面對同由非漢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元朝的正統問題。

元末明初人楊維楨所著《正統辨》一書認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正統,而非遼金的正統。乾隆朝修四庫全書時,乾隆帝發現四庫全書館館臣在錄入該書時,刪除了原文。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帝針對此事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正統辨》以元繼南宋正統的觀點是公正的,原因便是南宋雖然稱臣于金朝,但其繼承了北宋的正統,故遼金不能取代南宋的正統性,“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認為雖然遼金統治北方,但正統依然屬於兩宋,故元朝滅亡南宋,是繼承了正統。在乾隆帝看來,遼金不是正統,由宋至元為正統,既對元朝的正統性予以了確認,亦彰顯了宋、元、明、清四朝正統的一脈相承。此後,乾隆帝命四庫全書館館臣增補了該文。

乾隆朝修四庫全書時,清朝加強了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既對涉及後金和清朝歷史的書籍進行刪改,亦對遼金元三朝史書進行校核。乾隆帝命校核遼金元三朝書籍,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滿洲人先祖金朝女真人的形象;另一方面亦是為了給元朝正名,替清代蒙古人維護元朝的形象。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下諭提到明朝所修《元史》存在的問題,“以漢字譯蒙古文,間有語音不合處……污衊蒙古之語,亦不一而足,不可不為之湔雪”。乾隆帝命校正和修改《元史》,一方面源於是音譯不準,另一方面則是認為文中多有貶低蒙古和元朝之處。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認為《通鑒輯覽》中亦有涉及元朝和蒙古的不當用詞,提到“見前史所載遼、金、元人地官名……于對音中曲寓褒貶,尤為鄙陋可笑”,批判該書在人名翻譯上的“夾帶私貨”和不公正。

將元朝歷史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鑒

雍正朝“曾靜案”發生之後,針對曾靜等將清朝和同為非漢王朝的元朝類比進而加以貶低的言辭,雍正帝批判到:“元自世祖定統之後,繼世之君不能振興國家政事……”認為清朝的皇帝勤政愛民、乾綱在握,不可與元朝後期荒廢國政的皇帝等而視之。同時,清朝還以元朝尊崇喇嘛教為戒。“興黃教以安蒙藏”雖然是清朝的國策之一,但是清朝對喇嘛教的尊崇同元朝尊崇喇嘛教有不同之處。乾隆五十八年,乾隆帝提到:“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非若元朝之曲庇諂敬番僧也。”在乾隆帝看來,清朝對黃教領袖並非濫加封賞,尊崇黃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邊疆穩定。元朝時,由於元帝對喇嘛教的推崇和優待,喇嘛教僧人欺壓百姓,“致有詈罵割舌、毆打截手之事”,這使得元朝的喇嘛教政策為後世所詬病。也因此,乾隆五十年乾隆帝曾要求地方官不得偏袒回護班禪所派貢使,以免“使無知之徒,將以本朝或踵元季尊崇喇嘛之習”。

北京雍和宮內的禦制《喇嘛説》碑文

雍正朝時,曾靜等人持“蓋以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等觀點,對非漢民族刻意貶低和污衊,認為元朝等朝幾無可取之處。雍正帝在反駁曾靜等人時,一方面承認元朝後期確有弊政,另一方面又認為元朝前期皇帝並非無道,“如元代混一之初,衣冠未改,仍其蒙古舊服,而政治清明、天下又安……衣冠之無關於禮樂文明、治亂也”,雍正帝以元朝歷史為例,認為王朝的治亂同族屬和衣冠並無關係,而同統治者的德有關。針對曾靜等人貶低元朝的言論,雍正帝反駁道:“元之混一區宇……其政治規模頗多美德。”強調元朝曾實現大一統,在政治上也有可取之處,後人否認元朝的功績並不公道。雍正帝還以明朝君臣評價元世祖“度量弘廣,知人善任,信用儒術,立經陳紀”為例,強調即便是明人,也無法漠視非漢王朝元朝皇帝元世祖等人的善政,亦是強調了清朝同樣可將國家治理好。此外,乾隆帝曾就元朝是否為“中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遼金皆自起北方,本無所承統,非若宋、元之相承遞及為中華之主也”。在乾隆帝看來,王朝的正統性與民族無關。

此外,清朝還以元朝黃金家族身份區隔蒙古諸部。北元黃金家族在經歷明初敗局、內亂等低谷之後,到明正德初年,達延汗巴圖孟克再次統一東蒙古,實現忽必烈一支黃金家族的振興,“並青海及烏斯藏,控弦十余萬”。明末清初時,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首領大多為黃金家族達延汗後裔,而明代瓦剌即清代漠西蒙古首領為非黃金家族後裔。從後金統一漠南蒙古開始,到乾隆朝統一漠西蒙古,清朝統一蒙古諸部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在統一蒙古諸部的過程中,清朝與漠南蒙古實行滿蒙聯姻,使得該部成為清朝統治全國的重要依託,正如順治帝所言:“爾等亦世世為王,享富貴于無窮。”清朝在統一蒙古諸部的過程中,最大的對手便是漠西蒙古。清初在統一蒙古諸部的過程中,除了滿蒙聯姻之策,亦有分而治之之策。蒙古諸部內部在族源上比滿洲人同蒙古人的關係更為親近,為了淡化蒙古諸部內部的族源認同,特別是分化黃金家族後裔和非黃金家族後裔,清朝在經略北部邊疆的過程中經常通過區隔黃金家族與非黃金家族來分化蒙古勢力,進而服務於清朝的大一統。

明代蒙古黃金家族中興大汗——達延汗

雍正七年,雍正帝在動議發兵統一漠西蒙古時提到:“準噶爾一部落,原係元朝之臣仆……因擾亂元之宗族,離間蒙古……”在雍正帝看來,漠西蒙古的祖先並非黃金家族後裔,且曾離間蒙古諸部,是元朝統治的不穩定因素,亦暗示了清代漠西蒙古是蒙古各部乃至清朝統治的不穩定因素。雍正九年四月,出兵漠西蒙古的清朝北路軍統帥傅爾丹中漠西蒙古之計,為漠西蒙古軍所擊敗,僅有兩千多人順利退還科布多城。戰後清軍無力進攻,只能戰略防禦。雍正九年十一月,雍正帝下諭給青海蒙古諸部,提到:“準噶爾原係成吉思汗之奴隸,爾等俱係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撒爾之子孫……奈何甘心自屈、受制于奴隸乎……朕因準噶爾反間致書,故又諄諄降旨。”雍正帝強調準噶爾部同青海厄魯特祖先地位差異,是為了服務於當時政局,即在清朝處於戰略防禦的大背景下,希望青海蒙古不要墮入漠西蒙古的反間計之中。乾隆十九年,清廷再次出兵漠西蒙古,乾隆帝亦以黃金家族身份區分漠西蒙古準噶爾部,提到:“準噶爾本元朝臣仆,竄處西北,恃其荒遠,憑陵番部。”

清朝皇帝對元朝正統的確立、對元朝形象的維護有著多方面緣由。清朝(後金)發跡于東北地區,同蒙古諸部有著直接的聯繫,且通過聯姻、征伐等手段,滿蒙兩大政治勢力逐步實現了聯合。漠南蒙古各部首領大多為元朝黃金家族後裔,出於對黃金家族後裔的重視和對非漢政權的重視,開始重視對元朝正統的維護。清朝和元朝同由非漢民族建立、後又入主中原建立了大一統王朝,二者在面對人口占大多數的漢人時,面臨相似的統治情境,因此,清朝統治者通過維護遼金元等朝的形象和元朝的正統,以彰顯非漢民族入主中原、實現大一統早有先例的歷史脈絡。

清朝皇帝注意維護元朝地位和形象,還源於清朝皇帝相對進步的民族觀和歷史觀,即清朝皇帝對元朝的尊崇並非僅僅源於現實原因和功利因素,亦源於他們在熟稔中華歷史和接納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對非漢政權及漢族政權的公正看法,正如乾隆帝在評論梁、唐、晉、漢、周這五個由漢族和非漢族建立的政權時所言:“五十餘年,更易數姓,中華統緒,不絕如縷。”在乾隆帝看來,中國古代諸朝,無論是否是漢人政權,皆是中華統緒的組成部分,亦是中華歷史的一部分。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