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大師”萊姆
知道斯坦尼斯拉伕·萊姆這個名字的人並不多。在這位波蘭作家留下的少數影像中,他面貌和藹,目光炯炯有神,耳朵的形狀有點尖,和科幻電影中擁有超高智商的“外星人”竟有一絲神似。
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歐洲生活的萊姆,並沒有阿西莫夫等美國籍科幻作家那樣的盛名,但他一直被全世界的科幻迷、文學愛好者和影迷視為大師級人物。1972年,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以萊姆的著作《索拉裏斯星》為藍本改編的電影《飛向太空》,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一獎項也帶著這本書“飛向”世界各地。迄今為止,萊姆作品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超過3000萬冊,一共被翻譯成41種語言。
2021年9月12日是萊姆誕辰100週年的日子,這一年也被波蘭政府定為“萊姆年”。在此之前,譯林出版社推出了“萊姆文集”,其中包括《伊甸》《索拉裏斯星》《無敵號》《其主之聲》《未來學大會》和《慘敗》6本代表萊姆不同時期風格的小説作品,這也是萊姆作品第一次以文集的形式大規模被介紹到中國。
被低估的作家
大部分人知道萊姆是因為《索拉裏斯星》,但即使是這部知名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也已經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此次新出版的譯林版“萊姆文集”的責任編輯吳瑩瑩是位科幻迷,也是《索拉裏斯星》的忠實讀者。她介紹説,之前萊姆作品在中國的引進種類很少,而且不太有規律,有點像“打遊擊”。其中《索拉裏斯星》比較獨特的一個版本是花城出版社在著名的文學書係“藍色東歐”中收錄的一版,這個版本是通過波蘭語直接翻譯過來的。後來,商務印書館還出版了萊姆的一本非小説作品《完美的真空》。2014年,小説《機器人大師》被果麥公司引進,至此,中國也僅僅出版了萊姆的3本作品。
沒有過於響亮的名氣,也沒有太多的英文、中文研究資料,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萊姆是“小説家中的小説家”。劉慈欣曾稱讚萊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像力,是真正獨一無二的”。美國作家馮古內特則評價萊姆:“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像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
具有猶太血統的萊姆1921年出生於波蘭利沃夫一個富裕的醫生家庭,父母對他十分寵愛,尤其願意在教育和讀書上為他付出。高中時,萊姆的智力測驗顯示他的智商超過180,是整個波蘭南部最聰明的孩子。
成年後的萊姆在利沃夫大學學習醫學,德國佔領波蘭時他被迫中斷學業,在一家德國公司擔任工程師助手和焊工。1945年,他和家人前往克拉維夫繼續學習。在那個猶太人被大肆屠殺的年代裏,萊姆和家人醫護人員的身份,以及一些“偽造文件”讓他們幸運地躲過一劫。但“二戰”改變了萊姆的人生,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心理軌跡,他的許多朋友於1942年被送到了納粹德國在波蘭貝烏熱茨建造的毒氣室。
在事後的回憶中,萊姆承認自己養成了在理性推演和幻想中寫作而逃避現實的習慣,他認為自己早期的科幻小説都是在“擺脫戰爭記憶的重量——像排膿一樣排出它們”。在萊姆1959年發表的較早期作品《伊甸》中,對屍體、骨骼、紀念碑和防毒面具的描寫,讓人感覺和發生在波蘭的大屠殺現實十分相似,也透露著“排毒”的感覺。
大學畢業後,萊姆到研究機構做了學術助理,他學過法語、德語、一點俄語以及拉丁文,做學術助理時為了閱讀文獻又開始學英語。靠著多種語言能力,萊姆在工作中閱讀了大量的科學文件,他對當時剛剛興起的控制論——一門研究生命體、機器和組織的內部或彼此之間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大約在同一時期,為了貼補家用,他開始發表文章,1946年以《來自火星的人》一文亮相文壇,此後他又寫出一部與親身經歷相關的小説《變形醫院》。
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和寫作尺度受限等因素的影響,萊姆的寫作風格從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宣泄,逐漸轉向另一個方向:他開始通過科幻小説的構想去設計人類的未來。1956年,波蘭“去史達林化”後,出版業更加開放,萊姆的創作能力也開始爆發,他在12年裏出版了17本書,《索拉裏斯星》也在其中,他迅速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
萊姆的寫作風格比較複雜多變,人們還是能大致將其小説歸為兩類內容:一類是構想未來社會的樣貌或是探討人類面對外星人時的溝通問題,以《索拉裏斯星》《無敵號》《其主之聲》為代表;二是用幽默諷刺的筆調描寫未來社會,曲折地完成對現實的關注,比如他在1965年冷戰時期的作品《機器人大師》中,對告密、極權等現象的諷刺。
一度遠離世界科幻中心
萊姆作品的傳播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語言和地域造成的問題。科幻文學這一體例雖然在美國和歐洲都分別有所發展,但歐洲的科幻文學與嚴肅文學高度相關,而美國的科幻文學從“地攤文學”和通俗雜誌起家,其作品的傳播度比歐洲科幻文學更廣,而科幻文學史中的作品也大多以英語為主。萊姆本人雖然能熟練閱讀英語,但從未用英語創作過作品,連晚年發表在美國《紐約客》雜誌的自述都是用德語寫成。此外,萊姆的書翻譯難度較大,包含了物理學名詞、數學概念和大段的議論文甚至自造詞彙,翻譯成任何語言時都需要反覆核對。
因此,萊姆文集的引進對中國的出版人而言也是個挑戰。2017~2018年,吳瑩瑩開始著手進行萊姆文集的編輯工作,在尋找譯者的過程中,她也曾考慮是否要邀請波蘭語譯者參與。但考慮到國內波蘭語科幻類譯者實在太少,再加上萊姆的作品中充滿了哲思和“硬核”的高科技推論,她擔心使用波蘭語直譯未必會有好的閱讀效果。最後,吳瑩瑩決定採用萊姆基金會指定的幾個英譯本或者德譯本轉譯的方式,力求在文字上讓讀者更能接近這位大師。
這6本書的譯者大多是資深科幻譯者,自己也是科幻迷,他們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並定居在世界各地。比如《索拉裏斯星》的譯者靖振忠的專業是高能物理,《慘敗》的譯者陳灼在澳大利亞從事遊戲設計工作,《未來學大會》譯者許東華在美國,是電腦專業出身,《無敵號》的譯者羅妍莉的專業是東方哲學,《其主之聲》的譯者由美是在厄瓜多工作的自由職業者。
來自不同背景的譯者,在不同的書中看到了風格迥異的萊姆:羅妍莉在《無敵號》這本書中看到的萊姆是理性、客觀的,能以精準的語言構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極盡精緻地描寫機械昆蟲;靖振忠在進行《索拉裏斯星》翻譯時必須查閱大量物理和數學名詞,還要翻譯關於科學的長篇論述;許東華在《未來學大會》中看到的則是一個侃侃而談,讓人忍俊不禁的萊姆。
萊姆的博學造成了翻譯上的巨大難度。譯者許東華挑選了《未來學大會》這本書進行翻譯,起初他認為這本書篇幅最短,結果真正開始翻譯時他才發現,書中包含的資訊量十分龐大,不但語言濃度很高,裏面還佈滿了萊姆的自造詞,很多時候他必須對照英語的詞根,去請教懂波蘭語的朋友,問他們這些自造詞可能代表的意思是什麼,最後,這本不到150頁的小書,他利用業餘時間花了3年才譯完。
其實在最負盛名的時刻,萊姆也曾經闖蕩過美國科幻圈。1973年,萊姆被美國科幻協會授予榮譽會員,但這一好景沒有維持多久:博學多才的萊姆看不上以“地攤文學”起家的美國科幻文學,撰文表示激烈抨擊,認為他們的作品大都是“騙子”“垃圾”,這一行為導致美國科幻協會在三年後對他除名。
但萊姆對美國科幻文學的批評並非心血來潮,他有著自己堅定的審美和評價標準,在美國,他唯一欣賞的科幻作家就是菲利普·迪克。放蕩不羈的迪克與居家、保守的萊姆截然不同,他父母離異,自己有過多次婚姻,晚年還因為濫用藥物患上精神疾病。他的創作並非“硬科幻”,而是懷著詩意與憂傷對人類存在的本身作出詢問,文學性很強。出於欣賞,萊姆把迪克的《尤比克》翻譯至波蘭出版,但他們的友誼沒能維持到最後,精神失常的迪克認為萊姆侵吞他的海外稿費,甚至以創作風格多變為由聲稱世界上根本沒有萊姆這個人,兩人因此不再聯繫。
一個理性主義者對現實的關照
萊姆自認為是理性主義者,但他在潛意識裏對現實和人類情感也有著高度關注。在《其主之聲》的譯者由美看來,這一面的萊姆表面上是以憤世嫉俗的口吻譏諷科學共同體與官僚政治,以一種冷靜甚至是冷漠的語氣來討論人類文明層面的問題,但他的作品本質上是悲天憫人的。這種人文關懷從文字的“犄角旮旯”裏流露出來。《其主之聲》中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然而我們可以肯定,當地球的第一位使者在行星間行走時,地球上另一些人類之子們夢想的並不是這樣的探險,而只是一塊麵包。”
1982年,萊姆離開了戒嚴後的波蘭,輾轉柏林、維也納等地生活。1987年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慘敗》出版,書中透露了濃濃的、對現實社會的悲觀情緒。《慘敗》的譯者陳灼提到,這本書的標題就是萊姆本人內心的寫照,當時,整個世界面臨蘇聯解體和局勢的巨變,萊姆感到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陳灼在其中的一個部分讀出了俄羅斯文學的心境與風格,文中還有不少歐式長句,最長的一句由90多個單片語成,中間沒有標點。
20世紀60年代,萊姆在創作巔峰時期曾出版過兩部描繪未來藍圖的“巨著”——《技術大全》和《機會哲學》,分別探討了未來科學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圖景。他把這兩本書變成了日後發揮創意的點子倉庫和進行非文學創作的基礎。《慘敗》之後,萊姆不再創作小説,他在《技術大全》的基礎上寫作未來學的文章,或是創作《完美的真空》這樣“為不存在的書撰寫的書評”等實驗性作品。他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説,自己能留給後世的最重要的東西,同樣也是在智識上的奮鬥與探索。
儘管擁有極高的智力和想像力,萊姆在個人生活上始終是個簡單的人。他在自己的小説中預言了搜索引擎、3D列印等高科技場景的出現,自己卻從未學過電腦,只是用打字機寫作。1953年萊姆與妻子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他一直守著這個小家庭,生活從未發生劇烈變動。這顆以歐洲本土為基地的“超級大腦”,一直用包括科幻小説在內的各種文體探索著人類思維和宇宙的邊界,直到去世。
記者/仇廣宇 發于2021.9.6總第1011期《中國新聞週刊》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