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警惕耽改劇把大眾審美帶入歧途

發佈時間:2021-08-27 09:20:33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藝君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時代需要健康的審美觀②·文化評析】

作者:藝君(文藝理論研究者)

今年以來,由耽改劇引發的各種話題此起彼伏。從開年時炙手可熱的“耽改101”演變為如今的降調啞火,儼然成為當下耽改劇創作退熱、資本退潮的現實隱喻。

自2014年誕生於網路以來,耽改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為何?一方面,隨著耽美文學的迅速發展和網路文學商業化機制越來越成熟,耽美文學形成龐大的粉絲群體,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為耽改劇興盛的重要土壤;另一方面,女性經濟地位提升帶來女性主體意識覺醒和消費能力增強。不少作品主動投其所好,耽改劇就是典型的女性創作、以女性受眾為預設對象、以女性為消費主力的大眾文化。表面上看,耽改劇逐步弱化同性情愛,將其轉化為兄弟情、知己情,價值觀和審美向主流靠攏,在粉絲經濟的加持下也形成了從耽美文學到耽改劇的産業鏈,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似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諧局面。

但情況真是這樣嗎?

本質上,耽改劇表現的是“圈地自萌”的亞文化。但是隨著個別作品越來越火爆,耽改劇創作者越來越不甘於“自萌”。尤其是在資本逐利的商業邏輯下,為了利益最大化,製作方不僅增加投資升級創作,在行銷上更是通過捆綁主角大炒“男男CP”,佔據社交平臺話題排行榜,實際上已經將耽改劇流量化、商業化,擾亂了網路環境和秩序。如放任其發展,必然會對主流文化和主流價值産生衝擊,將大眾審美帶入歧途,導致“三觀跟著五官走”。

首當其衝的就是作為耽改劇最主要受眾群體的青少年。一項針對15至23歲女性受眾的調查顯示,動漫、影視、綜藝節目是她們接觸耽美題材作品的渠道。部分耽改劇為了吸引眼球,在畫面上突出男性肢體語言的曖昧挑逗,呈現低俗庸俗的傾向。耽改劇盛行,無疑會讓處於人生觀、價值觀關鍵塑造期的青少年産生困惑和迷失。

次生災害是耽改劇跟風創作容易引發功利心態,導致行業創作審美旨趣的偏移。耽改劇的出圈讓主演迅速名利雙收,於是有不少演員對出演耽改劇趨之若鶩。有了走流量明星的捷徑,不願意沉下心來磨煉演技,更不願踏踏實實去體驗生活。若是耽改劇繼續盛行,會更導致創作陷入追求流量話題、美顏濾鏡的怪圈。今年以來頻頻爆出有關流量明星的負面新聞,有的甚至突破道德法律底線。這些負面新聞不僅使明星本人的演藝事業毀於一旦,也給影視行業帶來損失。

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作為當下最貼近大眾的藝術形式之一,電視劇創作要始終聚焦主流受眾和主流價值觀念,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客觀上説,耽改劇之所以能風靡一時,從側面也反映了當下愛情類型劇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甜寵劇讓男女主角隨時隨地“撒糖”,有的虐戀劇靠男女之間的三角戀甚至多角戀製造矛盾衝突,有的都市劇走“霸道總裁愛上我”套路,同質化、模式化嚴重,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無形中給表現別樣情感關係的耽改劇提供了生存空間。這啟示我們,主流劇必須彰顯強大的審美引領、價值引領能力。一方面要做減法,行業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宏觀引導,建立耽改題材預警機制,把好行業價值導向和創作風向;另一方面還要做加法,做大影視精品供給側增量,主要創作播出機構要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和擔當意識,不被資本裹挾,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弘揚主流審美價值,將優勢資源投入到能夠弘揚主流價值理念、引領審美風向的創作中;演藝人員要崇德尚藝,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腳踏實地磨煉演技,以更多主題健康、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為人民立傳、為時代立像、為民族鑄魂。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26日 02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