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潘魯生:構建設計學科生態 探索新時代設計學科發展路徑

發佈時間:2021-08-24 09:47:02 | 來源:藝術與科學融合創新 | 作者:潘魯生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潘魯生,藝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當前,有四個方面構成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一是智慧變革期;二是後疫情時代發展;三是民族復興路上,設計學科到底應該怎麼辦;四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過程中,設計學科如何貢獻出中國的智慧。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設計業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的建設發展步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城市建設和鄉村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關於城市建設,提出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強調“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和合如意大漆笸籮》工藝美術(唐家路)

《一團和氣》工藝美術(張航)

今天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拐點、導向、路徑。

1、拐點:設計學科變遷中的深層次內涵。

首先,轉型拐點。我們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對我國來説是一個歷史機遇。但在智慧化社會中,設計學科面對的不只是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更多的是新興産業顛覆性革命,在這一點我們面臨很多的思考。

第二,品質拐點。在後物質時代,中等收入群體正在創造“新生活方式”。通過經濟學人智庫的統計數據,才5年的時間,中産階級的量已經達到很高的程度,這是中國的變化,經濟發展、社會變化帶來的人口紅利。

第三,人才拐點。就是中國的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劉易斯拐點”出現,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創新型人才出現短缺,這也是矛盾。創意階層的崛起,包括設計學科要培養什麼樣的新時代人才,服務創新型社會是基本的要點。我們現在很多的城市在做設計城,斯坦福大學在做“設計思維”模型,大家都在分析在創意設計的人才拐點上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第四,教育拐點。過去設計學科招生規模非常大,現在轉向內涵式發展就遇到很多問題,“雙萬計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包括“四新”帶動各種專業結構開始優化、提升。設計教育的轉型,設計學科與相關學科相互支撐、跨界融合是必然,我們談到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新醫科,他們最終需要的學科支撐就是設計學科和融合新領域學科,融合發展是關鍵。

第五,設計學科過去從被動改變到主動應變、求變,這個過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勢不可擋,如果失去機遇甚至會錯過這個時代。設計學科轉型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跨界融合的問題,還需要和人文社會科學高度融合。

《時尚智慧綠色農機》工業設計(石元伍 吳崇翔 劉志雄 張兆輝)

2、導向:設計學科聚焦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在設計學科聚焦了很多發展戰略,如何讓設計學科服務於國家的發展戰略?我們提出為人民而設計、為産業融合而設計、為鄉村振興而設計、為傳統工藝振興而設計、為生態文明而設計等導向。

為人民而設計凸顯民生設計理念,這是近幾年全新的一個理念,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時代發展的需求。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尋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這樣一個總體的發展觀。設計要回應生活、回應服務,特別是我們要關注那些為90%的人而設計的行業。民生問題是一個大命題,關於農村問題、社區問題、殘疾人問題等,這些弱勢群體誰去幫扶設計呢?我感覺需要有一批設計師為他們服務。

《爆竹》環境藝術(曹培峰)

為産業融合而設計,科教融合、産教融合、産業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現在新工科強調了科教融合,我感覺我們的設計學科更多的是要強調産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真正推動産業創新發展。産業融合是國家戰略,必定促進設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國民經濟增長點。在國家戰略當中,與製造業、數字內容産業、人居環境品質、旅遊産業、特色農業、體育産業相關的,我們的設計行業,設計學科和專業都能夠深度介入。

為鄉村而設計,鄉村振興拓寬了設計學科發展平臺。不同於西方在商業基礎上的城邦文明,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是基於鄉村為主導的文明。要強化文化責任感,樹立文化情懷。民間文藝是人民的文藝,是人民美好生活願景的鮮活反映。要深入基層、深入民間、深入生活,全面了解民間藝人生存狀況、民間技藝保護傳承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才60%多,如果到了70%,大概還有四五億人生活在農村,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上充分考慮農村環境。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戰略,生態宜居、鄉村特色文化産業、提升鄉村文化品質中需要大量的設計師。

《“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設計》(張烈、孔翠婷)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金獎作品

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我們可以看到設計師在積極地介入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設計。

為傳統工藝振興而設計,整合傳統資源服務於現代設計。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我們不要指望用西方的藥方解決中國的病根。在傳統工藝上,我們有豐富的學科資源和發展內涵,傳統工藝的造物文化、造物智慧在生活基礎、文化根基這個層面上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傳統工藝振興的基本原則就是尊重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工匠精神、激發創造活力、促進就業增收、堅持綠色發展。核心價值觀有很多的內容需要設計師去更進一步消化。

為生態文明而設計,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疫情蔓延加深了人類社會已有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生態文明是文明範式的徹底變革,可持續生活的方式不僅包括自然環境、自然生態,還包括人自身的心理環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可持續發展的17個圖表中包括消除貧困等各個方面都需要設計師介入,包括“廁所革命”、“鄉村醫療服務站”這樣的公共性的需要。

3、路徑:構建中國特色設計學科體系

學科建設要關注中國現實問題,中國特色的設計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沒有自己的學科體系,就不可能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學科視野不能太盲目的西化,學科建設不能套路化,各個院校在學科專業建設中應避免嚴重同質化。

在中國,鄉村是精神的故土,幾千年農耕文明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鄉村是美麗的家園,綠水青山、良田沃土是生産的基地,是生活的田園。鄉村也是民間文化創新創造的寶庫,民歌民謠、傳統工藝、民間舞蹈等富有創造力的匠人文化藝術樣式在鄉村。其中,傳統工藝與設計相融合,推進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還將進一步塑造中國原創、中國品牌、中國風尚,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和傳播。

《千峰翠色》國宴用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團隊)

基於中國哲學觀念的設計學科生態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西方機械二元論是“公司理論”,我們現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這是中國的哲學觀,也是一種生態觀。追求中國特色設計學科的系統觀、協同觀、生活觀、價值觀,對於設計學科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新文科語境下的中國特色社會設計學科生態體系到底是什麼樣?我個人認為應該強調以人為本,樹立生態理念、突出文化內涵、注重學科交叉。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純粹設計學。因為我們現在對很多的基礎理論、設計概念、設計原理、設計方法研究得還不深不透,所以自己的學科體系沒有建立起來。

二是學科本質的多元性、系統性、思想性也缺乏很好的認識。三個工藝美院這兩年一直在探討一個觀點:如何把中華的造物體系和造型體系運用到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模式化教學。我總感覺傳統的造型造物體系的文化內涵和我們的設計學科建設有極高的關聯度。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四梁八柱”式人才培養框架

三是應用設計學。應用設計學我們倡導的非常多,包括很多設計政策,從國家政策到地方性法規,設計的政策研究和應用不夠,再就是設計工程學、設計經濟學包括設計教育學本身。應用研究應該強調的科學性、文化性和融合性,注重設計與時代發展密切關係。在這個領域中,設計學越來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邊界開始越來越模糊,形成一個新的學科。以學科融合推動産業融合可能是今後發展的趨勢。

四是批判設計學。設計批評、設計倫理和設計生態等,這些都是重大命題。設計批評不是個體的批評,它針對的是我們面臨的現象,包括人文心理、大眾消費要全面介入才能真正形成批判設計學。批判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如果設計學科沒有像藝術學、文藝學這樣的文藝批評,在學科建設過程中會容易走偏方向。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一直倡導多元融合、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理念。學院教務處正在做“四梁八柱”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實就是一個多方面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我們需要從文化、創意設計、社會需求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同時要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研究實施卓越設計師的培養計劃。我們不僅僅要培養高端的人才,同時我們要培養解決現實問題和基礎問題的設計師。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國家産教融合青島基地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文創産業實踐實訓中心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國家産教融合基地是國家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項目,我們現在正在嘗試和地方政府合作,為青島、濟南等城市做船舶工業、時尚産業、服裝産業有關的設計。

培養目標:作為省屬普通高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一直在思考如何辦成應用型的設計院校,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我們倡導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和技術能力的設計人才。

我相信,通過學術理論的研討和藝術創作,將深入把握藝術空間的營造與民眾生活需求的關係,更好地理解標誌性文化景觀與歷史記憶、城市形象、鄉村特色、産業發展的聯繫,充分詮釋文化符號與思想觀念之間的建構作用,進一步探索公共藝術如何形成持續更新的生命力,形成城鄉文化傳承與創新、交流與互鑒的廣闊空間,從而推進藝術與生活、文化與民生、審美與社會發展的公共藝術的實踐。

教育處長孫磊教授從5個方面研究探討我們倡導的“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助教”的教學評價觀。

課程體系:構建四級培養體系。層級1:知識跨界;層級2:場域擴展;層級3:課程複合;層級4:場景共情。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藝術學科當中是一個單一學科的大學,但是在設計學科當中又是全科,如何關照設計學科相關的專業,是我們一直關注的重點。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四級課程教學體系示意圖

跨專業交叉課程群的選課模式,最近在嘗試讓視覺傳達設計、産品設計這兩個專業在課程中互相交流,最後形成複合體的知識體系。

基於知識鏈的“固定課程+功能表”式選課模式,是工作室的選課模式。包括分析市場和調研、策劃和規劃、創新設計、生産裝配建造、行銷、整體的生命週期等。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校園

最後我還想強調一下關於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問題。這幾年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一直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要服務於大的學科建設,因為設計本身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家庭的,我們要通過一個立德樹人的培養體系,把德育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樹立服務民生的設計導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國特色設計學科要立足於當下,解決中國現實問題,也要面向未來探討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有設計自信、教育自信,構建中國特色設計體系,培養卓越設計人才,這是所有院校、特別是教指委應該研究的很重要的問題。

*轉載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藝術與科學融合創新》(ISBN 978-7302580874)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