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中國民協民間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座談會在京召開

發佈時間:2021-08-27 09:14:42 | 來源: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 | 作者:張朔 | 責任編輯:謝榮宇

會議現場

8月26日,中國民協民間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針對近期文藝界、娛樂圈極少數一部分人是非顛倒、美醜不分、價值觀扭曲的亂象,個別流量明星腳下無底線、心中沒紅線的違法失德現象展開座談交流、積極發聲,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抵制。會議重溫了《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自律公約》,宣讀了《修身守正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對於進一步團結引導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辨是非、守底線、遵法紀,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堅持崇德尚藝、立德修身,追求德藝雙馨,用明德引領風尚,承擔起修身守正、培根鑄魂的神聖職責,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民間文藝工作者起到積極作用。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雁彬,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邱運華主持會議。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萬建中,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世瑜,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林繼富,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錦強,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鵑,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副主任劉德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總工藝美術師鐘連盛,中國民協硯文化專委會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吳笠谷,中國民協皮影藝術委員會主任林中華,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東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家級非遺技傳承人常弘,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東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省級非遺傳承人劉曉迪,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北京民協理事林泓魁參加座談會併發言。中國民協各處室負責人出席會議。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張雁彬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 潘魯生

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邱運華

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萬建中

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林繼富

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趙世瑜

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侯仰軍

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王錦強

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 徐岫鵑

邱運華在講話中指出:“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高度重視、始終如一、卓有成效地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共産黨的光榮傳統,也是中國共産黨的特有優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把“學史崇德”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要求,體現了對黨的優良傳統的無比珍視。中國民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積極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基本職能,高度重視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工作,于2018年成立了中國民協行風建設委員會,發佈了《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自律公約》和《新時代民間文藝工作者“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議書》,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深化道德實踐,號召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積極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建設,致力在民間文藝界形成崇德尚藝、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讓社會主義道德的陽光溫暖人心,讓文明的雨露滋潤社會。民間文藝界有著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擁有一大批德藝雙馨、行為世范的優秀藝術家,他們在藝術人生中既立意高遠,又立足平實。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這些民間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修身以敬,積善成德,明德惟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做人民的孺子牛,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他們是民間文藝界的縮影,不斷提供給我們豐潤的道德滋養。

會議現場

近期,娛樂圈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失德失范的現象,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當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線、悖離公序良俗、有違職業道德,社會震驚、人民不滿。少數從業人員缺乏基本學養、涵養、修養,一夜成名後,被市場資本裹挾,腳下無底線,心中沒紅線,其行為經過媒體持續炒作,負面影響持續發酵,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粉絲和流量體現著影響力和話語權,也意味著更高的社會責任。一個藝術家在享受高知名度的紅利時,要更加珍惜觀眾的喜愛,珍視百姓給予的信賴。守法紀、知底線、存敬畏、樹形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我們需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地亮明態度,呼籲民間文藝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履行社會責任。

與會代表一致表示,隨著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越來越受重視,民間文藝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關注,在這種社會環境中,民間文藝界應該尤為警惕“頂流”“飯圈”等現象進入民間文藝界。民間文藝工作者應該始終堅守民間立場、民間訴求、民間情懷,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藝術精神,無論在什麼年代,都要依靠傑出的技藝和優秀的作品獲得大眾認可,而不能依靠粉絲進行資本遊戲。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應堅定立心鑄魂的神聖使命,把個人的藝術創造同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結合在一起,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必修課,自尊自愛、自律自重,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

座談會上,與會民間文藝工作者代表向全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發出《修身守正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倡導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嚴於自律,常懷敬畏之心;勤於學習,提高認知水準;悉心創作,堅守藝術理想;秉持初心,踐行德藝兼修。中國民協硯文化專委會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吳笠谷宣讀《倡議書》。《倡議書》發佈後,與會民間文藝工作者代表在《倡議書》簽名板上簽名。

潘魯生在講話時強調:

近期,中國文聯召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對近期文藝界及娛樂圈集中出現的違法失德現象開展座談交流,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抓好貫徹落實,從三個方面加強民間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

一是崇德尚藝,承擔立心鑄魂的神聖使命。文藝行業的特殊性使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對社會風尚産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工作者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做出表率”。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用明德引領風尚”。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踐行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政治立場,明辨是非、嚴守底線,堅持崇德尚藝,立心鑄魂。

二是紮根人民,擔當民間文藝守護文化家園的責任。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總書記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這就要求我們民間文藝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深入基層、紮根生活、求真求實,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崇高境界,創作向善向美、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傳播社會正能量。要把更多辛勤付出、默默奉獻的民間文藝一線的保護、收集和研究者,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民間文藝優秀作品推介給讀者觀眾,把更多鄉村振興中的鄉風文明案例,更多基層民間藝人和優秀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堅守奉獻的感人事跡推介給人民大眾,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抵制只要流量不要品質的歪風邪氣。

三是服務民間文藝家,激發奉獻精神。團結服務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建設“民間文藝之家”,是中國民協的優良傳統。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持續加強服務意識,充分利用調研、培訓和組織活動等深入基層的機會,傾聽民間文藝工作者心聲,主動為民間文藝家服務,解決民間文藝工作者訴求,拓展民間藝人職業發展的路徑,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解決其後顧之憂,為其專心創作營造良好環境。完善對民間文藝家的表彰獎勵制度,完善先進典型宣傳推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優秀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榜樣帶動作用。

四是發揚學術立會優勢,加強文藝批評,積極引導規範。我們要發揮學術立會的優勢,對“飯圈”現象等産生的社會環境、運作機制、傳播規律等多方面,從社會現象、群體特徵等多角度展開深入研究,從而為剷除産生違紀違法行為的溫床、對“飯圈”建立合理的規範引導機制,提出針對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當前,我們要認真抓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的深化學習,抓實職業道德建設和行風建設具體工作,修身守正,立心鑄魂,弘揚正氣,引領風尚。

邱運華在總結時強調: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民間文藝工作者需要以近期文藝界的違法失德事件為鑒,警鐘長鳴,時刻保持清醒、自覺抵制誘惑,自尊自重、自珍自愛,努力追求好德行、真才學、高品位。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是一項意義重大、涉及廣泛、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需要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戰略任務,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將順應時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行風建設的主動性、前瞻性,研究制定引領措施,把握引領的時、度、效,積極引領社會風氣和時代風尚,發揮導向示範作用,以具體務實的舉措,團結引導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以風清氣正的民間文藝生態、良好的行業面貌和飽滿的精神狀態,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從文明演進和強國復興的大視野中審視民間文藝,以赤誠禮敬之心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煥發文化瑰寶風采,展時代畫卷、譜奮鬥華章,加強傳承保護、推進轉化創新,立足建黨百年新起點,邁進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