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聚焦我國文物工作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

發佈時間:2021-08-23 08:57:5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睿宸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原標題:文物事業改革發展迎來歷史最好時期——聚焦我國文物工作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

修復6.2萬件套國有館藏珍貴文物、追繳文物10余萬件、批准實施7000多項考古發掘項目……8月18日,受國務院委託,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文物工作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李群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文物保護法要求,不斷加強文物工作,文物事業改革發展迎來歷史最好時期。

我國目前普查登記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有76.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保單位累計達5058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7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99個。

如何保護並利用好我國豐厚的文物資源家底?

文物保護狀況明顯改善。李群表示,目前我國重點文保工程順利實施,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推進;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管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建成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庫,加強博物館藏品徵集管理,完成6.2萬件套國有館藏珍貴文物保護修復。

文物犯罪嚴查嚴辦。偵破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萬名、追繳文物10余萬件……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為築牢保護文物安全的防線交出的一份“硬核”答卷。報告顯示,公安部連續部署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發佈6批A級通緝令,通緝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嚴查嚴辦明十三陵、清東陵、殷墟遺址、錢镠墓等重大文物案件。

文物考古持續發展。目前,西沙北礁海域完成了首次深海考古試探,“南海Ⅰ號”沉船考古發掘的文物超過18萬件套,“致遠艦”“經遠艦”“定遠艦”等水下考古陸續開展……近年來,我國考古工作收穫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李群表示,目前36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設開放,科技考古、涉外考古、公眾考古快速發展,考古工作實證中華文明、傳播中華文化作用不斷彰顯。

此外,各地博物館建設既有序推進了文物保護工作,同時也成為加強公眾教育的有效手段,“博物館熱”不斷升溫。據了解,我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有5788家,其中行業博物館有825家,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有5214家。李群表示,我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準顯著提升,2019年博物館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青少年佔25%,舉辦教育活動33.46萬場。

“對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對標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文物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李群説。報告中提到,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時有發生;文物考古行業工資待遇偏低、工作條件艱苦,人才流失嚴重;文物科技創新力量薄弱,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文物保護管理利用體系有待完善。

李群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推動長城、大運河、長征文物、革命文物保護立法,鼓勵制定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此外,要出臺實施加強文物科技創新政策文件,從優化創新佈局、強化機構平臺建設、夯實人才基礎、優化管理體制機制等,統籌解決制約文物科技創新的瓶頸問題。(記者 李睿宸)

《光明日報》(2021年08月20日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