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數字中國發展史:從“追隨”到“引領”

   從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追隨者”成為浪潮的“引領者”。阿里巴巴20週年年會中,這家市值突破4000億美元的世界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如此概括其20年的發展。

3.jpg

  無獨有偶,如果把視角放大,這一關於角色轉變的表述,也曾被許多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提起。從“追隨者”到“引領者”,暗含了數字中國的發展歷程。

  世界最大的電商市場、最便捷的移動支付國度、未來潛在的最大5G商用市場……一家家企業的成長史構成了數字中國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數字經濟改變人們生活的當代史。

  數字中國的昨天:網際網路20年發展掠影

  1999年,35歲的馬雲,帶著團隊從北京返回杭州,在城西湖畔花園小區的一間民宅中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從頭開始,從零開始,建一個我們這一輩子不會後悔的公司。”馬雲下定決心,創立了阿里巴巴。

  同一年,馬化騰帶領團隊,推出了即時通信服務(OICQ),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QQ;

  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網際網路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回國籌辦百度……

  誰都不會想到,20年後,這三個人建立的三家公司有了今天這樣的體量和影響力。三家公司不僅借助網際網路技術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更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在國際舞臺上的一面旗幟——BAT。人們滑動螢幕,在家坐等快遞員到來,拿起手機跨越時空的限制面對面進行交流,甚至伴隨AI的快速發展,智慧駕駛也從幻想逐漸接近現實……

  創業之初的艱辛不言自明。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多家網際網路初創企業都經歷了一段“跪著過冬”的日子,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們“窮得連車都打不起”。彼時,馬雲仍然思考著如何把阿里巴巴建成一個百年企業,他把目光放到了全球,“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不在中國,而在美國的矽谷。”這些超前的概念,在當時那個空蕩蕩的毛坯房中響起時,有種天方夜譚的違和感。如今看來,卻是播下夢想種子的開端。

  阿里巴巴早期的主導産品是中國供應商。2003年,阿里巴巴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戰略抉擇:成立淘寶網進軍C端市場。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的老百姓開始學著用網銀、U盾在網上購買商品;線上回復諮詢、封裝包裹、填寫面單……不少創業者也把生意搬到了線上。2004年,為了解決淘寶交易中的信任問題,阿里巴巴又創設了支付寶,從商品資訊獲取到支付安全,一套完整的電商服務體系開始形成,也讓網購成為千家萬戶的生活方式。

  往後數年,網際網路發展波詭雲譎、“戰事”不斷——淘寶、百度、QQ分別與eBay、谷歌和MSN較量,最終阿裏、百度、騰訊各有所得,成為電商、搜索、社交領域的大玩家,格局初步奠定,也開始從“追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2010年前後,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前夜,人們開始為移動端而忙碌著。淘寶開始被叫作“手淘”,網購不再只局限于電腦前“買買買”,而變成了隨時隨地拿起手機“買買買”,就連如今阿里巴巴集團每季度公佈的財報裏,一直關注著一個數據——“中國零售平臺的移動月活躍用戶”;騰訊的微信在2011年面世後,人們的即時通訊也不再限于QQ……

  自那之後,PC端的風頭逐漸被移動端所取代,基於位置、基於智慧手機,人們在滑動拇指的瞬間,幾乎能觸達一切。

  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美股史上最大IPO。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喊出了“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新技術、新製造。而這也成為了近幾年網際網路江湖裏的競逐場,他們或是通過投資、戰略佈局,或是形成正面交鋒,讓網際網路江湖好不熱鬧。

  近幾年,以美團王興、滴滴出行程維、拼多多黃崢為代表的新一代創業者,也在更多商業領域嶄露頭角。此前,阿里巴巴20週年的紀念日上,馬雲“交棒”阿里巴巴現任CEO張勇,不僅標誌著阿裏的良性傳承,而且揭示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新陳代謝。

  20年過去,人們驚訝地發現,中國收穫的並不僅僅是電子商務平臺、移動社交公司、搜索引擎企業,還有越來越多包含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等場景的數字經濟體。他們服務於數以億計的用戶、消費者,數千萬的中小企業和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深刻影響和改變著經濟、社會和人們的生活。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表示,中國網際網路領域企業在過去20年中的不斷涌現,得益於始終與中國經濟同頻共振。

  數字中國的今天:動能釋放、領域拓寬

  刷臉支付、掃碼乘車、遠端看房、直播帶貨……過去20年,伴隨著電子商務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我們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數字中國影響當代人的印記。

  如今,數字化的觸角正從電商平臺、共用經濟等領域,向産業發展、城市治理等維度延伸。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認為,現在數字化動能正在從消費側轉向供給側,當今數字經濟將改變生産、服務和城市治理,“中國近些年積累的資訊化發展,為當下的工業與數字融合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浙江,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集團引入阿裏雲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匹配最優的橡膠合成方案,極大穩定了混煉膠性能,使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數字化為生産注入新動能。有關統計顯示,以智慧化、高端化、高科技化為代表的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對城鎮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二。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説,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資訊技術創新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資訊技術與産業融合日益深入,全社會對於加快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不斷提高,共識不斷凝聚,開啟了中國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新征程。

  與此同時,數字中國的發展步伐不局限于經濟領域,數字化、智慧化正慢慢向城市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拓寬。

  打官司不必跑到法院,只需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可以立案;深夜裏發現一條證據,只需動動手指,可以立即向法官提交;開庭在即,遠在異國他鄉也可以實時參加庭審……

  過去可能不敢想像這一切。但今天,中國人顛覆了世人打官司的傳統模式:拜“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賜,當事人不用跑法院,僅憑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參與訴訟的所有環節。

  這就是基於微信小程式開發的“中國移動微法院”帶來的巨變。正是這個輕巧的小程式,讓普通百姓、律師、法官在司法活動中超越了時空限制。司法界人士普遍認為,這一看起來並不複雜的創新,其作用不容小覷:它明顯地促進訴訟公正,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除了網際網路法院以及“中國移動微法院”,數字化、智慧化的觸角正向更多領域延伸。據《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政務整體水準穩步提高,數字政務指數比2017年提高32%。

  螞蟻金服方面公佈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依託支付寶APP,政務小程式接入,全國已有九成“一網通辦”政務小程式上線支付寶,過去一年辦件量超7億。全國政務服務、城市服務數字化正在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數字化也促進了政府部門內部協同效率的提升。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與阿裏研究院近期聯合發佈報告顯示,依託釘釘社交平臺構建的“浙政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政務移動辦公協同平臺。“浙政釘”已接入組織機構25.5萬個、工作群16.2萬個、日均消息185.6萬條、上線應用691個。

  馬雲表示,他始終相信阿里巴巴最大的價值不在利潤、不在規模,而是能為世界、為未來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阿裏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上全面佈局和準備,希望為中國乃至全球的數字化變革打下基礎。

  數字中國的未來:引導社會全方位升級

  “20年前,網際網路才剛剛來到中國,剛剛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20年後,數字技術影響了社會生活、商業等方方面面。”一百年來,石油推動著處在工業時代裏的世界滾滾向前。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被喻為新的“石油”。在數字變革下,大數據將引導整個社會全方位升級和變遷。

  而技術為城市帶來的改變,已經成為科學家們、技術推動者們思考的問題。

  2016年,在思考如何治理城市擁堵時,阿裏第一次提出“城市數據大腦”的概念。經過杭州市政府批准,這一項目開始在蕭山區的一片試驗區域啟動:阿裏雲的工程師們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通過智慧攝像頭“感知”的數據,調配紅綠燈時間,讓救護車輛高效通行。

  一年後的雲棲大會,“城市大腦1.0”正式與世人見面。而如今城市大腦已經對杭州420平方公里轄區實現覆蓋。通過視頻AI計算,每2分鐘城市大腦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區域掃描,自動識別40余種道路交通事件。

  城市大腦是整個城市的智慧中樞,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利用城市的數據資源優化調配公共資源,最終將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智慧。

  目前,國內外20余個城市將通過城市大腦實現管理智慧化。通過融合交警、交通、城管、環保、消防等多部門數據,城市大腦已經開始支援這些城市在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城市大腦的提出者王堅認為:“一個自然的邏輯和趨勢是,全球城市發展到今天,需要引進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這就是‘城市大腦’。中國在人類城市發展上,能夠貢獻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這很難得。網際網路是一個新的基礎設施,計算是一個新的生産力,數據是一個新的生産資料。”

  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將越來越多領域的産品流通變為數據流通,將生産演變成服務,將工業勞動演變成資訊勞動。萬物互聯無疑是未來重要的關鍵詞。

  “未來智慧城市的每個城市部件,工業智慧製造的每台機器設備和每個産品,乃至每一個零部件都會具有唯一的數字身份,這對智慧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有著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當前資訊化建設已經從網際網路+,轉向以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慧+”的階段。

  倪光南説,雲計算、大數據和AI技術日漸成熟,並廣泛應用於移動網際網路,向物聯網,包括工業網際網路延伸和覆蓋。人、機、物三元融合發展態勢已經成型,人類使用的資訊系統、移動智慧設備以及各種聯網的感測器都在源源不斷地産生和匯聚數據。

  張勇説,未來阿里巴巴集團將繼續發力三大戰略,分別是全球化、內需、大數據雲計算。全球化是未來,阿裏要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玩,幫助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生態從中國走向全世界;內需是中國經濟的未來,未來將是消費、體驗驅動的經濟,阿裏要為最廣大消費者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通過大數據創造新需求;大數據和雲計算是動力源泉,在所有行業上雲、萬物互聯時代,阿裏要持續幫助客戶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大數據驅動公司。

  在多方看來,製造業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5G技術的應用、人工智慧的落地、新能源的替代、智慧城市的治理等,正在推動跨界協作,構建新的智慧生態。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佈報告預測,2035年,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數字經濟滲透率將達到48%。數據是新的生産要素,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數字經濟,更是創新經濟、開放經濟和代表未來的新經濟。

  從傳統到前衛,從輾轉突圍到涅槃復興,未來已來到我們中間,數字中國已經成為我們追逐夢想的強大引擎。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數據激起的波瀾,已經在時光長河裏發出鏗鏘聲響,時刻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數字中國,好戲連臺。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關注】數字中國發展史:從“追隨”到“引領”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