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貨!“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9)”5大研究發現

   5月3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中國青少年宮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京發佈了《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此次報告關注哪些內容?網路傳播雜誌為你盤點!

8.jpg

  5大研究發現

  本年度的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 未成年人群體已經與“網際網路+”時代緊密相融,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的社會化影響深遠;

  2 整個社會越來越關注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運用以及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3 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已經開始多方位的實踐和理論探索;

  4 網路保護仍然是主要的研究議題和視角;

  5 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行為和運用具有群體的共性特徵,網路流行文化對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針對這5個研究發現,報告也提出了相關建議。

  1 通過網路機制、網路素養、網路法規等的體系化建設,既立足長遠,又著眼現實,統籌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保護與規制體系;

  2 基於地區發展和人群特徵推進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教育,開展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探索和實踐;

  3 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通過提升線上學習、協同創新、新技術競賽、互幫互助等方面的品質,更好地推動未成年人健康運用網際網路;

  4 重視網路流行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推進有關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價值觀引導和塑造的深入研究和創新實踐,引導和培育向上向好的未成年人網路文化;

  5 從培養“強國一代”的戰略定位出發,拓展研究視角和研究視野,加強對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基礎研究。

  未成年人面臨的4大主要網路風險

  報告認為,可從網路違法侵害、不良資訊影響、個人隱私洩露、網路沉迷成癮四個方面考察未成年人面臨的網路風險,並進行未成年人網路保護。

  1 網路違法侵害

  未成年人受到網際網路違法資訊侵害的風險正在不斷加大,類似“暗網”這樣的數字網路和加密數字貨幣則為最惡劣的剝削和虐待形式提供了條件,包括拐賣兒童和“訂制化”的網路性侵兒童行為,網路上的惡意攻擊(如威脅、辱罵、勒索等)現象越來越成為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

  2 不良資訊影響

  包括性、色情和暴力等非適齡的圖文影像,宣揚自殘、自殺、厭食等不健康行為或危險行為內容,以及某些含有種族主義、歧視或仇恨言論的內容等。網際網路使這些內容更加容易地暴露在未成年人面前,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3 個人隱私洩露

  隱私受到侵犯是未成年人在用網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隨著社會網路化和資訊化的普及,未成年人相關數據被大量採集並通過網路獲取、儲存,有關方面對隱私數據洩露風險的防控不力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4 網路沉迷成癮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有著複雜的原因,比如,未成年人自身好奇心強、自製力弱、渴望得到認同等心理特點使然,相關方對未成年人網路沉迷的規範管理、合理引導、預防治療不夠等。

  未成年人網路文化7大關鍵詞

  報告指出,“萌喪佛土”等成為未成年人網路文化關鍵詞。

  1 網路萌文化

  “萌”一詞原意發芽或描述事物開端,當下則更多被用作美好、可愛、青春。“萌”文化可以理解為與主流文化相對應的未成年人亞文化之一。網路中,鮮活、生動的萌化文字表達或可愛視覺符碼,造就了大量的文化熱點。

  2 網路喪文化

  喪文化,指代流行于青年群體中帶有頹廢、悲觀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是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對陷入頹廢和絕望的一種自嘲。

  喪文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客觀原因與大眾心理,也展現了未成年人的表達慾望與旺盛表達能力的另類體現,是當代未成年人的“精神勝利法”。 “喪文化”之所以成為流行文化現象,原因主要包括未成年人在虛擬世界“微時代”的情緒感染,導致自我認同異化,從而“主動污名化”。

  3 網路佛係文化

  “佛係文化”是當代青年網民“對抗不屬於他們的社會的武器”。和喪文化相似,“佛係”的包裝也是未成年人自我諷刺,甚至“主動污名化”的認同標簽。

  “佛係”文化對當下社會現象具有解釋力,因為它應景式地表達出了當下未成年人的社會心態和生存狀態。

  4 網路粉絲文化

  相比上述網路文化,粉絲文化是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現象,“fans”趣譯為“粉絲”,指未成年人對於偶像迷戀、追隨、不計回報的付出。伴隨網際網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及網路社群的不斷發展,粉絲團體及粉絲參與的方式也不斷豐富。

  5 網紅文化

  網紅文化是粉絲文化在網路空間的延伸。“網紅”成為網路文化景觀中獨樹一幟的元素已有時日。

  在“網路紅人”的網路現象中,短視頻與直播的崛起和走紅為網紅的推廣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技術條件,同時,網紅輸出和變現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

  6 網路土文化

  土味文化是2018年新出現的網路文化現象。

  土味文化能夠在年輕人中間流行,首先因為新鮮,其次因為土味文化有一種紮根于土地的真實,再次因為偏喜劇風的內容滿足了年輕人被逗樂的開心需求。它以直接甚至粗暴的方式反映了底層的生活,讓未成年網民看到巨大的社會反差。

  7 網路流行語文化

  網路流行語即網路中的流行語言,包括網路詞語、短句等,與其他網路文化現象有所關聯,有些産生於上述文化現象。網路流行語文化不僅是文化現象的映射和文化心理的濃縮,也反映了社會心態。

  報告概況

  該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主持的“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項目最新成果,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基於課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對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保護與規制體系進行綜述報告。

  第二部分

  主要報告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規制體系和政策法規情況,既有宏觀視角上的規制政策方面的分析,包括對全球未成年人網路規制的分析梳理,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的相關政策的發展及闡釋,也涉及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網路隱私權問題、2018年未成年人網路侵權案件的深度剖析等。

  第三部分

  主要結合當前網際網路生態,探討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和網路文化:網路素養層面,梳理了發達國家和我國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的實踐探索;網路文化層面,探討了當前未成年人特有的網路文化現象、短視頻學習潮流以及未成年人虛擬社交與虛擬身份之間的互動等熱點問題。

  第四部分

  主要是年度數據調查報告,涉及的區域包括北京、廣東、河南、澳門等地,涵蓋的內容包括未成年人網路安全、網路使用動機、新媒體運用狀況、網路閱讀等方面。

  此外,報告還關注了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專門立法、網路隱私洩露與未成年人安全及發展、遊戲社交對兒童的影響等問題。

  據悉,該書是第五部青少年藍皮書,全書結合本年度區域最新數據分析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新情況、新特點,針對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保護和規制的不同主體、不同側面,對未成年人的網路使用、網路安全、網路文化、相關政策法規等進行了建設性思考和研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幹貨!“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9)”5大研究發現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