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浙江公佈一季度經濟運作數據。其中,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的8.9%。
從2014年提出“七中心一示範區”建設內容,成為浙江省資訊經濟示範省,到2017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發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對此表示,近年來浙江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數字技術對産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已成為浙江“兩個高水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如今的浙江,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數字經濟隊伍不斷擴大、數字經濟吸納能力顯著增強、數字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一幅數字經濟發展新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産業數字化深入推進
資訊通信産業技術不斷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充足的數字技術、産品和服務支援,奠定數字經濟發展堅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浙江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騰飛的先發優勢,一躍成為國內數字經濟的領頭羊。
傳統民營經濟大省自此有了新名片——數字經濟先行區。特別是在明確將發展數字經濟列為“一號工程”後,浙江各地開啟了數字經濟新征程。
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借資訊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彎道超車,後來居上,挖到了資訊經濟“首桶金”,其資訊化發展指數三年連續保持浙江省前5名,2018年財政收入更是首次突破600億元,繼續領跑浙江省。余杭區經信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余杭這塊土地,以阿裏係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已經逐步在余杭構建起以企業為核心的産業生態圈,大企業帶動和溢出效應凸顯。
在嘉興,當地用全新的規劃擁抱數字經濟的新變革,把整座城市作為完整的城市實驗室,以大開大闔之勢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現代城市發展、治理體系的融合發展。
在義烏,牢牢抓住資訊光電産業這一優勢産業,組織企業上雲培訓,推進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區建設,數字經濟産業的規模逐步提升,為全市資訊經濟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去年義烏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産值達80億元,增加值增速超過270%,充分展現了數字經濟強大的産業引擎。
今年一季度,浙江省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4%、9.2%、10.4%和9.4%,專用設備、儀器儀錶、電腦通信電子、電器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4%、17.2%、16.4%、13.8%、11.8%。
王美福表示,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成績喜人,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浙江數字經濟內在動能已有相當能量。
數字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從浙江到全國,從簡政放權到“數據跑腿”,“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引人注目的“浙江樣本”。作為浙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最多跑一次”改革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帶來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日,在杭州市下城區出入境接待大廳,記者又親身體驗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便利。只需要一張身份證,然後在大廳的自助服務機上填寫個人資訊,拍照、取號、排隊,從記者進入大廳到辦理完結,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平均一個人的辦理時長不超過10分鐘。
“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的是部門裏的數據孤島、突破的是部門間的行政隔閡,有效實現了政務資訊資源的共用和業務協同。如何使“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這背後,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援。
2014年,浙江電子政務建設實行“雲優先”戰略,建設電子政務“一朵雲”,為浙江省電子政務和公共數據的整合奠定了基礎。同時,浙江還著力構建政務服務“一張網”——浙江政務服務網,並公佈了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政府責任清單,即“四張清單一張網”。
以“四張清單一張網”為引領,浙江省搭建全省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架構,建成覆蓋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政府部門的浙江政務服務網,形成了浙江省事項清單統一發佈、網上服務一站匯聚、數據資源集中共用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
而在具體業務辦理的過程中,從電子簽名、存證保管到資訊保護,同樣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援。以戶籍辦理為例,按照以往流程,無房證明只有去房管部門蓋章才能生效。但有了電子印章技術,不僅是無房證明,房産證、結婚證、社保證明等,也都可以在政務服務網上直接下載。
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等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5%;1~2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6.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的10.9%。王美福介紹,這樣的增速在全國範圍內排名第二。
記者在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中看到,2018年各省市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均超過20%,其中浙江數字經濟對GDP的佔比超過了40%,僅次於北京、上海、廣東、天津之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浙江數字經濟澎湃動力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