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叫停這類“暴富生意” 已處理違規主播25萬人

   “各位觀眾,今天零下4℃,我穿著T恤即將跳入冰冷的河中。”這是來自四川、在柯橋打工的小李留在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2.jpg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網路直播平臺收到越來越多網友的追捧。

  然而,最近發生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的一次直播,卻讓生命成為“秀場”,把娛樂演繹成了悲劇。

  熱氣騰騰的一桌好菜,擺盤拍攝之前,誰也不許動筷;摩肩接踵的旅遊景點,依然有人保持微笑,拍攝“打卡視頻”;走進運輸高峰的機場、車站,拿出手機拍一段“現場直播”……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似乎越來越常見。通過小視頻分享日常生活或搞怪創意,普通人也能收割大批粉絲,甚至一炮而紅,受到明星般的追捧。

  “星途”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直播不規範 親人兩行淚

  近日,在紹興市柯橋區迎駕橋路與湖中路交叉口附近的三江大河邊,年僅29歲的小李跨越護欄,縱身一躍跳入河中,不幸發生意外。而小李這麼做的目的,竟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直播節目“漲粉”。

  河護欄與河面大概有2米的落差。河道水位非常淺,只有30釐米左右,僅到成人的小腿部位。目擊證人黃先生聲稱:“小李是一頭栽下,突然從河護欄上跳下。開始一兩分鐘內,他還不時從河中探出頭來,約5分鐘後,就突然沒了動靜。”

  周圍路人緊急撥打了120求救電話,紹興市中心醫院的救護車隨即趕到,但悲劇還是發生了。負責急救的周家吾醫生表示,由於事發河道水位非常淺,李某跳河後或許受到石頭等硬物的猛烈撞擊,導致顱內出血,繼而昏迷,最後窒息死亡。

  目前,警方已聯繫死者家屬,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全民網紅時代”下限到底在哪?

  小李的悲劇雖屬偶然,但伴隨著網路直播興起的直播亂象,卻不得不引起人們關注。

  去年風靡網路的“炫富摔”,引得各大主播紛紛效倣。而浙江台州路橋的一名女主播為博人眼球,卻公然將車停在斑馬線上,匍匐在路面玩起了“炫富摔”。不僅干擾了他人正常通行,更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最終把自己“摔”進了派出所。

  而去年發生在杭州濱江區江邊公園粉黛花海的現象同樣令人氣憤。

  花農精心培育三年的粉黛花海被蜂擁而來拍攝的人們肆意踐踏。僅僅開花兩周,管理部門就不得不將花海全部割除。不少主播邊踩踏邊直播的行為引發網友一致撻伐,直呼:“你們的素質配不上這片花海!”

  去年7月,浙江麗水慶元警方還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特大網路賭博案件。令人驚訝的是,賭博平臺的推廣方式竟然就是網路直播。涉案推廣人員每天在直播平臺上關注熱門網紅主播,並瘋狂給他們刷禮物,通過主播的熱度傳播賭博平臺的資訊。

  更有甚者,今年1月6日,在濟南章丘,六名主播為了博人眼球,提升人氣,竟然身著日本侵華時期軍裝招搖過市,準備直播跳搖擺舞。附近的群眾發現並勸阻無效後,向章丘城關派出所報警。隨後,六人因涉嫌擾亂社會公共秩序被治安拘留。

  嘩眾取寵似乎成了“走紅的捷徑”,罔顧民族感情、視生命為兒戲,一個個悲劇、鬧劇的産生,令人不禁思考:網路直播的下限到底在哪?

  據悉,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重點網路文化經營單位自審資訊多達1410萬餘條,刪除違規資訊103萬餘條,處理違規主播25萬名,封停賬號38萬個。

  網友:“低俗流量”註定沒有未來

  針對部分網路主播無下限的“奇葩事”,網友們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網友牧羊人:直播平臺方便每個人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本來是一件好事。直播是個人權利,但前提是不能影響他人甚至社會。粉絲群體龐大的博主要有社會責任感,有選擇地發表作品。

  網友CYCY:大浪淘沙,靠博眼球和惡趣味換來的流量註定不會長久。新鮮感過後,只剩低俗和尷尬,觀眾最終也不會為“三俗”買單,都會用腳投票。

  網友甜豆先生:奉勸想“火”的博主們,成功沒有捷徑。與其製造一堆流量垃圾,不如沉下心來精心策劃,好好打磨作品。

  也有網友指出,奇葩網紅層出不窮的根源在於背後的低門檻、高收益的“網紅經濟”。

  無論是靠兩條眉毛“走紅”的房産仲介小吳或是收入比肩一線明星的“頂尖網紅”,都是當下“網紅經濟”反射出來的社會縮影。對於某些一心走紅的主播來説,粉絲與金錢被直接劃上等號,無所不用其極也就不難理解了。

  主播“無腦”吸粉,看完你笑了還是哭了?

  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網紅”已經從一種現象變成一門生意。在很多網友看來,“網路主播,每天唱唱歌,跳跳舞,講幾個段子,年收入就有百萬千萬元。”

  這門暴富生意,沒有技術門檻。但如何吸引更多粉絲關注自己,把直播流量變現金?這就需要他們將自己炮製成“網紅”,讓觀者叫好打賞。這,正成為直播間時常誕生奇葩事,把別人不敢幹的胡鬧事表演出來,讓觀眾哭笑不得、噓唏不已,抑或憤怒難耐的主要原因。

  1月底,我國首部《網路直播標準》頒布,法規的出臺,標誌網路被納入一個綜合性的治理體系框架,對其形成有力約束。當然,對直播平臺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對內容審核作出底線規定,積極正面引導用戶。

  當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成了“吸粉”手段,無視生命和法律的莊嚴存在。這一齣出鬧劇,最終都以悲劇收場。悔不當初,甚至都還來不及後悔,“主播”們為此了代價。我們在看這類直播的時候,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浙江叫停這類“暴富生意” 已處理違規主播25萬人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