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網際網路治理的這些創新 給你的"買買買"帶來什麼改變

   繼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之後,浙江網際網路治理又有創新舉措。10月19日,浙江省市場監管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正式啟用,標誌著全國市場監管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創新試點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發熱.jpg

  網際網路經濟呼喚新監管模式

  以電子商務、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新經濟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網路交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消費,釋放了活力,但售假、消費欺詐、虛假宣傳等涉網違法案件也急劇增長。2016年,浙江工商(市場監管)受理網路消費舉報投訴16.5萬件,2017年突破20萬件。

  網路的跨區域、虛擬性,違法行為蹤跡難尋、證據易滅失等客觀因素,造成涉網違法案件發現難、落地案、取證難、執行難,傳統的市場監管模式已無法適應網際網路監管的要求。

  浙江是網際網路發展重地,電子商務高度聚集,“網際網路法院”的成功實踐,啟迪著浙江作為網路大省的市場監管執法模式創新。

  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創新網際網路治理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在出席平台啟動儀式講話中表示,開展網際網路執法辦案是市場監管主動適應網際網路發展大趨勢的重大機制創新。通過讓網際網路技術充分融入市場監管執法工作,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流程優化、處理智慧、處置高效的作用,構建便捷、低成本的網路案件查處機制。

  從去年開始,浙江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先後開展了五六十場的調研和座談,從可行性起步,對網上辦案的可能性、現實性、操作性進行調研。經過15個月的探索,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正式上線。

  借助資訊化手段,對傳統的執法辦案模式進行流程再造,浙江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加速市場監管綜合執法職能的有效整合,探索案件執法的全程網路化管理,有效破解傳統涉網案件發現難、落地案、取證難、執行難和案件成案率低的難題,真正實現傳統監管到智慧監管的有效轉變。

  線上執法,當事人“零在途時間”

  通過現場演示可以看到,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技術感“滿滿”。據介紹,平臺將人工智慧、自動化辦公、電子簽名等技術,巧妙應用於舉報案件的處理。通過大數據技術精確定位、精準溯源,執法機關既能夠及時制止、查處網路違法違規行為,也能夠及時識別、快速處理和打擊各種濫用訴權、消耗政府資源的惡意舉報。

  與此同時,廣大經營者可以零距離響應政府檢查,“一次也不用跑”,大大降低營商成本;政府部門也可以線上完成有關行政執法程式,行政成本顯著降低。所有舉報案件的處理,不再需要依賴傳統的“住所”等物理條件,當事人參與的任何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接受處罰。

  據統計,在3個月網際網路執法辦案平臺試點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已完成了2000多起舉報案件的處理,超過了過去3年時間處理的案件量。其中,70%以上的輕微違規或者瑕疵行為,實現了線上教育指導和自查自糾,政府、商家、平臺之間以近乎0成本的優勢,處理所有需要協同響應的事項。

  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長張雪林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通過監管部門與網路交易平臺的充分協作,攜手共治,形成行政執法法律震懾和平臺規則約束的疊加與同步,對不法分子和違法行為形成高壓態勢,壓縮違法空間,凈化網路環境。而對於成交量極少、主動消除或主動減輕後果等輕微違法行為,多以行政告誡、責令整改等措施,化解消費糾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浙江網際網路治理的這些創新 給你的"買買買"帶來什麼改變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