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年關過春節 浙江獨特年俗帶來滿滿年味

   不管是滿街挂起的紅燈籠,還是其樂融融的團圓飯,或是小朋友們從頭到腳穿起的新衣裳,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散發著喜慶歡樂的氣息。

u=1209379663,1815235628&fm=11&gp=0.jpg

  
  都説現在年味兒一年比一年淡,其實在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那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年俗如今卻依舊鮮活,而那些在現在看來有些“奇葩”的年俗,也一年年地撐起著熱鬧的年味,寄託著大家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2017年春節,作者走進浙江的新年,一起找找那些特別的“年俗”,感受一番各地藏在特色年俗以及美味中的獨特年味。
  
  桐鄉:祭神儀式中的美好嚮往
  
  在桐鄉的農村地區,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戶戶便都忙開了,每家都會仔仔細細地打掃衛生,桌椅、灶臺,全都拭擦一遍,寓意把這一年的邪祟掃除,迎接新年的到來。主婦們拿出已經精心腌制好的豬頭、醬貨洗凈蒸熟,燒出豐富多樣的菜品,男人們忙著佈置祭神用的各種道具。這在當地的土話中叫做“拜年菩薩”,一般都在大年三十吃過午飯後開始。
  
  過年祭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知起源於何時,它的形式也一直在變,不過如今農村祭神儀式早已不是愚昧的迷信,更是一種年文化的呈現。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來年的期盼。
  
  除了祭神,在除夕團圓飯後,還有接灶神的儀式,到了年初五則有迎財神的儀式。
  
  東陽:新年“抲年鬼”討吉利
  
  春節期間,祭神、祭灶等習俗都與傳統的對神仙的信仰有關,在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則有一種自唐朝起便有的“抲年鬼”風俗。
  
  “抲年鬼”者,都為街頭乞丐或無業遊民,頭戴一頂武狀元帽,臉挂一串紅鬍子,手執寶劍,腰係鐵索,打扮成鍾馗的樣子,挨家串戶地進行吆喝抲鬼。主演者吆喝一句,隨從者接應一聲“抲”,這樣邊演邊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怪抲完斬絕。
  
  這個習俗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各家各戶歡歡喜喜“抲年鬼”迎新年的同時,還會給予鍾馗扮演者相應的謝情報酬。
  
  天臺:一碗五味粥祈禱“五福”
  
  在天臺,年味兒多隱藏在各種當地的美食當中,其中最特別的要數大年初一的五味粥。
  
  每年大年初一,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所有天臺人都要吃一碗五味粥。五味粥是由白米、紅棗、豆腐、番薯、芋艿五種食品合煮的粥,大年初一喝一碗便是祈禱新年“五福”降臨人間,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年到頭,百姓能安居樂業。
  
  而到了正月十四,與別地吃湯圓不同,天臺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則會開始吃“糊辣沸”鬧元宵。
  
  溫州:“分歲酒”開懷暢飲盼吉祥
  
  溫州人常説,“除夕晚上的吃,初一的嬉”,可見過年時分歲酒對於溫州人的重要程度了。溫州的分歲酒在選擇菜色、擺盤上都格外講究,可以説是“高腳紅碗冷盤十道,道道有講究;精挑細選熱菜十盤,盤盤有説法。”
  
  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在溫州,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儘量辦得豐盛些。
  
  而吃過了分歲酒,大家便開始自尋娛樂,往往都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紹興:社戲聲聲“闖”年關
  
  紹興人每一個大年都要“闖”年關過春節。所謂的“闖”年關,首先是備足年貨,年糕、蛋卷、米糕……應有盡有。
  
  紹興過年也要祭祀,紹興的祭祀在當地也稱“祭福”,每逢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都要設食供奉灶神2天。
  
  在魯迅的文章裏,“遠遠地看起來”卻“自有他的風致”的社戲是他童年時快樂回憶之一。如今,過年期間看社戲依舊是紹興人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到了過大年,戲團在湖中央搭起戲臺,熱熱鬧鬧地表演起來,這也是用以酬神祈福。
  
  舟山:拜“墳頭歲”記挂祖先
  
  在浙江許多地方,大年初一都要走親戚、拜年。而在舟山,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而要去拜“墳頭歲”,懷念已經逝去的祖先。
  
  初一早上,一家人上山到祖宗墳頭祭奠,需背上鋤頭畚箕,帶好供品,供品多為水果、糕點。到墳頭擺好供品,點上香燭祈禱幾句,一般是“請祖宗大人,保祐闔家平安”等,祭奠完畢,還要在墳頭上灑上土,打掃墳墓周圍的雜草。
  
  而由於舟山臨海,許多習俗也與大海有關,特別是以打魚為生的漁家,更是有約定俗成的過年習俗。每年正月初四,魚行要請漁家吃“世飯”,魚行主在年三十前便要預先發出“恭賀新喜”的年帖,並預約吃“世飯”,將與本行有關係的或將發展新關係的漁戶,請來吃飯。(來源:綜合浙江線上)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闖"年關過春節 浙江獨特年俗帶來滿滿年味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