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浙江省邀請,由22位駐華使節和高級別外交官組成的駐華使節團赴溫州、台州、嘉興等地參訪交流。
來到鹿城區山福鎮驛頭驛陽村,他們親身體驗浙江美麗鄉村的現代化發展、感受著濃郁的鄉村文明氣息,不禁發出連連讚嘆。
格瑞那達駐華大使馬岩感嘆道:“我很好奇,一個小鄉村,是怎麼做到的?”
要解答駐華使節的疑惑,得從溫州大力推進“千萬工程”,持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説起。
小鄉村的蝶變
近日,走進山福鎮驛頭驛陽村,鳥聲啾啾、水聲潺潺,迎面而來的是一派自然與人文、古韻與現代交織的和美鄉村新風貌,引來駐華使節團舉起手機拍個不停。
一路參觀健康雲診室、中國加彭友誼館和鄰里中心等鄉風文明示範帶。格瑞那達駐華大使馬岩感嘆:不論是河流沿岸還是村莊道路,都呈現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整潔度,人居環境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很豐富。在小鄉村中如何做到這些,讓他十分好奇。
映入駐華使節眼簾的動人風景,是溫州各地持之以恒推進“千萬工程”,促進鄉村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的縮影。
與各地很多小山村一樣,曾幾何時,驛頭驛陽村也同樣面臨著土地資源荒廢、産業發展受限等鄉村發展的共性難題,一度讓這個自然環境優美的古村面臨重重困難。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驛頭驛陽村整合程朱理學中的“二程文化”,以及“古驛文化”“僑文化”等文旅特色資源,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村莊顏值高了,進而吸引大量城區市民到村裏遊玩消費,每年遊客量超15萬人次。
從“環境美”到“心靈美”,驛陽村還持續為美麗鄉村注入了美麗靈魂,引導廣大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涵養文明鄉風。該村每個月開展美麗庭院評比,在村民微信群中投票選出最美十戶予以表彰,在村裏掀起了一股比美風潮,更是激發起驛陽人力挺家鄉發展的熱情。
把村裏事當家裏事。驛陽村的能人還捐資成立了環境基金,形成了“美麗庭院、戶戶爭創”的新景象,長期以來,該村華僑捐款捐資累計超過1.1億元;村裏老人每月掏200元就能吃好的鄰里食堂,食堂每個月15日還會舉辦“集體生日會”;村裏還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贈送智慧健康手錶,可以實時定位監測心率、血壓、步數,讓子女可以通過手機共用老人的健康數據,一旦出現指標異常情況,可以一鍵緊急呼救,社區醫生也會第一時間電話問詢提醒等等。
文明鄉風擦亮底色
有專家評價,驛陽村蝶變奔共富的最大亮點,就是堅持由表及裏、塑形鑄魂。在造就美麗鄉村的同時,不斷挖掘鄉村文化,傳承文明鄉風,持續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好的鄉風是推動鄉村産業興人氣旺的‘營商環境’。”溫州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溫州縱深推進“千萬工程”,尤其注重在滋潤人心、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設“軟體”上下功夫,近年來專門出臺了《溫州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經費補助管理辦法》等規定,鼓勵各地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因地制宜,激活鄉村治理內動力。
遠不止驛陽村,現如今,走進溫州廣袤農村,可謂“滿眼皆美景,抬頭見文明”,尤其三點變化顯而易見——
村莊變得更有形有魂。良好的環境是業興人和的前提,溫州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因地制宜挖掘鄉村文化,全域建設美麗鄉村,由內而外改變了廣大農村的人居環境。如平陽鳴山村,原本一派破敗古村的景象,通過全國文明村創建,如今實現華麗蝶變,該村“非遺夜市”集非遺展示、展演、體驗、文創、美食于一體,日均遊客量5000余人,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鹿城七都樟裏、藤橋小岙等地,也從“荒地”變“花園”,成了著名打卡地。
村民變得更彬彬有禮。溫州打造“浙江有禮 甌越先行”鄉風文明特色品牌,廣泛運用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激活鄉村治理內動力,使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日常,農民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升,形成鄉村文明實踐有禮矩陣。尤其移風易俗,是溫州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的“重頭戲”。作為全國移風易俗工作試點城市,溫州把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大刀闊斧整治婚喪禮俗大操大辦、佔道搭棚等陳規陋習。“從講排場、比氣派,到比文化、比家風,如今的農民談吐更文明瞭,鄰里關係更和諧了。”鹿城區山福鎮驛頭村村民吳小勇對此深有感觸。
生活變得更有滋有味。溫州全方位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元一體化水準。在如今的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遍地開花,村裏的圖書館、咖啡館、藝術館也越開越多,各類鄉村文體賽事如火如荼,志願服務隊伍也不斷壯大。比如平陽懷溪鎮垟底村,通過培育鄉村特色,整合資源優勢,修建了蕃鴨文化廣場,定期舉辦番鴨美食文化旅遊節,盤活了田園風光,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閒旺地、創業熱土。
文明示範帶串“珠”成線
11月2日,溫州召開全市文明辦主任會議暨鄉風文明建設培訓班,其中反覆強調的一項重點任務:“全市各地要高標準打造鄉風文明示範帶建設”。
目標路徑再清晰不過。那就是通過“點上出彩”“連線成景”“面上開花”,以鄉風文明示範帶這個新載體最終實現全域文明。
打造鄉風文明示範帶,溫州此前也有過不少成功實踐。
比如平陽縣以村為節點、以鎮為樞紐,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內涵,高水準打造“浙禮塘河”“十里碧溪”“情懷溪山”3條鄉風文明示範帶,從生態環境、移風易俗、文明創建、特色文化、道德風尚、産業振興等方面加強聯村共建共治共育共用。
其中“浙禮塘河”示範帶中鳴山、湖嶼、上林垟、周垟、四都、萬都等村結合本村特點,分別以“學有禮”“信有禮”“敬有禮”“樂有禮”“幫有禮”“親有禮”為主題,展現浙風十禮新時代精神文明面貌,打造共同富裕文明村建設標誌性成果;“十里碧溪”示範帶則是以懷溪番鴨産業為龍頭,每年銷售番鴨15萬隻,營業額超2000萬元,配套周邊鳳垟、金源、畬龍等村釀製紅粬酒、種植時令蔬菜、生薑等上下産業鏈全面發展,帶動500多名農戶增收致富。
此外,瑞安市在曹村、馬嶼、湖嶺形成三條共建共用、各具特色的示範帶;洞頭區培育蘭草馨香鄉風文明地域品牌;蒼南縣打造“山水之間·禮遇橋莒(jǔ)”鄉風文明示範帶等等。
下一步,溫州各地還將結合各自特色打造了一批群眾有感可推廣的示範帶。以點帶線、以線拓面,推動全域鄉風文明建設。同時聯動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等工作,實現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三個美起來”。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殷誠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