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軟聯通”提質,大灣區邁向深度融合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軟聯通”提質,大灣區邁向深度融合

2025-04-03 14: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協同發展,加快規則機制“軟聯通”是關鍵突破口之一。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大灣區軟聯通諮詢服務中心河套工作平臺(以下簡稱“河套工作平臺”)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啟用,通過提供市場準入、標準認證、智慧財産權等領域的“一站式”服務,破除粵港澳三地制度差異壁壘,推動建立大灣區統一服務標準與管理規範。隨著粵港澳三地規則機制深度銜接,大灣區“軟聯通”更加“絲滑”,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加速創新要素流動

作為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建設大灣區市場“軟聯通”平臺的重要載體,河套工作平臺立足河套區位與政策優勢,整合跨境政策諮詢、資源對接、國際規則護航等功能,提供技術性貿易措施政策服務,為港澳及國際投資者提供全生命週期支援,助力企業融入全球競爭。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套工作平臺的落地,標誌著大灣區在規則銜接、要素流通、跨境服務等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我們整合市場監管相關職能,創新提供‘灣區註冊’‘灣區標準’‘灣區認證’等制度銜接模式。未來將推進制度創新成果轉化,構建跨境服務生態圈,連結粵港澳三地技術、資本、人才要素。”該負責人説。

近年來,廣東加快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圳市在河套合作區先行先試,已率先落地建設跨境公證服務窗口,推廣新興行業經營範圍目錄,企業開辦錄音錄影“雙錄簽名”等創新舉措。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建設大灣區“軟聯通”平臺,建立粵港澳市場準入合作機制,與澳門法務局、澳門招商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協議,協同推進“跨境通辦”,推動粵港粵澳投資雙向便利。

數據顯示,2024年,超過2.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廣東,同比增長19.13%,新設數量創5年新高。隨著河套工作平臺的正式啟用,粵港澳三地將進一步突破制度壁壘,加速創新要素流動,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深化司法交流合作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離不開高水準司法的保駕護航。近日,深圳前海推出《前海建設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2025年行動方案》,提出深化深港跨境法律規則銜接,包括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涉外律師學院、新聘港澳及國際專業人士擔任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等,這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司法規則機制“軟聯通”,有效降低跨境商業和經濟活動的“額外成本”。

不僅僅是前海,橫琴、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紛紛發力,打破制度“藩籬”,推動司法領域規則機制“軟聯通”。

去年底,全國首部規範商事調解活動的地方性法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商事調解條例》出臺,支援橫琴深合區在民商事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南沙推出一系列探索舉措並取得積極成果,由大灣區律師澳門執業律師代理的內地首案在南沙審理結案,由大灣區律師任調解員的勞動爭議案在南沙辦結……

今年初,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廣東法院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白皮書(2019—2024年)》。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廣東省法院共審結涉港澳案件11.1萬件,其中涉港案件9.5萬件,涉澳案件1.6萬餘件,約佔全國法院的2/3。“近年來,內地與港澳司法協助、交流、研討、互鑒等活動不斷增多,有效促進三地增強法治認同、法治共識、法治互信。”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辜恩臻説。

構建人才流通網路

規則機制的“軟聯通”在大灣區各個領域不斷産生“化學反應”,也促進了大灣區“人才通”。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大灣區“就業通”“人才通”“社保通”等政策,支援港澳人才申報重大人才工程,推動粵港澳人才發展深度融合。同時,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發佈系列人才創新政策包,深入實施港澳臺高層次人才認定、人才“優粵卡”等政策。

不久前,首批207名港澳工程專業人才通過大灣區職稱評價,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他們的專業範疇涵蓋土木建築、岩土、公路、電機、測控儀器等,職稱等級包括“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截至目前,在粵執業港澳專業人士超過5500名。

人才的流動,並非限于粵港澳大灣區裏的“內迴圈”。粵港澳三地紛紛出臺一系列措施,面向全球招引高端人才,協同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

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延長“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多措並舉“築巢引鳳”,廣攬五洲四海賢才。

如今,廣東已與香港、澳門分別簽署關於推進粵港、粵澳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香港、澳門充分發揮國際自由港優勢引才,廣東以深厚的産業基礎留才,一張以“灣區”之名構建起的人才流通網路正在形成。

本報記者 汪靈犀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03日 第 03 版)

【編輯:蘇亦瑜】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