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的當下,中俄關係以其獨特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近日王毅外長接受“今日俄羅斯”專訪時將中俄合作比作一列“高鐵列車”,生動地詮釋了兩國關係的本質與方向。這一“高鐵列車”在行進中或許會遇到不同的風景與天氣,但其行進的方向和穩步前行的節奏不會變。這種堅定與恒久,正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生動寫照。
中俄關係中的三大特質、四大密碼與三大目標決定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攀新高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國際社會對中俄合作的期望所在。中俄關係的三大特質是中俄兩國在不斷總結70多年曆史經驗和汲取過去教訓基礎上所總結出來的、正確的相處之道。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的重要原則,具有堅實的法律基礎,保障了中俄關係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不因一時一勢所改變。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體現在中俄之間一系列“高大上”和“接地氣”的合作交相融合,中俄合作不僅為中俄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讓世界分享到中俄合作的巨大紅利。中俄之間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是國際關係史上的創舉,是大國合作、周邊合作,推動構建當代新型大國關係的光輝典範。
遵循中俄關係的三大特質,中俄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儘管在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的挑戰與干擾,但中俄務實合作始終破浪前行,保持了量穩質升的良好態勢,首要關鍵是中俄元首外交為新時代中俄關係作出頂層設計,提供了堅實戰略保障。此外,中俄兩國都面臨共同的發展需求,中俄兩國是發展振興道路上的同路人,共同的需求決定了共同的使命。中俄肩並肩合作推動各自的發展振興,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面對懷疑中俄關係、挑撥中俄關係的聲音與論調,中俄兩國冷戰結束以來建立的不同層級的、非常完備的合作機制確保了中俄合作具備堅實的內生動力,中俄合作的高鐵列車不會因任何外部干擾而偏離正軌,在此過程中,中俄兩國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相近的價值追求和深厚的傳統友誼也保障了中俄之間堅實的民意基礎。
作為大國合作的典範,中俄合作已經為推動大國關係格局趨於穩定,給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帶來積極預期作出了“中俄貢獻”。然而,中俄合作的“高鐵列車”在翻山越嶺、爬坡過坎的行進途中必將遭遇種種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中俄需要進一步為雙邊關係夯實物質基礎,打牢經貿和能源合作基本盤,挖掘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潛力,打造合作增長點。隨著中俄兩國貿易額不斷攀升,如何為兩國共同振興提供更多機遇,進一步擴大相互開放,彼此借鑒有益經驗,共用創新成果,深化産業融合,等等,這些也是中俄兩國在未來合作中需要攜手解決的共同問題。此外,中俄兩國合作不僅要立足於兩國國內,也需要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大動能,這就需要進一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引領區域合作,以高水準中俄合作助力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
當前,圍繞烏克蘭危機的解決,俄美剛剛邁出恢復正常接觸的第一步,中方認為,這有利於推動大國關係格局趨於穩定,有利於給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帶來積極預期,中方完全理解和支援俄羅斯通過外交努力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但是,在這一背景下,懷疑、炒作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論調,尤其是所謂“反向尼克松戰略”的論調開始出現。筆者認為,這一論調的提出是在錯誤的時間提出的錯誤命題。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大踏步向前,但是某些西方知識精英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零和博弈的舊時代。將國際政治簡單交易化,體現了陳舊的冷戰思維。這一錯誤命題的提出,究其本質,是一些人不理解、也不願去理解新時代中俄關係的內在特質、成功密碼以及合作目標,簡單化地、偏執地、自以為很聰明地去做歷史的類比,殊不知,前提發生變化,性質發生變化,其得出錯誤的結論也是必然的。實踐已經檢驗也必將進一步檢驗中俄關係的內生動力、歷史邏輯與獨特價值,也必將檢驗所謂“反向尼克松戰略”的錯誤所在。
總之,不管面臨任何風雲變幻,中俄關係的三大特質、四大密碼與三大目標將保障中俄關係的長期健康穩定運作並在此基礎上再攀新高。我們完全相信,中俄合作的“高速列車”一路穩穩向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歷經國際風雲考驗,站立時代進步潮頭,穩如泰山,牢不可撼。(作者是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