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量上升虧損至掛牌轉讓 虛擬運營商“轉正”再延期
- 發佈時間:2016-06-07 08:55: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潔欣
工信部日前公佈的《關於電信服務品質的通告》,再度暴露了虛擬運營商短板。在工信部首次對虛擬運營商運營情況的通報中,虛擬運營商的投訴量達到了7000多次。業內人士表示,實名制落實不到位才導致電信服務品質的下降,同時這也是移動轉售業務正式牌照遲遲不能下發的主要原因。與之相較更為嚴重的是,虛擬運營商如今還面臨著無法盈利的困境。
虛商投訴量同比驟升
今年一季度,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受理有效垃圾短信舉報31411件次,同比上升49.4%;“點對點”垃圾短信舉報20376件次,同比上升28.6%;行動通訊轉售業務垃圾短信共計7237件次,同比上升364.9%。此外,“端口類”垃圾短信舉報11035件次,同比上升11.7%。
同時,工信部還公佈了申訴主要涉及的增值電信企業和移動轉售企業,這其中就包含了多家虛擬運營商。阿裏通信和京東通信因未兌現服務承諾、鵬博士因投訴處理不及時、海南海航因業務無法正常使用等被通報。
工信部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已組織電信企業對14萬餘個涉及通訊資訊詐騙等犯罪的電話號碼進行了快速關停。在這14萬餘個被關停的電話號碼中,基礎電信企業號碼85189個,虛擬運營商號碼60202個。雖然從數量上來看,三大基礎運營商被關停的電話號碼要多於虛擬運營商,但從被關停號碼在所有用戶中的佔比來看,虛擬運營商的比例遠遠高於基礎運營商,堪稱“電信犯罪重災區”。
通信專家項立剛指出,垃圾短信的氾濫成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電話實名制未得到徹底落實,還存在很多漏網之魚。
正式牌照遲遲未發
由於電信市場實名制難推進,導致電信詐騙案威脅到了社會安全,而這也進一步導致移動轉售正式牌照遲遲發不下來,這是分享通信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經理張洪磊的觀點所在。
據了解,移動轉售業務試點已經開啟兩年半的時間。2013年,工信部就正式發佈了《行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方案明確表示“試點截止時間為2015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工信部發放了首批行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批文。如今兩年已經過去,按照計劃,本該今年初就下發的移動轉售正式牌照,到現在還遲遲不見蹤影。
記者了解到,現在170、171等虛擬運營商號段已經成為電信詐騙重災區。由於這些號段的號碼在很多地方可以規避實名制購買,而且資費便宜,使得該號段垃圾短信、電信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負面纍纍。
通信世界網總編輯劉啟誠表示,自2014年移動轉售業務啟動,部分虛擬運營商走線上渠道吸引用戶效果不理想,為盲目追求用戶數字,便利用線下渠道養卡,即兜售給卡販子,由此滋生了非實名卡、黑卡等亂象。許多虛擬運營商是輕資産企業,缺乏銷售渠道,依靠單純的線上渠道很難發展規模用戶,只好靠線下的卡商、卡販來分銷。
盈利模式仍是軟肋
除了實名制問題,拖累虛擬運營商無法拿到正式牌照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原因——無法盈利。據中國虛擬運營商産業聯盟、寬頻智庫秘書長鄒學勇透露,從2013年底開始試用到現在,工信部頒發過試點牌照的42家虛擬運營商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無法盈利的局面逼迫個別企業早早就退出了移動轉售市場,有的則被股東拋棄。
日前,獲得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的華翔聯信24.09%股份轉讓出現在北京産權交易所官網。掛牌資訊顯示,清華控股方面擬以766.06萬元掛牌價出清所持有股權。業績虧損或許是清華係兩次試圖出手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控股及其子公司作為發起股東,還曾為華翔聯信提供業務智慧財産權、産品技術等支援,早在去年底,清華係就在尋求出清其持有的華翔聯信股權。
對此,融合網總編輯吳純勇指出,在虛擬運營商獲批的這幾年,正好趕上電信市場提速降費以及移動網際網路衝擊,虛擬運營商還面臨通信技術革新,企業競爭壓力很大。
記者了解到,為儘快拿到正式牌照,虛擬運營商現在都在嚴打黑卡現象,並更加注重細分市場的發展。以分享通信為例,該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濟南、南京等地開展了全國全集團的自查自糾,成立專門執行小組,力爭從源頭上徹底取締黑卡;此外,該公司推出“綠”、“集”、“享”、“連”、“尚”五個號碼品牌,是對不同人群定制的專門産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