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公司或將變身充電樁建設“國家隊”?
- 發佈時間:2015-10-08 13:22:56 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湯婧
近日,關於充電樁的利好消息頻頻傳出,如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充電介面國家標準修訂稿通過審查等等。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北京通信展舉行期間,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稱:國家準備將充電樁普及的任務交由鐵塔公司負責。
這是不是意味著繼國家電網之後,鐵塔公司將成為又一支充電樁的國家隊?這支國家隊能否勝任歷史使命?而對目前正在大量涌入充電樁市場的民間資本來説,是不是意味著一場激烈的廝殺在所難免?
基站和充電樁合一可優化資源配置
“節省了這麼多,證明共建共用對了,將來不但要搞民用共建,還要搞軍民共建,國家還準備把充電樁的任務交給中國鐵塔經營,通信業既要改革也要發展嘛!”在北京通信展鐵塔公司的展區內,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聽取了中國鐵塔總經理佟吉祿的彙報後這樣表示。
記者從鐵塔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鐵塔公司已經開始對參與充電樁的經營進行跟進研究,在研究階段結束後,或將進入操作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把充電樁的重任交給鐵塔公司是看中了鐵塔公司的基站優勢。“鐵塔公司的基站都有儲能,依託這些儲能,就可以做光伏充電站,會起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對《IT時報》記者表示,尤其是在郊區的高速公路上,如果利用鐵塔的基站優勢,將會大大解決高速公路上的充電問題,也節約了資源和成本。
國家電網2014年曾表示,要在京滬、京港澳(北京-咸寧)、青銀(青島-石家莊)等高速公路沿線共建設快充站133座、快充樁532個,形成“兩縱一橫”高速公路快充網路。此消息一齣,就有業內人士表示建長途充電樁的成本很高,一個快充充電樁的成本動輒就是幾十萬,133個充電站至少要十幾個億,再加上用地維護等成本,推進難度很大,更何況跑高速是電動車的弱勢。
“把充電樁和鐵塔基站融為一體,這種做法在國外開始有了,比如在溫哥華,由加拿大運營商Telus牽頭,建立基站和充電樁二合一的站點,目的是打造綠色城市和部署4G網路擴容,未來還準備把街道路燈、4G基站、Wi-Fi和充電樁四合一。”何繼江表示。
除此之外,一位鐵塔公司員工告訴記者,參與充電樁建設或許也是為了國企的混合所有制發展上市做準備。
場地難題待破解
缺乏明晰的商業模式支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極高、充電介面標準的不統一等難題,這是擺在充電樁建設者眼前的“三座大山”。而已經做好準備參與充電樁運營的鐵塔公司,能否破解這些歷史遺留問題?
鐵塔公司員工孫純(化名)告訴記者,場地是充電樁落地的關鍵,從近期來看,鐵塔公司可能沒法解決,“要有場地、要充電時間短、要管理,這些都是建充電樁之前要統籌考慮的問題。”
去年,曾有媒體報道説中國聯通與特斯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在全國20個城市建設超級充電站,在全國120個城市400個聯通營業廳建設目的地充電樁。
“並不是每個營業廳都可以建充電樁,尤其是像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本來停車位就很緊張,不少營業廳門口壓根就沒有停車位,怎麼建充電樁?如果和路邊的停車場合作,就要涉及管理、各方收益等問題,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前提下,這是一場雙方的博弈。”在孫純看來,可以滿足充電樁建設、使用的場景並不多,解決這個問題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儘管現在有政策的支援,但參與建設充電樁對鐵塔公司而言,要過的坎還很多。
上海賽特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龐雷也表示,鐵塔公司參與建充電樁的優勢在於它是國家隊,在政策上、資源配置上會有一定的優勢,有基礎網路的覆蓋,但是劣勢是不能解決場地問題,“尤其是私人充電這一塊,居民若自建充電樁需要滿足個人有固定車位、小區物業同意等條件,這些家門口充電的場景,鐵塔能解決嗎?”
民間資本淡定
在充電樁剛開始發展時,充電樁領域的國家隊採取了大躍進式的進擊,這也讓它們走了不少彎路,就像國家電網一樣似乎已沒有佈局充電樁的積極性,去年還喊出了“歡迎社會資本參與到充電樁建設中來”的邀約。
如今的充電樁市場,少了國家隊的身影,卻活躍著民間資本,據統計,目前充電樁行業之中的民企已超過300余家。
對於鐵搭公司的進入,大多數充電樁企業表示不會對自身造成影響。“首先國家已經明確充電樁歡迎社會資本的進入,這個大方向不會改變;其次,做充電樁光靠鐵塔公司一家做不起來。”民營充電樁公司電莊公司CEO先越認為,在鐵塔進入充電樁領域之後,市場上會迎來跨界合作的模式,就像三家運營商合作成立鐵塔公司一樣。
“運用市場化的力量會比單個的力量更好,鐵塔公司有資源、有國家背景,國家電網有供電基礎設施,而民間資本則有服務、運營、網際網路思維的優勢,把這些資源等整合起來,才能緩解充電難問題。”龐雷這樣認為。
對充電樁的整合,需要讓不同公司運營的充電樁實現互聯互通。“關鍵是需要實現兩個標準化:首先是充電介面的標準化,其次是充電通信協議的標準化,讓制度制定於前,讓産業鏈有法可依,行業才會有序發展。”孫純説。